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如何做竞品分析
2020-04-24 | 阅:  转:  |  分享 
  
如何做竞品分析

(一)竞品分析的好处

1、可以为产品制定可行的办法;

2、能更好的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动态,如果挖掘数据渠道可靠稳定,根据相关数据信息可判断出对方的战略意图和最新调整方向;

3、掌握竞争对手资本背景、市场用户细分群体的需求满足和空缺市场,包括产品运营策略;

4、自我快速调整、以保持自身产品在市场的稳定性或者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

5、公司的新产品,如果新的产品策略和运营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没有形成较为有效完整的系统化思维和客观准确方向的,对公司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值得一提的是,竞品分析报告在一家成熟的企业,基本上是长时间定期持续积累不断挖掘和分析的一个过程;从而让数据准确性提高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竞品分析的两大分类

可能很多人在网上搜到一些关于竞品分析的帖子,但是有一个问题,可能很多人在写竞品分析时候经常会忘记做区分,我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就是:分析B端的产品和分析C端的产品,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分析B端产品竞品,个人认为更多的是分析B端产品公司的自身实力等要素,B端产品只是这个公司自身要素的外化。

因此分析B端产品竞品时,要多注意如下角度:

收集背景资料 B端产品不像C端的产品的设计逻辑那么明显,或者说有的设计逻辑相当的隐晦。多收集一些背景资料有助于对产品的理解,这些背景资料可能包括:

公司背景,比如成立时间、地点、规模、发展史和关键大事。

技术背景,比如产品使用到的关键技术、技术合作伙伴、技术变革史。

早期版本,对比版本升级路线和行业发展路线可以对行业有更深的理解。

典型客户,典型客户的需求对产品的功能影响很大,也对自己对行业的理解有帮助

政府关系,中国国情,你懂的。 B端产品的定位要素是:

产业链(价值链?资金链?信息链?)上的位置(在哪个环节)

发展方向(向上游还是下游)

B端产品的定位方法与C端产品不同,C端产品定位的要素是:

细分人群

关键需求 分析用户/客户身份 C端产品的用户和客户身份通常是重合的,而B端产品复杂的多。尤其是基于工作流的产品,用户身份会非常多。共性的分析方法里边,以下几个角色是需要在产品里找到的:

交易双方

数据采集人员

决策者

系统实施人员

客服人员

技术维护人员

前三类人用的功能决定了产品的业务逻辑,后三类人用的功能决定了产品的单位客户成本。业务逻辑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单位客户成本决定了产品的市场生存能力。 分析主要业务场景 业务场景主要有两大类:

生产场景(重视数据采集、协作效能、责任确认等)

管理场景(重视决策分析、风险控制、过程监管、质量控制等)

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产品你可能能想出各种对业务场景分类的方法,但是做竞品分析真的没必要搞的太复杂。生产场景分析的目标是找出效能优化的手段,这就是需要对行业有深刻理解的地方,管理场景分析的目标是找出卖掉产品的方法,这是客户购买你产品的动力。 分析产品生态 在任何行业全产业链产品毕竟凤毛麟角,既然多数B端产品都是只解决一个环节的问题,那与其它产品的集成方式就很重要,友好的集成方式决定了你的生存空间。一个没有API的B端产品就像食谱特别窄的生物物种,离开特定的环境根本没办法生存。粗略的分析产品生态大致可以看这几个方面:

是否有开放式的帐号系统(接受第三方帐号授权,开放帐号API)

是否有数据交换机制,比如文件数据交换(导入导出、兼容多种文件格式、兼容数据交换标准)、数据交换API

是否可以适配多种硬件

是否有代理商和分销商的支撑体系 分析商业模式有三个要点:

成本分析。评估竞品的研发固定成本和单位客户变动成本。如果竞品为客户做了大量的定制开发,那他的单位客户变动成本就很高,可能就很难做大。

销售分析。看典型客户数量,代理商数,二次开发商数量,评估销售能力

有无辅助产品线。如果该竞品有其它辅助产品线,已经形成产品群,那要看这个产品在产品群中的定位,是个防守型产品还是进攻型产品。防守型产品负责抵御竞争,进攻型产品可能才是盈利的金牛。





上面的文章,你会发现我没有提到C端竞品分析的通常要分析的事项,下面要展开C端竞品分析的内容。

C端竞品分析的内容主要如下:

1、市场趋势、业界现状;

2、竞争对手的企业愿景、产品定位及发展策略;

3、目标用户;

4、市场数据;

5、核心功能;

6、交互设计;

7、产品优缺点;

8、运营及推广策略;

9、总结&行动点。



当然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就是你得清楚你的竞品是什么?

解决同类需求同类产品 解决同样需求的不同产品 解决不同需求的同类产品 不同层次需求的不同产品





那么信息如何收集:下面我列一个图表,B端和C端,还是很不同的



竞品分析方法

竞品分析方法,我们常用到的有SWOT分析,客户满意度模型,波士顿矩阵,波特模型、精益画布、信息对比等方法。这里就不再展开赘述。



献花(0)
+1
(本文系声名煌煌老K...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