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伟20190420 自从“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面世后,什么声音都有,全国各地不少藏家打电话询问我,因我一直是在语音和文字上了解“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所以我尚未做出正面回答,说实话,我没见到“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心中是没底的。近期因写文章需要将例图实物进行检测确定,我想到一些鉴定机构进行检测,后来觉得不如试试“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这样也可以直接接触和了解“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经了解得知厦门《寒江雪艺术馆》有一台“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正合我意,因我距厦门才300公里远,较近,随即与厦门《寒江雪艺术馆》邱季端董事长取得联系,邱董很爽快地答应,于是利用周末自驾近300公里,找到了《寒江雪艺术馆》,60岁的检测师《寒江雪艺术馆》戴研究员已经专门等候多时了,寒暄过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里: 首先拿出一件有“乾隆年制”款的一个单色釉新香炉,单色釉较难鉴定,特别是眼学鉴定,为了迷惑鉴定特意告诉检测师这件香炉有“乾隆年制”款,已经放在车上13年了,看见是乾隆款,检测师便从1600年开始查起,经过几次来回的查验,结果是1955年烧制的,是创汇时期的东西,第一件骗不了“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其次拿了一件没有款的米白釉哥窑笔舔洗(见图1),同时告诉一些藏家对这件哥窑的眼鉴结论是有的:1.说是宋代哥窑,2.说是明代永宣仿哥窑,3.说是清代仿哥窑。经过检测师反复的试测鉴定结果是:1436年烧制,经查1436年是正统元年(见图1)。 图1米白釉哥窑笔舔洗,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 1436年烧制,经查1436年是正统元年。 看来“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不是吃素的! 第三件是一件带有“宣和二年”印款的“金丝铁线”“哥窑”器物,经过检测是1120年,经查1120年是庚子年(鼠年),正是北宋宣和二年,准确无误! 我想是不是款式的年份给检测师提供了信息,于是我将事先款式贴上标签纸的器物放上“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的检测台,这件器物器型不常见,经过反复检测,结果鉴出998年,当揭下标签纸,显示出款式:“大宋咸平年制”后,经查北宋真宗咸平(998年-1003年),998年正是咸平元年,心想“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果然很厉害! 接着不动声色地拿出了自己在窑址采集的瓷片: 1. 潮州饶平九村克拉克瓷故乡的瓷片。 2. 梅州大埔余里窑青瓷瓷片,余里窑的考古发现改写广东青瓷元明出口的历史。 3. 梅州水车窑的青瓷。 估计这些一般没有资料的地方窑口,检测师不会知道是哪里烧制的?肯定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烧制的?我要看看能不能测出来? 1.潮州饶平九村克拉克瓷故乡的瓷片:其一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结果是1642年(见图2),经查是明崇祯15年;其二检测结果1635年,经查1635年,乙亥年,明崇祯8年(见图3);其三检测结果1642年,经查是明崇祯15年(见图4);从明代万历、天启、崇祯至清代康雍乾正是克拉克瓷大量出口的时候!据了解潮州饶平九村当时是“百窑村”,这几块瓷片是在老窑址边上信手捡来的,足以证明当时的生产规模! 在九村去清凉寺的路边堆积土,是路边一个陶瓷厂刚刚倒掉的杂土与残器,我们捡到个新小杯(见图5),有点磕破,这次也带来检测,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是2017年烧制的。 切切实实是老的,检测出来的是老的, 切切实实是新的,检测出来的就是新的! 哈哈,原来也难不倒他,更恰当地说是难不倒“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是了不起的检测仪器! 图2-1九村老窑址边上捡到的明末青花鱼纹瓷片 图2-2九村老窑址边上捡到的瓷片,眼鉴为明末,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是1642年烧制的。 图3-1九村老窑址边上捡到花卉纹瓷片检测中 图3-2九村老窑址边上捡到花卉纹瓷片,眼鉴为明末,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是1635年烧制的 图4-1在九村老窑址边上捡到眼鉴为明末的青花花卉纹瓷片。 图4-2在九村老窑址边上捡到的盘片, 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642年烧制的。 图4-3九村老窑址边上捡到,明末花卉纹青花瓷片,底部有“元兴”款。 图5-1在九村去清凉寺的路边有堆积土,是路边一陶瓷厂刚刚倒掉的杂土与残器,我们捡到个小杯从外观看是新的,花卉图案是贴花工艺。 图5-2在九村去清凉寺的路边有堆积土,是路边一陶瓷厂刚刚倒掉的杂土与残器,我们捡到个小杯,从外观看是新的,花卉图案是贴花工艺。 图5-3在九村去清凉寺的路边有堆积土,是路边一陶瓷厂刚刚倒掉的杂土与残器,我们捡到个, 小杯从外观看是新的,花卉图案是贴花工艺,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2017年烧制的。 2.呈上考古发现梅州大埔余里窑,改写广东青瓷元明出口历史的青瓷瓷片,其一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结果是1586年(见图6),经查是明神宗万历14年;其二检测结果1557年(见图7),经查是明世宗嘉靖36年;其三检测结果1605年(见图8),经查是明朝万历33年。在古窑址边上随便捡到的三块瓷片相隔48年,正是梅州余里窑大量出口青瓷的时候。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可见到一些传世青瓷,同时也出土了一些青瓷器物,因为都是浅灰胎,亮青釉,釉面特别莹润,与龙泉窑的青瓷器物很类似,大家都猜测是龙泉窑的产品,等到梅州余里窑的考古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青瓷器物都是来自梅州大埔余里窑! 余里窑址在上世纪60年代发现,80年代中期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曾做过小规模的发掘。2013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中国客家博物馆、大埔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埔县博物馆等单位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期间依照考古发掘规程对该窑址进行课题性的科学研究,同时还十分关注遗址现场的保护,及时建议当地政府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至2014年1月初,发掘工作告一段落。 图6-1余里窑址边上捡到的明代青瓷片,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586年烧制。 图6-2里窑址边上捡到的明代青瓷片,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586年烧制。 图7-1余里窑址边上捡到明代青瓷片,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557年烧制。 图7-2梅州大埔余里窑址边上捡到明代青瓷片,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557年烧制。 图8-1梅州大埔余里窑址边上捡到,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605年烧制 图8-2梅州大埔余里窑址边上捡到,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605年烧制。 我们在梅州大埔光德镇窑捡到了一些瓷片,这次也带来了两块,经检测是1635年和1634年的,经查1635年,乙亥年,明崇祯8年(见图9);1634年经查是明崇祯7年(见图10);明代梅州大埔余里窑与光德窑,也都属于潮州窑系,当时正处于陶瓷出口高峰。 图9-1梅州大埔光德窑址边上捡到,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635年烧制. 图9-2梅州大埔光德窑址边上捡到,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635年烧制. 图10-1梅州大埔光德窑址边上捡到,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634年烧制. 图10-2梅州大埔光德窑址边上捡到,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634年烧制 4.呈上梅州水车窑的青瓷小盘,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烧制的时间是859年(见图11),经查是唐朝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大中13年烧制的。我敢肯定,检测师应该不知道这就是水车窑的青瓷,能检测是859年烧制的唐代青瓷,我佩服“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水车窑,(又称梅州窑,属于潮州窑系,经考古潮州北关有姐妹窑,梅州在唐代属于潮州管辖)。南北朝后期至唐代(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初期创烧,盛于中晚唐,宋代已少有生产。产品不仅满足当地市场所需,还远销海外。据现有考古资料记载,其窑址约有七处,主要分布在今梅州市梅县区水车镇的瓦坑口、罗屋坑以及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崇芳山等地,中心窑场在瓦坑口一带。1982年故宫博物馆研究员冯先铭到梅州水车镇瓦坑口、罗屋坑等唐代窑址现场考证,同时,证实梅州畲江镇唐墓发现的青瓷是唐代水车窑烧制的。 图11-1梅州水车窑青瓷小碟,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859年烧制。
图11-2梅州水车窑青瓷小碟,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859年烧制。 这次还带来了一些传世品,其一是民国的青花花卉纹小瓶子,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是1927年烧制的;其二清末民国粉彩博古纹小盖罐,“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是1905年烧制的,经查1905年是光绪31年,属于清末。传世品与传统目鉴与“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基本一致! 从12-23图上看到的是老旧的陶瓷传世品,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出相应的年代。请您仔细看看: 传统眼鉴只是鉴到大概的年代,经常出现误差,因藏家的眼力和知识、以及经验的参差不齐,经常对某件陶瓷器物因心中拿不准而发表不同看法,因此鉴出来的结论也经常不同;其实,这在业界专家队伍中时常出现这种现象。如果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能检测出准确到年限的,可以解决多位藏家一起对某件古物鉴定时的争论问题,当然也可以解决专家群体对某件古物鉴定时的争论问题! 这种能检测出准确的具体年限的鉴定,对我们收藏家来说是一种学习,原先我们眼鉴只是鉴到接近的年代,是一种模糊的认识,特别是对古代民窑产品的眼鉴,会时常出现误差,也会经常出现争议。“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能检测出准确生产的年限,解决了眼鉴的不足,这给我们眼鉴来了一顿鞭笞! “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给眼鉴有指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结合“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的检测,可逐渐提高我们收藏家(当然也包括专家和学者)的眼力水平和鉴赏能力! 图12-1传世品民国花卉纹青花小瓶,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927年烧制
图12-2传世品民国花卉纹青花小瓶,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927年烧制 图13-1传世品博古花卉纹粉彩小盖罐,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检测为1905年烧制,经查1905年是大清光绪31年。 图13-2传世品博古花卉纹粉彩小盖罐,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检测为1905年烧制,经查1905年是大清光绪31年。 图14-1传世品一般眼鉴为清晚期,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检测为1857年,丁巳年,清文宗咸丰七年。 图14-2传世品一般眼鉴为清晚期,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857年,丁巳年,清文宗咸丰七年。 图14-3传世品一般眼鉴为清晚期,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检测为1857年,丁巳年,大清(文宗)咸丰七年
图15-1传世品,一般眼鉴为民国,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检测为1928年.与款式吻合。 图15-2传世品,一般眼鉴为民国,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928年, 戊辰年(龙年),与款式年限吻合。
图15-3传世品,一般眼鉴为民国,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928年, 戊辰年(龙年),与款式年限吻合。 图16-1传世品一些藏家眼鉴为清末;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706年, 农历丙戌年,清康熙四十五年。 图16-2传世品一些藏家眼鉴为清末;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706年, 农历丙戌年,清康熙四十五年。 图17-1传世品,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855年, 大清咸丰五年,与款式“大清咸丰年制”吻合。 图17-2传世品,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855年,大清咸丰五年, 与款式“大清咸丰年制”吻合。 图17-3传世品,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855年, 大清咸丰五年,与款式“大清咸丰年制”吻合。 图18-1传世品因是玉璧底一般眼鉴为雍正,经“量子文物 年份检测仪”检测检测为1718年,戊戌年,清康熙五十七年。 图18-2传世品因是玉璧底一般眼鉴为雍正,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检测为1718年, 戊戌年,清康熙五十七年。 图19-1传世品一些藏家眼鉴为清末,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检测为1717年,丁酉年,清康熙五十六年。 图19-2传世品一些藏家眼鉴为清末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检测为1717年,丁酉年,清康熙五十六年。 图20-1传世品一些藏家眼鉴为乾隆或清末民国,经“量子文物年份 检测仪”检测为1734年,甲寅年,清雍正十二年。 图20-2传世品一些藏家眼鉴为乾隆或清末民国,经“量子文物年份 检测仪”检测为1734年,甲寅年,清雍正十二年。 图21-1传世品因有成化寄托款,一些藏家眼鉴为清中晚期,经“量 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707年,丁亥年,清康熙四十六年。 图21-2传世品因有成化寄托款,一些藏家眼鉴为清中晚期,经“量 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707年,丁亥年,清康熙四十六年。 图21-3传世品因有成化寄托款,一些藏家眼鉴为清中晚期, 这类仿哥釉五彩陶瓷,对于烧制年代是经常争议的。经“量子 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707年,丁亥年,清康熙四十六年。 图22-1传世品青花工笔山水纹罐盖,一般眼鉴有康雍乾隆之争,经 “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年。 因罐子太大,只检测盖子。 图22-2传世品,青花工笔山水纹罐盖,一般眼鉴有康雍乾隆之争, 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检测为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年。 图22-3传世品,青花工笔山水纹罐盖,一般眼鉴有康雍乾隆之争,经“量子文物年 份检测仪”检测为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丁酉年。
图23-1耀州窑青釉刻花小盏,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977年,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丁丑年。 图23-2耀州窑青釉刻花小盏,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977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丁丑年。 图23-3耀州窑青釉刻花小盏,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977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丁丑年。 图24-1紫砂僧帽壶在“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中 图24-2紫砂僧帽壶底蒙款在“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 这次带来了有年款的紫砂僧帽壶(见图24),想来试试“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就准备充分了些,来前将年款蒙上标签纸,向检测师戴研究员解释过,我目的是试试“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并不是有意刁难,经过戴研究员的专心检测,结果这个紫砂僧帽壶是1854年烧制的,揭开款式上面的商标纸,露出了:“大清咸丰四年制”,经查1854年中国传统纪年,年号正是大清(文宗)咸丰四年!此壶是双款,还有一个款:“邵大亨制”,经查邵大亨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宜兴制壶高手;双款与“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的结果都很吻合! 图24-3紫砂僧帽壶底有“大清咸丰四年制”经“量子文 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 1854年是清文宗咸丰四年。 图24-4紫砂僧帽壶底有“大清咸丰四年制” 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 1854年是 大清文宗咸丰四年。 图24-5紫砂僧帽壶底有“大清咸丰四年制” 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为1854 年烧制,是大清文宗咸丰四年。与款式吻合。邵大亨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高手。 厉害了!“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的检测陶瓷和紫砂几乎是准确无误,那么,书画,能检测吗? 我送上书画,第一幅刚好有年款,是岭南大师关山月的作品(见图25),我将年款迅速推到检测台的后面,因研究员是近视,他一般也很难一瞬间看清款式,检测后戴研究员说:“是82年画的”,我说:“是82年画的,有款”,他说:“在哪?”我说:“款在上面,是1982年画的”,他说:“有吗?”我说:“有”!同时,我才将款式拉了上来,并拍照留证!关山月(1912.10.25--2000.07.03),原名关泽霈,1912年生于广东阳江。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曾拜师'岭南画派'奠基人高剑父。1948年任广州市艺专教授。1958年后,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广东艺术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图25经量子检测1982年作品,落款是岭南大师:关山月
图26经量子检测为1992年作品,汉学家饶宗熙。图27量子检测为1973年作品,岭南大师赵少昂 送上汉学家饶宗熙的墨宝(见图26),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是1992年的作品,饶宗熙是潮州籍国学大师。 将岭南大师赵少昂的小品(见图27)放到“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台,经检测,是1973年的作品!赵少昂(1905~1998)字叔仪,原籍广东番禺。少丧父,家贫,以做工谋生。业余自学绘画。赵少昂擅花鸟、走兽,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少昂的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各种题材的绘画中,以花鸟画为最精,尤其是后期的花鸟画,他所追求的生机灵动、逼肖传神,已经在他笔下的自然景物中展露无遗。广州艺拍副总经理何向民指出,赵少昂作品大致价格在100万元/平方尺的水平,而遇到精彩之作,五六平方尺大小就可能要千万以上。论功底,赵少昂的花鸟、动物、风景不在岭南名家之下,其作品市场价格还有很大的空间(360百科资料)。 图28 经量子检测为1963年作,大师吴冠中44岁作品 将大师吴冠中(1919年—2010年)的小品(见图28)放到检测台,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是1963年的作品。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吴冠中大师是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旗帜,是继林风眠大师之后弘扬国美精神并形成一代业绩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是林风眠大师等开创的中西融合道路上的一座高峰(360百科资料)。 将大师傅抱石(1904-1965)的画作(见图29)放到检测台,经“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检测,是1945年的作品。经查傅抱石1945年还在金刚坡工作,与款式年限是一致的。傅抱石,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大师画家。
图29傅抱石大师1945年在金刚坡的作品 1937年,抗战爆发后,傅抱石应郭沫若之邀,于1938年进入国民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后随三厅撤至重庆。在重庆,傅抱石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1939年4月,傅抱石携全家来到重庆,住在沙坪坝金刚坡,1945年8月15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曾经蹂躏了中国人民八年的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傅抱石举起酒杯,用他特有的方式庆祝民族的解放。当年10月,他和全家离开了居住了近七年的重庆“金刚坡下山斋”,随中央大学迁回南京(360百科资料)。 检测书画五幅,年限准确,看来“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是可以信赖的检测仪! 经过亲历“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对陶瓷、紫砂、书画的检测,还有玉器、铜器的检测,由于时间关系尚未能一一表述,我原先对“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鉴定的结论将信将疑,现在我的心中的疑虑一下全消了,觉得“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的出现,既是收藏界的福音!也是文博界的福音! 同时,觉得“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在保护文物方面,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网上360百科资料 2. 网上搜狗资料 特别鸣谢: 1.《寒江雪艺术馆》董事长邱季端 2.《寒江雪艺术馆》金夜明馆长 3.《寒江雪艺术馆》研究员戴学文,林小娟。 4.《量子文物年份检测仪》 |
|
来自: 昵称3293762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