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思考

 灵兰秘奥 2020-04-23
经方家娄绍坤的医案:
李某某,男,40岁,农民,1977年10月7日初诊。患者春节期间饮酒过多,见见发现脘腹不适,时有呃逆。自行服用化湿消导药物稍有好转,但继续服用反而增添更多的症状,如恶风,汗出,烦热。8个月来采用多种方法治疗,为效。刻诊:中等偏瘦个子,气色尚好,呃逆频频,嗳气响亮,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浮数,口干口苦,脘腹胀满,腹肌挛急,按之而痛。方用《伤寒论》桂枝加大黄汤加味。处方:
桂枝 15g 炒白芍 30g 生甘草 6g 生姜 5片,大枣 3枚,生大黄 6g。3剂,水煎服。
二诊时,患者自诉,服药后,全身温热舒畅,呃逆与脘腹胀满明显减少,大便每日一二次,量多而臭。原方去大黄,再服3剂而愈。
从此医案我不禁想到如下内容:
1、伤食仅仅是外因,经方最重要的辩证药店是辩证出内因(体质)在接受到外因刺激后显现出来的方证,方证反应的是人体正气与邪气相互作用后的状态。
2、在本案例中,病患中等偏瘦个子,容易让人想到桂枝或柴胡体质,绝对不会是黄芪体质,就缩小了方证的范围,一定是在桂枝类方或柴胡类方中找方子,但如果后面仅仅结合“口干口苦,脘腹胀满”似乎是少阳病的可能,因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嘛,但再结合“恶风,汗出,烦热,腹肌挛急,按之而痛”则可以肯定其实在桂枝汤证存在的基础上有了阳明腑实,所以“呃逆频频,嗳气响亮”,而且少阳病的主要症状应该是“胸胁苦满”,所以临床时要小心“胸胁苦满”与“脘腹胀满”的鉴别。再加上脉象:脉浮数,更加增大了桂枝加大黄汤的概率,故而临床效果卓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