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经在少数派搬砖半年,我想说说加入少数派的经历

 4615dfy0 2020-04-24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全行业的节奏,也让原本平常的春招季在今年显得格外特别。春节过后,大批企业进行了从管理理念到人员调整的大洗牌,而求职者们所要面临的挑战和改变也都与以往大为不同。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以自己入职少数派的经历为例,放大我在求职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分享我作为「职场老兵」的求职技巧。无论你是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还是已经打拼数载的过来人,我都希望这些技巧能为你带来帮助和灵感。

Step 1:设定目标企业,穿透人脉圈层

在入职少数派前的大约半年前,我就明确了「我要去少数派」这个目标。当时我还在一家公关公司工作,主要负责品牌策划。确定了下一站的目的地,我随后就开始了这次「少数派求职计划」。

在我的数次求职经历中,积累和经营人脉是我体会最深、也帮助最大的一点。在求职计划启动后,我做的第一步不是一封简历投出去,而是打开少数派的领英主页及主页上的职位栏目,看看有没有我认识的校友或前同事能够帮我介绍或内推。

如果你对某家企业感兴趣,可以打开其领英主页及职位栏目,看看有哪些人处于你的「三度人脉」中。查看红色框的部分,说不定你就可以通过校友、前同事或者业务联系人发现内推机会

寻求内推机会是我求职经历中最重要的心得。就我几次职业转换的经验而言,相较于传统的盲投简历,有熟人或朋友内推的职位不仅命中率高,而且企业和我之间也会彼此更加信任和了解,入职后的职业发展也更顺利。

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想长期从事的行业或领域是什么?

2. 我想认识这个行业里的哪些人?

3. 我理想的公司或职位是什么?

对我自己来说,科技媒体是我想要坚持从事的行业,我需要积累的人脉也就和媒体圈息息相关。在入职少数派之前的数年里,这个积累人脉的过程就已经开始。所以当我确定下一份工作是少数派编辑后,我的人脉目标也就聚焦在我派员工身上。

我在加入少数派前就已经认识了我派员工,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借助人脉积累,把老麦纳入我的人脉体系

在领英的「三度人脉」体系中,你可以跟从直接到间接的三层联系人建立联系,其中一度人脉可以直接对话,二度、三度人脉需要则需要层层「破圈」,主动加为好友后才能沟通。这些人脉资源既是你可以获取内推机会的求职目标,也是你拓展更多人脉资源的跳板。

简言之,想要获得更多的内推机会,核心就在于这两个方面:一、建立更多的一度人脉,直接转化为工作机会;二、主动出击,加二、三度人脉为好友,大胆出圈。

多多留意好友邀请和推荐,他们都来自和你有交集的好友,通过「三度人脉」的拓展,你的人脉会像滚雪球一样,层层出圈

平日里,我会关注两个方向的人脉动向。一是我熟悉的校友和朋友,因为我和他们有着直接联系,相互都了解彼此的工作状况和擅长的领域,可以直接带来工作资讯;二是和我同处媒体圈的优秀从业者,从他们身上能看到整个行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结识他们也能为我带来更多潜在的就业机会。

不同方向的人脉具备不同特点

走到这里,我下个阶段的计划已经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通过我的人脉圈跟老麦建立联系,然后获得职位资讯和内推资格。

Step 2:把握求职时机,稳扎稳打切换角色

说回我的「少数派求职计划」吧。如前文所言,我此前在科技媒体圈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终于到了检验成果时候。不过,我没有冒然「裸辞」,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策略。

领英里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点,叫做「隐身求职」。我先通过该功能向我派获取了职位资讯,在确认有工作机会且可以入职之后,再向公司提出了辞职,平滑过渡。

在个人简历页面中还包含着「隐身求职」这个选项,记得务必开启,非常实用

说来有趣,「隐身求职」是一个可以长期开启的功能,因为开启之后不仅可以主动向心仪的企业投简历,如果有 HR 或企业负责人对你感兴趣,他也能主动找你。

你可以更细致地设定自己「隐身求职」时的职位要求,这样系统会更精准地匹配职位推荐,帮你跟企业负责人之间建立联系

在我入职我派之前,我就收到过不少其它企业的隔三差五的「勾搭」,一些不合适我的职位我会介绍给其他朋友,还有一些感兴趣但不会马上加入的企业,我就采取「保持联系」的策略,不排除未来加入的可能性。其实我加入少数派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我很早就有过加入我派的想法,一直跟我派保持很好的关系,直到时机成熟,才最终迈出求职的一步。

穿透人脉圈层,我终于要跨出最后一步啦!

通过我派同事的内推,我直接与老麦建立了联系,又在不影响当下工作的情况下完成了跳槽的准备。终于,我迎来了「少数派求职计划」的最后一步——投简历。

Step 3:透过简历,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

尽管有了此前的数轮沟通,但简历仍然是我呈现在企业负责人面前最直观的形象。所以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我既把简历当作寻找自己经验和技能不足的出发点,又把它视为将个人能力最大化呈现给目标企业的落脚点。

简历是你调整自身定位的起点和终点

在正式投出简历之前,我盘点了自己媒体生涯的案例和成就,在简历中重点展现,还专门制作了我派风格的个人简历 Keynote,并把我的领英页面也做了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

除去开头结尾,我的简历 Keynote 有内容的部分只有六页,却完全为我派「量身订制」

对于企业来说,HR 和负责人真正想要看到的是你的职场履历和工作能力。因此,我直接在个人页面中将此前的媒体案例和作品放进个人档案,确保老麦看到我的简历后可以对我的策划及写作能力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这里,我用领英让简历更立体。简单来说,「立体简历」可以让你在传统的文字简历之外插入网页链接、PPT 和其它附件。相比于抽象地写一句「熟练制作短视频」,在简历中直接附上你的 vlog 作品很显然更容易打动 HR。这种「简历案例化」的体验,可以让你的能力展示更加立体,务必要好好利用。

「别废话,看东西」——在立体简历中,我的作品可以优先展示,比说一万句「我会写稿」都好使

总结:你如今的每一步,都将成为求职时的「下一步」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充分的准备,我的这次「求职少数派」经历非常成功。在整个求职过程里,虽然我的目标公司始终只有一家,但借助充分的准备和精准的人脉穿透策略,我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障碍就顺利拿到了 Offer。

基于人脉的求职策略和传统思路截然不同,投入产出比也大相径庭

如今,我仍把维护领英主页和人脉圈当成一种习惯。正如我在求职经历中所展示的那样——求职和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功与否取决于持续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只有提早规划和经营,才能为未来铺平道路。

领英的「与机会保持联系」理念,我非常喜欢。在我看来,这正是每位求职者最应该抱持的态度——主动积累资源、主动设立求职目标、主动发掘和寻找机会。在疫情过后,经济寒冬和各种不稳定因素都将持续很久,只有主动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才不会陷入被动和恐慌中。

最近,领英还面向职场新人开启了「职场人时间捐赠计划」,鼓励职场老兵捐赠  1  小时的交流时间给  1  位应届毕业生。如果你初入职场,还处在迷茫和徘徊中,那就大胆向职场达人请教经验和技巧,并把他们变成你的人脉吧。

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我想推荐你看一个短片,其中汇聚了不同的职场人士对于求职的观点和讨论,非常受益。

把自己的未来握在自己手中,前进吧,少年!

封面来自 Unsplash :Annie Spratt

更多热门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