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是中国最酷的女人,被穷小子宠成公主:最好的爱和婚姻,都有这个特质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04-23


点击观看专访:十点x李银河

人生3万天,她一直在守护爱

逝水流年,岁月里留下来
最美好的还是爱情

作者 / 斯蒂芬妖
编辑 / 行野
十点视频原创

年轻人中流传着一句玩笑话:真爱就像鬼一样,从来只有听过,却从未遇见过。

生活节奏快,负面消息多,让越来越多人不敢爱、不懂爱、也不再相信爱。

李银河在《李银河说爱情》的书里写道:“人生在世,只要渴望爱情,你碰上真爱的机会就还在。”


其实爱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现它并拥有它,会让人生更快乐和完整。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勇敢爱,才能终获爱。

所以,一心追爱的李银河,遇见了那个一直在寻寻觅觅的王小波。


爱就要勇敢追寻

李银河大学毕业后,在国务院政研室工作,经常发表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已经颇有名气。

用王小波的话说,就是“她当时是全国关心政治的青年的偶像,每天寄来的读者来信要用麻袋装。”

而王小波只是一名普通的街道工人,闲暇时写写小说。

如果按照世俗的标准,这两个人是绝对不可能走在一起的。

有一阵子,王小波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绿毛水怪》,在京城的文学青年中广为流传。

这份手稿正好传阅到了李银河的手上,她被书中的故事深深打动了,迫切地希望能见到作者。 

与王小波初次相见后,李银河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王小波长得并不好看。

但是王小波却颇为心动,他被眼前这位有才情,又个性的女孩吸引了。


李银河回忆时说:“小波这个人浪漫到骨子里,所以他才能对所有世俗所谓的条件不屑一顾,直截了当地凭直觉追求我。”

王小波一直借着探讨文学的借口三天两头往李银河的单位跑,每次两人都聊得酣畅淋漓,某个时机王小波顺便表了白。

为了追求心上人,王小波是花了心思的,写了无数的情诗送给李银河。

“你好哇,李银河。

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不自觉的泛起微笑。

我对好多人怀有最深的感情,尤其是对你。

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只唱不完的歌。

我和你就好像两个小孩,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的尝它,看看里面有多甜。”

这样的情话王小波说了太多,因为没有任何人比李银河更值得说出这些情话。

身份悬殊的两个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李银河把这段恋情描述成“男版灰姑娘”的故事。

爱情的起点,是发现那个最耀眼的人后,努力让自己变亮,然后奋勇直追。

很多人在爱情火苗还没有点燃时,就先放弃了,追求真爱,恰恰成为了稀缺品。

两个人结婚之后,很少操心柴米油盐的生活,大部分心思都在讨论文学。


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曾经评价过两人的生活:

“他们二人在自己的世界里过着极其丰富,极其高尚的精神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练就了喝风屙烟的本事。”

婚后不久,李银河打算去美国攻读博士,王小波决心去陪读。

两人生活靠着李银河的奖金学过得很拮据,但并不影响他们想要去实现看世界的梦想。

李银河当餐厅服务员,王小波在后厨刷盘子,攒了钱后两人便开始了追梦之旅。

他们一路穷游,住最便宜的汽车旅馆,搭帐篷过夜。

为了省钱,买夜间火车,然后蜷缩在长椅上睡觉。

虽然旅途很辛苦,但是他们却自得其乐,享受着沿途的风光,犹如神仙眷侣。


李银河有王小波所崇敬的思想和个性,王小波也有李银河所爱慕的才华和浪漫。

两人虽然身份悬殊,但依然抛开世俗观念,果断追求真爱。

李银河在新书《活过、爱过、写过》中说:“我们始终相爱,都把对对方的浪漫爱情保持了终身。”

当两颗自由的灵魂相撞,他们终于找到了能携手一生,共同追寻理想生活的伴侣。

多少人总是感叹难遇真爱,但是又有多少人能放下杂念,勇敢去爱呢?


真爱是精神的契合

其实所谓的真爱不是物质上的匹配,而是精神上的门当户对。

李银河曾有过一个英俊潇洒,身材魁梧的初恋。

两人虽然家境相当,但是一个是屈服于传统思维的男人,另一个则是有小资产阶级情调的女孩,两个人最终分手。

遇见王小波后,两人就决定要过一种“长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未来的生活只需要有他们俩就够了。

在那个保守的年代,婚姻的目的就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李银河和王小波的丁克生活绝对是特立独行。


当有人问李银河,和王小波没有孩子会不会后悔,李银河说: 

“我和小波不是为了一个目的结婚的,而是就喜欢在一起。选择和自由是我生活的主要原则。”

其实真爱并非是相互妥协和隐忍,而是一种互通和相互成全。

在美国念书时,李银河曾翻译了一本书叫《人类性行为》,在仔细研读了这本书后,她就萌发了对性社会学的兴趣。

但是那个性压抑的年代,性被视为肮脏的东西,是根本上不了台面的学科。

极少有人会愿意自己的伴侣去研究“性”,无论是思想还是面子,都很难让人接受。

但是唯有王小波,他一直支持敬重李银河的研究,就像当初李银河全力支持他写作一样。

对于李银河的研究,王小波不仅是第一读者,他甚至还经常帮助李银河去调查资料。

为了鼎力协助太太的工作,王小波毫不顾忌周围的杂声,与李银河合著了一本书《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王小波在书《另一种文化》里说道:念书时,曾有女同学故意装作不明白“太监”的意思,班里的其他学生也跟着应和表示不懂,只有李银河一个人红着脸跟大家解释了什么是“太监”。

王小波很是欣赏李银河对性的态度和坦荡,在他眼里,李银河一直在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他在李银河的影响下,笔下的文字越来越犀利,表达的观点越来越震撼。

李银河有了他的支持,后来出版了一本为女性说话的书《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在那个对“性”集体缄默的年代,这本书为许多女人打开了一扇窗。

一直以来,面对李银河的研究,总是被人诟骂和误解,但是她依然没有停下心中的那份执念。

王小波站在她身边说:“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

所有的困难一起面对,一生都有共同的追求和渴望,这是真正的灵魂伴侣。


什么是真爱?

不仅是生活中的陪伴,更是精神上的相守相依。

人生得一知己足以,这个知己恰好是自己的伴侣,这是怎样的幸福。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

李银河对爱的要求,以及对两性关系平等的探寻,源于她的家庭。

李银河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彼此关系和谐,互相尊重,也给李银河做了很好的榜样。

那时父母每天都会收听新闻,然后进行长时间的议论和交流,而李银河总能听出他们观点的和谐一致。

李银河家还有一件“另类”的事,她的两个姐姐跟着父亲姓,而她和哥哥竟然跟着母亲姓。

即使是到现在,这样的起名方式也是违背了传宗接代的观念。


但是对于李银河,她看到的却是父亲对女性的尊重和整个家庭的和睦平等。

在这样的家教背景下,李银河决定用一生去尝试打破世俗观念,找回爱最初的模样。

她的家庭给了她幸福和温暖,但是也让她看到了60、70年代其他家庭的区别。

那时的人一直都压抑着爱和性的欲望,这让她百思不解,也产生了研究两性的兴趣。

从美国留学归来之后,李银河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她丝毫不顾及备受争议的身份,狂热地投入到工作中。


她和团队一起做了“青春期恋爱”、“独身”、“婚前性行为规范”、“婚外恋”等适用于不同领域人群的10项研究,每一个研究成果都会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回国后,她也陆续出版了《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性学心得》《李银河说爱情》等10余本关于爱情和两性的著作,致力于帮助和改善性压抑的女性和家庭。

她在新书《活过、爱过、写过》中写道:

“爱情从来是超凡脱俗的,它根本不管什么阶级阶层,贫富贵贱,也不管美丑年龄,甚至是性别都变得无足轻重。一桩爱情只要是发生了,它就绝对是美的,伴以所有感人至深的细节。”


所以在李银河的爱情哲学里她只把人分为四类:

第一类人茫然地活着,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爱;

第二类人虽然知道爱的美好,却没有爱的能力,不知道该如何去爱一个人;

第三类人即懂得爱,也有爱的能力,却一直没有寻找到灵魂伴侣,一生无法享受美好的爱情;

第四类则是最幸运的人,懂爱,也遇到了真爱,彼此相伴一生。

她的愿景就是传播爱的理念,让所有人都能学会爱、懂得爱并能享受爱带来的幸福和满足,爱才是人生最高级的滋补品。

李银河的思想影响了近亿中国人,他们懂得了爱情、性爱和家庭的意义和重要性,人生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不仅如此她也为比如同性恋、虐恋的少数群体努力科普和发声,为他们也争取到爱和自由的权利。

李银河对爱和性研究了40多年,她一直在宣扬真爱不分年龄、阶层、金钱甚至是性别,只要两个自由灵魂之间产生平等的爱,这便是最好的爱情。

李银河始终坚信真爱的存在,她愿倾尽所有来研究婚姻和爱。

她一生都在追寻爱,守护爱,捍卫爱的权利。

她更希望所有人都能像她一样能勇敢去爱,努力寻找那个可以陪伴探索世界的人。

正如李银河在《李银河说爱情》里写的:

“有一天我想你也会到我这个年纪,逝水流年,这么多年的岁月里留下来的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说到底,我想,还是爱情。”

作者:斯蒂芬妖,金融圈的文艺少女,笔走天下,严肃生活!公众号:Stephen妖有约。本文为十点视频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