分享

杰出的瑞典画家——安德斯·佐恩

 千冰室 2020-04-23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是瑞典文化艺术最活跃的时期。瑞典的文艺虽然也受到欧洲大陆重要文化运动的影响,但基本上是在本土发展起来的。由于19世纪80年代欧洲工业革命扩展到瑞典,促使瑞典的文艺发生变化,从19世纪中叶出现的民族浪漫主义艺术,到19世纪后半期转向了现实主义,它要求绘画艺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对国内美术学院所规定的旧的教学内容表露出不满,而对当时自巴黎盛行的现实主义绘画,以及对直接利用外光的印象主义画法更感兴趣,于是画家们纷纷走出画室直面生活,研究户外景物如何受到不断变化的光线的影响。瑞画家陆续去法国学习,在那里参加各种美术活动,包括在一年一度的巴黎沙龙展出自己的作品。由于那个年代瑞典的画家们民族理想十分浓厚,所以他们绘画的主题还是着重于描绘瑞典壮丽的景色和那里的风土人情。

瑞典位于北极圈内,虽然地处寒带但由于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宜人。夏季太阳不落,冬季几乎昼夜黑暗。白雪、黑暗的冬天与鲜花盛开带有微光夜 晚的夏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特有的自然条件和画家们倾心于民族的主题,使瑞典的画家从使用法国外光派明亮的色调而逐渐朝向色彩浓重、人物形象突出的一种新颖的瑞典风格的油画风格发展。

夏天的娱乐水彩

30.2cm×18.8cm1883年

瑞典摩拉佐恩博物馆收藏

在众多的瑞典画家中安德斯·佐恩最为突出。他那高超的技艺能迅速捕捉所描绘对象的瞬间感情,其作品以形神兼备、造型严谨、笔法流畅、色彩单纯明 快而著称。他代表了瑞典当代绘画艺术的成就,是具有全欧影响和唯一赢得世界声誉的瑞典画家。

1860年2月18日,安德斯·佐恩出生在摩拉·阿特姆兰村,教名叫安德斯。母亲名叫格鲁德·安德斯多特,在斯德哥尔摩北部一家啤酒厂做季节工。在那里,她认识了法国酿酒商利奥纳德·佐恩。两人感情很好,未完婚就怀上了孩子。安德斯多特的父亲不同意这桩婚事,把自己的女儿召回并送到她的妈妈家里,所以安德斯 · 佐恩出生后是由外祖父母护养大的。1872年安德斯·佐恩12岁时,他的父亲利奥纳德·佐恩在赫尔辛基去世,父子二人从未见过面。在利奥纳德·佐恩同伴的帮助下,安德斯多特才设法为儿子从其父亲的财产中争得一笔遗产,并送孩子到莫科宾读了三年书。从那时起小佐恩就开始学习绘画。后来又在他父亲同事们的帮助下,佐恩得以到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皇家美术学院就读。

佐恩从小酷爱艺术。最初,他对雕刻特别感兴趣,可是进入美院后,他的绘画天赋很快得以充分展现。1878年,他画了一幅《耙地女孩》的水彩画,以 50克朗被北欧艺术协会收购。由于生活所迫,佐恩除 了业余时间给几位官员教绘画课得到一些报酬,主要以画肖像画的收入维持自己的学业。1880年,佐恩在学生画展上展出了一幅描绘一个身穿丧服的年轻女子的作品《清晨》(现藏于瑞典国家博物馆),一位著名的瑞典艺评家赞誉了这幅作品,并委托佐恩为自己的儿子画像。从此,斯德哥尔摩上流社会人士纷纷委托佐恩画像。于是,他决定离开美术学院,开始他的职业画家生涯。

1881年,佐恩认识了一个犹太富商的小女儿爱玛·拉姆,这是一个颇有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家庭,但佐恩并不想依赖女方家庭的支持成婚。爱玛·拉姆也希望未来的丈夫事业有成后再成婚。爱玛·拉姆是个很有教养的姑娘,她希望佐恩在艺术上能有所成就,争取到国外去开阔眼界。在爱玛的鼓励和劝导下,佐恩开始游学欧洲。在那个年代,瑞典的许多画家都去法国深造,可是佐恩却选择去英国,因为英格兰被认为是水彩画的故乡。佐恩在美术学院时就喜欢水彩画,他的作品大多用水彩工具完成,他对水彩画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他到英国以后,看到了许多英国水彩画家的作品,备受启发,对水彩的兴趣也更高了。随后他来到巴黎,翌年又去了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卡迪兹,致力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在西班牙他结识了那里的著名画家索洛亚,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后来这位西班牙画家成了佐恩的知心好友。他们经常一起写生作画,互相切磋技艺。在西班牙的卡迪兹,佐恩完成了几幅西班牙主题的作品,并赢得了国际上的认可。

水边 布面油画

80cm×55cm 1889年

瑞典摩拉佐恩博物馆收藏

佐恩对英国的水彩画评价很高。在他的好友古斯塔夫·波林德的邀请下,1882年佐恩重返伦敦,这次一去就住到了1885年的春天。在那里他不仅学习英国水彩画,还接触了在英国生活的瑞典上流社会人士以及伦敦上层人物,因而肖像画委托也就接踵而至。佐恩还应邀为西班牙的阿尔巴公爵夫人画像。在旅居国外的几年中,他不仅在绘画技巧上提高很快,在绘画风格上也趋于成熟,作品受到广泛的赞誉。当他回到瑞典时,在经济上已打下良好的基础。他与爱玛已经扫平了通向婚姻的经济与社会上的障碍。1885年6月间,两人在瑞士宣布订婚,10月结婚并进行了游历东欧的蜜月之旅。当他们到达罗马尼亚时,佐恩得知他被有关方面授予Vasa勋章,这对一个25岁的青年画家来说是个非同寻常的巨大荣誉。1886年6月,这对年轻夫妇取道意大利和法国回到瑞典。

国外游学的经历和理想的婚姻生活促使佐恩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886年,他创作了一系列出色的作品,如《带刺的荆棘》《暑假》《莎琳》《我 们每天的面包》等。《带刺的荆棘》(1886)这幅水彩画表现的是佐恩年轻美貌的妻子爱玛在森林里漫步的情景,阳光透过丛林照射在人物的衣帽上,色彩透彻、明快悦目,当这幅作品在巴黎和伦敦展出时获得各界一致好评。同年佐恩又创作了另一幅水彩画《我们每天的面包》,这幅作品更能体现画家这个时 期的艺术水平。画面上一位老妇正在为收割者做饭, 描写的正是他的外祖母。佐恩写道:“我试图创作一幅说明我最热爱什么和最了解什么的画——童年时,当大人们在地里收割的时候,我常常在田野和小沟边玩耍。祖母当然是重要人物,她在小沟里煮土豆,并从口袋里拿出食物,准备给收割的人们吃。” “这幅画在我的艺术生涯中确有当时的特点。我对地里每棵 草、每一粒粮食,或老人脸上的皱纹等的描绘,多半出自我对自然的热爱和敬意,出自我表现艺术的愿望。”这幅作品情节虽然简单,但耐人寻味,老人坐在小沟旁若有所思,小沟的周围长满杂草,从小沟的延伸可以看到一片收割的景象。用水彩工具表现这么复杂的场景并且刻画得如此深入细致,在水彩画史上 是少见的,由此可见,佐恩的水彩技法已达到非常完美的地步。

我们每天的面包 水彩

68cm×102cm 1886年

佐恩的水彩虽然画得那么精彩,可他并不满足。1887年至1888年的冬季,对佐恩来说是他艺术上的一个转折点,他开始画油画了!以往他不喜欢用油画工具,哪怕在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也一直用他熟识的水彩工具。可是他突然想尝试一下油画创作。他第一次运用油画颜料创作的《读报的爱玛·佐恩》 (1887),画面清新,色调幽雅,人物的造型和情绪都表现得非常到位,但能明显地看出水彩画技法的痕迹。当他第二幅油画作品《艾沃斯的渔民》问世时,人们的评价就不同了,这幅作品于1889年春在巴黎的美术展览会上展出时,马上被法国人收购了。佐恩十 分欣慰地说:“我在油画界的初次亮相是成功的。” 他在一位企业家与银行家欧内斯特·卡塞尔爵士的帮助下留在了巴黎,而且一住就是八个年头。

读报的爱玛·佐恩布面油画

40.2cm×60.6cm 1887年

瑞典摩拉佐恩博物馆收藏

佐恩在巴黎这些年里着重研究油画技法,他结识了法国著名画家马奈、德加、雷诺阿和雕塑家罗丹等,还结识了美国画家韦斯勒、萨金特。佐恩与马奈、德加的交往最多,也最密切。在佐恩看来,马奈和德加的作品中渗透着传统文化的精华,而这一点正是佐恩最为赏识的。马奈和其他印象主义者不同的是善于巧妙地运用不同浓淡的黑色来表现对象,从单纯中求变化,在黑色和有限颜色范围内表现丰富的明暗光影对比。马奈十分讲究运笔,通过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客观对象,佐恩从中受到很大的启发,这在他的作品里有所体现。

佐恩在巴黎期间,特别是从1889年到1894年间创作了一批精彩的油画作品,为他在法国艺术界赢得了显著的社会地位。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佐恩被授予 法国勋级会荣誉称号。此时,他作为一个肖像画家的技艺在国际上已颇负盛名。由于他的技巧熟练,在画肖像时能迅速捕捉到被画对象的个性特征以及瞬间变化的情绪,因此他的肖像作品非常传神、生动,令人喜爱。《安东尼·普鲁斯特》、《舞蹈家罗西塔·莫莉》、上流社会的文化名人《西蒙斯夫人》等肖像作品就是很好的例证。

西蒙斯夫人布面油画

1888年

汉堡港 水彩

46.5cm×67cm 1891年

瑞典国家博物馆收藏

佐恩不仅是个高超的肖像画家,同时也是个出色的风俗画家。他在1890年到1891年的这段时间里,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首先创作了表现他记忆中的瑞典南部酿酒女工生活的作品——《小酿酒厂》 (1890)。瑞典南部酿酒厂的工人多数是妇女,佐恩写道:“这次我试图描绘家乡人民在酿酒厂的沉重劳动,无疑主要是因为我母亲干过这种活,是她当时的经历驱使我这样做的。为了维持生活,母亲年轻时就在乌普萨拉酿酒厂工作。酿酒工作间涮瓶热水引起的雾气,湿漉漉的地板,煤气的火焰和窗户外面射进来的神秘光线,还有女工们系着闪亮的围裙,佩戴她们家乡教区的各式各样的头饰,以及她们健壮油亮的胳 臂......酿酒厂的男工们常自叹不如。”佐恩的深刻体验使其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而也体现他对画中人物的同情之心和关切之心。

小酿酒厂 布面油画

47.5cm×78cm 1890年

瑞典国家博物馆收藏

接着他又创作了一幅反映巴黎生活感受的作品——《公共马车1号》(1891)。佐恩在回忆创作这幅作品时写道:“在这些短途旅行中面对面、碰碰撞撞的人们中,有劳动一天后倚在可爱的陌生人肩上睡觉的疲乏工人,有善良的女裁缝。马路上路灯的光线照在他们形形色色的脸上。这个主题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是因为我觉得他们是勤俭、诚实、善良的法国工人阶级的典型代表。在构思和创作这幅画的过程中我多次乘马车去观察他们。”不难看出佐恩把对法国普通工人的情感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中,人物神态各异,街上的灯光在旅客头上闪烁不定,强烈的光影和生动的笔触变化,加强了马车行驶中摇晃的动感,这是一幅令人难忘的杰作。这幅作品足以印证马奈的艺术对于他的影响。与《公共马车1号》相应的另一幅作品,是画于 1895年的《夜色》。一盏街灯与咖啡馆窗口透出的光,洒在巴黎大街上一名妓女的红衣服上,前景中的小屋子被后景舞厅里的灯光照亮,靠在墙旁的妓女目光瞟射着游客,脸上流露出无奈的表情。这是佐恩从另一侧面反映巴黎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

公共马车1号 布面油画

99.5cm×66cm 1891年

瑞典国家博物馆收藏

夜色 布面油画

1895年

同一时期,佐恩还创作了以户外自然环境中的裸体为题材的油画作品。这些作品在色彩处理上吸取了印象主义的外光手法,画面明快,色彩艳丽,但和印象主义不同的是他在造型上依然与往常一样保持着严谨、准确的风格,只强调自然光照射下的明暗对比与色彩冷暖的变化。画家之所以画这批户外人体,也许 想体现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念。

佐恩婚后经历了一段很有节奏的旅行生活,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夫妇俩总是在国外度过。1893年他们又动身去美国,在那里生活了一年多。佐恩十分欣赏美国的生活方式,他曾七次到美国,结识了许多朋友。在芝加哥,佐恩为世界博览会完成了美国妇女协会主席《波特·帕尔曼夫人》肖像,这是一位富有旅馆主的妻子,一袭白装,珠光宝气,在深色的背景衬 托下画得犹如神话中的仙女。不难看出佐恩这个时期的作品受到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特金艺术风格的影响。自从佐恩在巴黎与其结识后,佐恩对萨特金的艺术一直十分推崇。就佐恩的创作而言,在美国居留期间最重要的是结识了美国富有的艺术收藏家伊莎贝拉· 斯图亚特·卡德娜,是她收藏了佐恩那幅描绘公共马车上的巴黎人——《公共马车1号》,并在她的帮助下得到了许多肖像画的委托。他们不仅成为好友,卡德娜也是佐恩重要的保护人之一。佐恩旅美期间还为美国几位总统画像,1899年为威廉·塔夫特画像(白宫藏),1905年为罗斯福做了蚀刻肖像。

波特·帕尔曼夫人 布面油画

1893年

佐恩夫妇在周游世界后,于1896年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 瑞典的摩拉。他开始设计自己的家园—— “佐恩花园”。从建筑到室内装饰,从家具到所有的 陈列都由他亲自设计选定。这里成为佐恩夫妇生活和交际的场所,常常有社会名流、文化界著名人士到佐恩花园做客。除主教索姆布罗姆,艺术家拉尔森、埃里克森,出版商劳森是常客以外,王子尤金、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亲王与王妃古斯塔夫·阿道夫和玛格丽特、威廉王子、卡尔王子以及英吉保格公主等也常来佐恩花园做客。

佐恩花园

佐恩夫妇没有亲生子女,但他们家中常有做客的孩子,除了亲友的子女,他们有很多教子、教女,常常住在佐恩花园里度假或疗养。佐恩夫妇还建立了读书会、一个教区藏书馆及一个儿童之家,此外还有摩拉家庭手工艺组织和一所颇有特色的学校。在学校里,他不仅展示自己的作品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同时还教育学生绘画。他的夫人则讲授民间传统艺术的保存与家庭手工艺,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午夜 布面油画

62cm×103cm 1891年

瑞典摩拉佐恩博物馆收藏

佐恩夫妇十分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他们对许多瑞典的机构进行了慷慨的捐赠,其中如1922年向瑞典美术学院赞助的斯德哥尔摩餐馆,专供学院师生和工作人员就餐。还设立了美术学院的年度贝尔曼奖金以资助那些有才华的学生继续深造。1914年他们又为瑞典军队赞助了第一批飞机。此外,他们还为瑞典美国协会设立奖学金,支持乌普萨拉大学的瓦斯特曼达拉学生联合会,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设立艺术史教授职位等,做了大量实质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受到人们的尊敬。

佐恩非常重视瑞典的传统文化。在世纪转折时期,瑞典工业急速发展,随之在文化界掀起一场民族主义的浪潮,这种情绪在公众保存瑞典文化遗产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工业化的进程迅速导致许多手工艺厂和作坊受到冲击,一些民间音乐也受到排挤。于是,佐恩创立了许多手工艺学会和民歌学会。为了支持民间音乐的保留,佐恩在1906年创办了小提琴比赛会。这对复兴和弘扬民间音乐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以至于佐恩去世后近百年后的今天,获得“佐 恩奖”依然是瑞典民间音乐家公认的最高荣誉。

佐恩对瑞典传统文化的关心还反映在他对农村古建筑的保存方面。为了保存这些农村的小木屋建筑, 他收集了若干十分古老的建筑并迁至佐恩花园,把若 干个小木屋重新安置成一个综合体,把几所古旧的农舍及室内家具集中在一起,建立古代建筑群露天博物馆向公众开放。那些建筑从12世纪到17世纪贯穿各个不同历史阶段,不仅告诉人们以往几百年中瑞典人民是怎样生活和劳动的,同时反映出先辈们的聪明智慧和审美情趣,是具有珍贵价值的文化遗产。

佐恩对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也着重反映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自从他周游世界回到瑞典,其绘画题材也随之起了变化。或许由于他在国外周游多年后体会到“艺术只有民族的才会是世界的”这一真谛,他创作了许多描绘摩拉及当地老百姓生活的作品。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我们常见到的那幅代表作之一——《仲 夏之夜》(1897)。在瑞典古老传统的仲夏节前夕的午夜,年轻人手牵手在舞曲的配合下,排成长长的队伍,先围绕着竖立在房屋前的饰有树叶和花朵的竹竿起舞,然后舞入室内,一直跳到太阳升起。画面上表现的是当地时间凌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情景。佐恩自己认为这是一幅包含他全部内心情感的作品。他在 自传中写道:“我认为它几乎完全满足了我内心深处的自我。”《仲夏之夜》似乎把人们带到北国白夜里和老乡们同歌共舞的欢乐情景中,这是一曲富有强烈民族色彩和民间生活的赞歌。与《仲夏之夜》相似的还有《戈普斯图干的舞会》,两者可谓是姐妹篇。后者画面更加强调光的变化和复杂的人物动态。此外, 佐恩还完成了一批反映摩拉人的作品,如《约斯·马斯特》(1905)、《波斯尔·安德斯》(1906)、《牧羊女》(1908)、《吹号角的女人》(1905)、 《圣诞节早晨的礼拜》(1908),等等。这些摩拉的姑娘、妇女与老人,有的在田间劳动,有的在家里做活,人们穿戴着传统的民族服饰,形象刻画得十分细致、生动而健康,体现出佐恩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 情,佐恩自己也曾穿戴着摩拉地区的民间服饰画过自画像。

仲夏之夜 布面油画

117.5cm×90cm 1897年

瑞典摩拉佐恩博物馆收藏

仲夏之夜 布面油画

108cm×81cm 1906年

瑞典摩拉佐恩博物馆收藏

佐恩的油画技巧越来越成熟,阔大的笔触挥洒自如,已经可以随意处理任何复杂的光影和明暗。1909 年的《母亲与女儿》,画面中两个背影的裸女,构图 十分简洁。佐恩充分利用室内背景的空间,描绘不同的光源,他表现了透过窗户的自然冷光与室内炉火的 暖光相交错汇合。这些混合的光源在人体上显得格外复杂和微妙。对一般画家来说,这是十分难以表现 的,可对佐恩来说已是驾轻就熟。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是佐恩艺术上的全盛时期,他经常受到瑞典上层社会及文化界名人的肖像画的委托,作为技艺高超的肖像画家,他的声誉已 达到社会最高层。许多瑞典的王室成员也坐下来请他画像。如《国王奥斯卡二世》(1898)、《国王古斯塔夫五世》(1909)、《索菲亚王后》(1909)等作 品。此时年届46岁的佐恩在国外也声名显赫。法国评论家把佐恩誉为除法国外当时世界上天才的三位画家 之一,那就是美国的萨金特、西班牙的索洛亚和瑞典的佐恩。

国王奥斯卡二世 布面油画

1898年

索菲亚王后 布面油画

1909年

在各种赞扬声中,佐恩变得越来越自信,有时甚至过于自信。他让绘画技巧和作画过程占据了他艺术的主导地位,这就难免有悖于作品情感的表达,往往满足于技巧的华丽和画面的表面效果,忽略了对对象 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有时会把模特儿置身于毫不相干的环境中。当然,并非所有的作品都如此。他最后的两幅自画像《着红装的自画像》(1915)和《身着皮袄的自画像》(1915)就是例外,似乎在他最后的 作品中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反省。

着红装的自画像 布面油画

122cm×91cm1915年

身着皮袄的自画像 布面油画

90cm×58.5cm 1915年

佐恩在国际上的声望不仅建立在他的油画作品上,同时他也是一个技艺精湛的蚀刻家。他的一批铜版画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铜版画是欧洲传统的一种版画形式,早在15世纪的北欧就兴行这种金属版画,因为主要用铜腐蚀,所以亦称铜版画或蚀版画。这种版画的印刷方法是在金属平板上, 以雕刀刻凹线,把油墨填入线中,然后将版面拭净压印成画,这就需要画家有很好的素描技能和肯定的落笔。佐恩在1882年开始从事这方面的创作,他的好友与同事阿克塞尔·赫尔曼·哈戈在伦敦教会他铜版画的技法。他又从传统的伦勃朗铜版画中吸取经验,逐渐形成他自己独树一帜的蚀刻技法。他的蚀版画以肖像为主,使用有力的长线,有时平斜相交组成浓淡有致的色块,准确地落在画面各个部位,和他的油画一 样,落笔迅捷,犹如疾风骤雨,挥洒自如,造成气势磅礴的效果。佐恩把蚀版画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1889年创作的《路西塔·莫莉》就以平行的蚀线自左上角开始,犹如瀑布一般从上到下直泻而来,从乌黑的头发、富有表情的面部到飘逸的长裙, 线条粗细疏密一气呵成。全身几乎没有一根轮廓线,创造出无形的轮廓和有形的体积感。尽管没有轮廓线,人物却与背景拉开了距离,富有空间感,生动地表现了莫莉在强烈的光线下那种亭亭玉立的神情与体态,足见他对蚀刻技巧的控制与运用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佐恩一共创作了289幅蚀版画,其中特别著名的有《艾尔奈斯特·莱南》(1892)。画中人是19世纪法国重要的超越世俗的人物之一,是位作家、东方学者、宗教史家和哲学家,他总是拒绝坐下来让画家画像,尽管如此佐恩还是把他画了下来,并且表现得那么生动、传神。《奥古斯特·罗丹》(1906)表现的是人们熟悉的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豪放的精神状态以及瞬间的乐观表情,让佐恩把握得惟妙惟肖。此外,又如表现在巴黎公社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法国杰出诗人的《保尔·菲乐莱依奈》(1895)和1911年创作 的《莫娜》(这是画家母亲的肖像),皆刻画得形神俱全、细致入微。

艾尔奈斯特·莱南 蚀版画

22.3cm×33.4cm 1892年

莫娜 蚀版画

24.8cm×17.5cm 1911年

佐恩运用蚀刻针的惊人技艺可以部分追溯到他驾驭雕刻刀的能力。还在孩童时代,佐恩就喜爱拿小刀把木头削成大大小小的木人。他在皇家美术学院学习 初年立志做个雕刻家,所以佐恩如此娴熟地掌握蚀刻技艺也绝非偶然。

佐恩在创作油画、蚀刻画的同时也做雕塑。一个 杰出的例子是1903年他着手在摩拉创作古斯塔夫·瓦萨的等身雕像。瓦萨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个热情洋溢、令人信服的演讲者,作品表现他正在鼓舞同胞团结起来抗击共同的敌人。佐恩还雕塑了一批头像和人体,其中放置在佐恩花园和斯德哥尔摩的罗森拜德的室外雕塑《晨浴》尤为突出。一位年轻的女子手执一块湿海绵,在她双手挤压海绵时,泉水从手中喷流而下奇妙的构思,独特的造型,给人一种清新的美之享受。

佐恩不知疲倦的工作和紧张的生活方式使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在晚年更是急剧恶化。他在最后一次波罗的海的驾船旅行中,身患重疾,被送回摩拉进行手术治疗,但他再也没能从手术台上下来。

1920年8月22日,摩拉的教堂响起礼拜的钟声,佐恩在钟声中辞别人世,一颗瑞典文化的巨星坠落,无数的人为之惋惜、痛心。黄昏时刻,夕阳照在画家的灵柩上,遗体由他的两匹爱马运回佐恩花园。瑞典人民为失去这样一位热爱民族、热爱家乡的天才画家感到悲痛不已,他的妻子爱玛为纪念佐恩的艺术成就,从世界各地买回佐恩的许多作品,于1939年在佐恩花园建立了佐恩博物馆并对公众开放,使这位画坛巨星的艺术成就得到后人的瞻仰。

佐恩是瑞典人民的骄傲。他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表现技巧至今值得我们借鉴。他能从欧洲其他国家的艺术宝库中汲取营养,用同样的绘画工具结合本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民族文化传统,以饱满的热情讴歌瑞典人民自己的生活,并创造出具有北欧民族特色的油画艺术和蚀刻艺术。这对当今发展中国油画和版画来说,是可以从中得到启迪的。

注:本文刊载于《油画艺术》第三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