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致富?(不太可能)

 追梦文库 2020-04-24

当然题目就很明显反映了先知对投资能使大家财富自由的假说表示质疑,今天的文章可能和大部分其他公众号里面看到的文章不太相同,先知会比较直观地告诉各位乡亲父老其实投资对大部分人来说不可能带来财富自由。

2020注定不会是平凡的一年,科比的离去、病毒的到来、在家隔离、直到见证各大市场不断熔断、原油期货跌至负值、见证各种历史,在全世界资本市场崩盘的今年2020是很多投资人的梦魇,回归到我们探讨的主题——究竟投资能不能致富或者使我们实现“财富自由”?

相信各位都关注过各种大V、公众号、微博号、股票交流群、策略交流群、甚至各种网上的“财商教育”、各种“投资培训班”等等,很多使大家觉得投资是能短时间内动动手指头就能够获利的、30岁财富自由、40岁退休等等。幻想是很美好,但是现实是骨感的,在资本市场上获利绝对不是动动手指那么简单,其实可以反过来想想如果大家在资本市场上都获利了,那究竟赚的是谁的钱?谁又在亏钱?

即使这些“大神”真的拥有能在资本市场上长期持续的获利策略、技巧、或者方法的话,为什么需要分享出来?或者直接把策略卖给机构不好吗?很大可能人家根本不是投资赚钱,而是市场营销赚钱。所以每当各位在网上准备加入某些培训班或者策略群付费的时候,可以三思而行,或者可能人家只是馋你的金子。

存款&投资

在过往40年,标普500的年化收益差不多接近10%,如果有这样的产品先知绝对All in,因为每年年化10%的话是极其困难甚至很多专业投资者都做不到。即使每年10%的高收益,假设初始资金是10万,大概需要5年的时间资产才能达到16万左右,10年大概25万,20年大概是67万左右,30年大概174万,30年之后我们就开心成为174万的“大富翁”或者“财务自由”,但是30年后的174万减去通胀后真正的购买力可能和现在的10万也差不了多少。那么假设我们需要在十年内投资做到“千万富翁”呢?那么究竟需要多少的年化的收益才可以达到10年翻100倍呢?大概年化58%,市场上究竟有没年化58%的产品或者投资策略?有,但是很少能够连续创造此等奇迹的神人,股神巴菲特这些年下来也就年化20%左右。

当然先知不是建议大家完全不接触投资,即使可能看上去30年后174万不太吸引,但是对比起不投资的10万还是有巨大的差距。所以如果真的要达到财富自由的水平恐怕需要的本金也是非常之多,最起码每年收益的一小部分就可以覆盖生活成本,其余继续投资产生复利。

更加有趣的是,前段时间网上看到一个在美国的研究,抽样调查了一定数量的中产阶级,问题提到他们的财富是怎么形成的?80%的人选择了定期的存款习惯是他们累积财富的关键,而不是投资的决策。假设我们开始投资有10万,每年按照存款计划多增加5万到投资的账户,10年后按照10%的年化收益,投资账户上应该有105万,20年约350万,30年就差不多拥有1000万的资产。

可能我们应该专注的不是提高“专业知识”,而是设定一个有效且可持续存款计划,然后逼使自己遵守这个计划,使它不断帮自己累积到真正的财富,说到底如果没有一个优良的存款习惯单靠投资是很难做到财富自由的。《巴比伦首富》- by George S. Clason

投资的心态

其实总体来说大部分投资者的心态其实并不适合做投资,因为其实投资是一件比较反人性的行为,为此现在大学里还新型了一门很火的专业“金融行为学”,主要去研究投资者不理性心理。彼得林奇大家都应该听说过“最犀利的公募基金经理”,他掌管的麦哲伦基金13年里面年化接近30%,但是最后统计70%的该基金投资者是亏钱的。研究表明从1997-2017的20年间,标普500收益7.68%(年化),同期普通基金投资者费后收益为4.79%(年化),同期跑输标普500差不多3%,最后报告指出以下4个理由是导致收益不及预期的关键:

1. 投资者大部分资金不能用于基金投资;

2. 投资者资金需要用到别的地方;

3. 不理性的投资者行为(最重要);

4. 平均基金的赎回年限大概是3.8年(太短);

这4个原因是导致到基金投资者的收益远低于大盘的重要原因,其他都很好理解这边简单解析第三条“不理性的投资者行为”,何为不理性?经济学里面对理性人的假设就是在现有的情况下都能够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传统经济学的假说),但是当今的A股市场还是充满着大量非理性行为,投资者非理性的表现包括:

1. 损失厌恶:

是指人们很难接受自己的资产遭受损失,研究表明失去100块的痛苦需要要得到250块才能弥补,意思就是失去的感觉永远比得到的感觉影响更加大;在投资里面也称为投资者短视损失厌恶,意思就是因为损失厌恶导致投资者经常在最不应该卖资产的时候去进行清仓。

2. 锚定效应:

是指人们对很多事情或者信息都是以先入为主就像锚抛下水的时候一直往下沉,人们先入为主地去接受信息,然后在心中形成了这个“锚”并一直坚信,不去接受其他影响到他们先入为主的意见。在投资里面通常出现在某一资产假设在之前10年翻了20倍,现在买进去的投资者总是希望自己持有资产的时候也会在后面的10年翻20倍(像我们房子),这个之前10年翻20倍的就是人们的“锚”,很有可能就跌入锚定效应的陷阱里面。

3. 羊群效应

是指人们在很多事情的判断上是存在很大跟随性的,有一个有趣的实验问10名参与实验的人:A和B哪条线更加长?(事实是A明显长)但是如果前9位实验者都说B更加长,那么第10位实验者大概率也会选择B,因为他会质疑自己的判断,为什么跟前面9位的选择都不一样,最后服从了群众的眼睛。这和我们时考试一样,交卷的时候一看旁边全部都选C自己虽然对答案比较有自信,但是也会大概率赶紧改回来。这就是羊群效应,人们自然拥有这种神奇的特质,在投资里面千万不能从众或者跟随,永远记住赚钱的人永远都是少数,在投资中一定要拥有我们常说反人性的逆向思维。

4.后悔厌恶

是指人们经常会为一些错误的决策去不断后悔,结果就是影响自己将来所有的决策能力。假设某投资者买入了股票A,次日即出现了大跌,而大盘却在涨,这时候心理肯定不平衡,想当初为什么不买入大盘ETF呢?这个后悔厌恶会使得投资者在市场时间越久越不开心,因为如果涨了为什么当初不多买点?跌了时候为什么当时不减仓?直到最后不单止使自己不再喜欢投资,还会失去所有自己将来做所有决策的信心,听起来挺可笑的但是却很真实存在,因为先知女朋友就是拥有后悔厌恶的“病人”。

上面4个投资中的非理性行为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在投资里面存在着太多所谓的行为偏差,要不然都不需要在大学专门有一个学科去研究这领域。总结来说如果想要成为一名成熟的投资者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而且在我们投资的生涯里面一定存在某些不理性的行为,找到我们自己身上的缺陷,然后去通过特定的手段去避免自己重复犯错,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总结

总的来说先知的投资和生活都不是说特别成功,租着房子、每天上班搬砖、家徒四壁还去指导各位关于投资的事的确很可笑。但是在市场上存在太多具有误导性质的“财富自由”或者“迅速致富”培训班等等的,先知是衷心希望各位三思而后行,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没有捷径的,投资上也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