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书不雨亦潇潇 · 主播 | 安东尼
贪念不可有,欲念不可生。 人生在世,生活中有着许多的不如意,这一切都是因为人内心膨胀的贪欲所造成的。 倘若觊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便会惹得一身黑。 我们要学会放手,学会知足,学会制止贪欲。 不向不该伸手的地方触碰,自然会一身清爽。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歪。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若个人的修养能暴露在阳光下沐浴清化,自然会给别人留下一个清爽的身影,污秽之言、诽谤之语也就会远离。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说过:
人生多歧路,但若是我们自身就正直,没有做过不该做的事情,那歧路也会变成通途。
古诗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与实践从来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经过实践的考验才可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一个人如果只是空有一腔巧言令色的理论,却没有付诸实际操作的行动,那言语所构建的美好蓝图无论如何雄伟壮阔,都只是空拥有赏心悦目的外表,无法结出甜美的果实。 《荀子》中有这样一句话:
对于生活而言,唯有身临其境方能感同身受,唯有切身感受才能认识深刻。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知行”需要合一,亲身实践才是打磨思想的炉锤。 只有在亲自尝试的过程中探索,不断反思,才能够挖掘出熠熠生辉的人生宝藏。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一个画家要想画出栩栩如生的鱼儿,就要时常到水边进行观察; 一个音乐家想要弹出鸟儿般动听的声音,就要到林中听鸟儿啁啾。 只有在这种日复一日的训练之中,我们才能够掌握更好的能力,才不会被表象所蒙蔽,了解事物的本质。 正所谓是“熟能生巧”。 真正摸清事物本质的时候,就不会在意令人眼花缭乱的外表,而是能够洞察其中的实质。 明辨反思之心,究其本质溯源。 从现象中发现本质并去汲取经验教训,才能从源头上洞察问题的所在,然后去解决。 苍鹰可以透过丛生的杂草寻找猎物;鱼儿可以透过浑浊的江水看到方向。 人生也是这样,只有打开自己的眼界,用长远的目光看待事情,才能够透过生活的雾霭看到未来的光明。
凡事没有对比就没有对错之分。 人的天性就是乐于比较。 只有把自己放到人群中才能看到自身的问题,否则就会陷入盲目之中。 对比是一场春雨,它可以洗涤自己的双眼,让人看清真相; 对比是一把利剑,它可以斩除心中的杂草,给人一片清明; 人生处处有比较,关键是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便可以在对比中不断寻求进步。 并且只有懂得换位思考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人们对于他人持有不同的观点,往往会求全责备;而对于自己的想法,却总是盲目自信。 这样往往会造成格局狭小,内心盲目的局面。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出错。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不独断专行,换位思考才能收获真知。 学会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比较,接受他人观点,才能让自己的心如一片汪洋大海不会轻易就起波澜。
韩愈在《师说》中说过:“术业有专攻。” 专攻,攻于精,攻于细,以至于抬起眼睛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专业内容。 干一行就要专一行。 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在自己专业的领域开拓出一片天地。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能力使人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大显身手。 即便生活中有些事情是让人无能为力的,在某些方面即使拼尽全力也只是泛泛之辈。 但我们不必苛求自己做到事事完美,只要在自己的领域里达到想要的高度就是属于自己的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扬长补短,有助于我们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当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擅长什么的时候,才会找到自己最佳的发展方向,欣赏属于自己的风光。
即使游历天下,也总有目光达不到的高度; 即使品过百味,也总有舌头尝不出的感觉; 即使博览群书,也总有心灵悟不出的真理。 俗话说得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倘若在有些方面小有成就,便恃才傲物,不懂得收敛,就很容易放松自我,堕落为不学无术之人。 谦逊是绝岸上的长啸,在静寂中爆发出力量。 懂得谦逊的人,心如一方磐石,孜孜不懈; 目如一泓古井,深湛澄静,最终会酿出酒酽花浓的圆满。 我们需要记住: 当你站在山顶的时候,你的头上还有星空。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不矜不伐,谦以行事,方是正道。 一个人的能力再大终究也是有限的,懂得谦逊处事,才是人生真谛。 ![]()
俗话说 :吃一堑,长一智。 生活中不管是什么样的不如意,都是人生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多一次失败的经历,就多一次成功的经验; 多一次行路的挫折,就多一次失败的教训。 人生很长,迷路在所难免。 走了弯路并不可怕,因为人就是需要在坎坷中成长。 一时走错不要紧,在迷途中辨明方向,记住错误之处,让自己以后不会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经验是生活的肥料,你所经历的每一个事情都将成为积累经验的材料,在我们的身上留下印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若是缺乏对经验的反思,生活依然会如同竹篮打水,在忙碌过后收获一场空。 在我们每经历一次苦难和失败之后,都要认真的总结经验,不重蹈覆辙,才会让自己变得心明眼亮起来。 ![]() ![]()
古语有言:
人若无理,讲起话来,便会胡搅蛮缠,搞的人心不安。 在中华文化中,向来讲究“以理服人”。 真正儒雅的人在面对种种艰难和逆境时,都是从容不迫的。 三毛说过:
与人沟通重在讲理。 相比起气势汹汹、嘈杂琐碎的争论,娓娓道来的叙述更有说服力。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样一味的讲述太过温吞,但正是这种如潺潺流水一般的从容不迫,更增添了人格魅力。 有理不在声高,态度温和的说理,才能让人在心旷神怡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启发。 ![]()
有句俗话说:
对待长辈的教诲,我们一定要虚心接纳,因为他们经历的比我们要多得多。 老人的“老”,不仅仅是岁月的痕迹,更是经验的积累和思想的老成。 从我们呱呱坠地以来,长辈们便通过自己的言行给我们传输这些经验。 人们常说“姜还是老的辣”,在有些事情上,岁月的积累就是最大的资本。 “老人言”是我们的祖辈给我们留下最宝贵的财富,它们来源于生活,包含着祖辈们走过的路、吃过的亏。 我们也应该用他们的经历和自己的生活做对比,思考长辈们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长辈们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助跑人,他们的人生阅历、社会经验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 ![]()
这个世界总是很现实的,“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但是做人处事真正的价值是不看外表的。 单纯的“以貌取人”是一种浅薄的表现。 玫瑰再美也带刺,苦瓜再苦也益人。 看似淳朴不一定就是肤浅,也可能是低调奢华有内涵; 华丽不一定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也可能是败絮其中而不自知。 在自身修养中,不应只关注外表的装饰,而忽略内在的精神追求。 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华美的外表,更要美在气质、美在灵魂,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品格。 真正的能力是一种可经风雨,更可自成风雨,发自内心的淡定从容。 林清玄说过:
在现在这个浮躁繁华的世界里,能够愿意花费精力打磨自己内心的人甚少。 然而,外表装扮的再华美,最终也只算得上是一块光滑的玻璃而已。 只有丰盈的内心才会像钻石一般闪耀光芒。 以貌取人不可行,徒有其表终是空。 决定人生的,不是外在的美丑,而是内心的格局。 与君共勉。 有书君说 知识的海洋没有边界 而有书君想通过读书帮助您获得 今天,有书君免费赠送给大家一份大礼 200本经典必读好书5分钟视频解读 还能和家人朋友一起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