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目功(成人版)预备势

 湿地白桦 2020-04-24

功法操作篇

    本套明目功每式的名称,七言一句,对仗整齐,是以功法动作形态为主体,结合了五脏理论、五行学说、眼睛的五轮学说等学术思想综合形成,既点明了每式基本动作的要点,也概括出每一式功法对眼睛健康调整的主要作用。

预备势

(一)动作说明

两脚并拢,两腿自然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两掌心轻贴于腿外侧;下颌微收,头正颈直,竖脊舒胸,周身中正,唇齿合拢,舌尖放平,轻贴上颚,面带微笑;目视前下方(图9)。

    (二)呼吸方法

自然呼吸或腹式呼吸。

  (三)意念活动

内心平静,恬淡虚无,意念专一。

(四)技术要点

本节操作以静为主。身体放松以调身,自然呼吸以调息,内心平静、恬淡虚无、意念专一以调心,逐步达到三调合一,为之后的功法操作奠定身心基础。

1.本式的关键是放松。习练者应当在练习中自上而下逐步调整身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身心整体放松。

2.调息要注重自然呼吸与腹式呼吸。对于初练者,运用自然呼吸法;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可采用腹式呼吸,以增强锻练效果。

3、调心需达到内心平静、意念专一。实际练习过程中,习练者可以选择将意念集中在自身的某一个部位(如丹田),或者是外界的一个物体(如大树、山峰等)加以默想,有模糊印象即可,不必强求清晰明确的图像,做到“似守非守”。借助所意守对象的单一性和感性特征,可以排除杂念。

4.调身、调息、调心逐步完成后,要继续练习,达到三调的统一,使自身在开始正式练功前,达到良好的练习状态。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在调身的环节,过度强调调整身体使之放松,反而会导致肌肉关节的僵硬,不利于放松。习练者应当在练习中自上而下逐步调整身体各部位的状态,达到整体的放松。既要轻轻提醒自己,又不要过度用意,使肌肉、关节逐步放松下来,而不是肌肉紧绷、关节僵硬,从而达到调身的目的。

2.呼吸不顺畅,憋气。初学者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过分强调腹式呼吸所引起的。调息要注意缓慢自然的呼吸,对于初练者并不强调必须使用腹式呼吸,能达到自然呼吸、身体放松即可;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习练者,要自然过渡到腹式呼吸,切忌强呼强吸。

(六)功理与作用

1.身形放松,气沉丹田,内安脏腑,外松筋骨,利于气血运行,为习练功法做好准备。

2.内心安定,呼吸自然,气定神敛,利于心理调节,具有安神定志、补养心气的作用。

第一式  伸展乾坤舒木轮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重心右移,左脚开步,两腿自然伸直,两脚平行站立,脚内侧缘与肩同宽,大趾略内扣;目视前方(图10)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臂侧起,至与身体呈45°角时(图11),两臂外旋,至侧平举时转掌心向上(图12),两掌于头顶上方相合,指尖向上,同时提踵;目视远方(图13)

    动作三:1上动不停,两脚脚跟缓慢下落,同时仰面上视,目光落在相合的两手掌掌根,动作稍停(图14)。之后,松肩坠肘落臂,手掌劳宫穴下落至与两眼水平时,两掌大指距眼部20厘米左右(图15),随即两掌打开,掌心向内,覆于眼部,距离眼部约5厘米,以劳宫穴对应眼球部位,双目微闭,稍停顿(图16)。随后,两掌贴面部缓缓下落相合(中指尖于承浆穴处),两掌大鱼际再贴身体前正中线缓慢下滑,拇指指尖至膻中穴部位时(图17),两掌缓慢打开,贴于期门穴处(图18),之后,两掌指尖斜向前下方,掌根沿中线向下推摩(图19),经过瞧关节,两臂自然下乘于体侧,目视前方(图20)

重复动作一至动作三2遍,共做3遍。

(二)呼吸方法

动作二吸气;动作三手臂下落时呼气。

(三)意念活动

1.动作三仰面上视时,目光落在相合的两掌掌根部,意念通过手掌,在头顶上方极远处,然后将意念逐渐收回。

2.动作三,劳宫穴对应眼球部位,意在眼部。

(四)技术要点

1.两臂由体侧外展、上举过程中,用意不用力,肢体不可僵硬。

2.两掌于头顶上方相合,同时提踵,注意调整好重心,保持身体平衡。

3.合掌提踵的同时,身体宜上下抻拉,牵伸筋骨,舒展经脉。

4.两手合掌下落,到掌心与双目同高时,展开两掌,使两掌掌心正对眼部,与眼部距离5厘米左右,略停顿约3秒钟。

5.继续合掌下落时,两手拇指沿任脉下滑,至膻中穴部位时,两掌分开摩运至胁肋部,掌根沿着腋中线下滑。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站立不稳,动作失衡。注意提踵时目视前方,百会上领,脚跟落地之后仰面上视。

2.掌心贴于眼部。正确动作应该是掌心劳宫穴对着眼睛,距离眼部约5厘米,并不是手掌贴在眼睛上。

(六)功理与作用

1.中医理论认为,眼睛的黑珠属肝,称为“风轮”,肝在五行中属木,开窍于目。本式有仿春季万物生发之意,肝应于春季,该式的纵向抻拉动作,有助于肝气的生发和疏泄条达。肝气疏泄正常,全身气机调畅,则利于气血濡养眼睛。

2.本式操作中两掌在眼前打开,掌心向目,意在引导经气注入双目,对双目起到濡养作用

3.中医理论认为,肝经布于两胁肋,两掌沿着胁肋部位摩运,意在疏通肝经,畅达气机。

第二式  左右引臂运火轮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两膝微屈,同时两臂由体侧向前抬起,掌心相对,掌根平脐时合掌,指尖向前,掌根距腹部约20厘米(图21)。

动作不停,两腿伸直,同时两臂上抬,顺势立腕,转指尖斜向前上方,劳宫穴与膻中穴同高,大鱼际距胸10厘米(图22),然后转指尖向前,向正前方伸直手臂;目视前方(图23)。

动作二:上动不停,以腰带动手臂向左转体,水平划弧,手掌保持拇指在上;同时,以右手中指为主,沿左臂内侧中线缓慢滑过,在左臂即将完成划弧180°时,右手中指指腹点按膻中穴(图24),随即继续转体至180°,同时右手握拳、中指点按劳宫穴,动作稍停(图25)。眼随手动,由近及远,目视远方。

动作三:上动不停,以腰带动身体回转,左臂向前水平划弧180°至身体前正中线;同时,右拳变掌,以中指为主,经膻中穴按原路线返回,至两掌相合,指尖向前;眼随手动,由远及近,目视前方(图26)。

动作四:重复动作二、动作三1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图27~图29)。

动作五:上动不停,松肩坠肘,两掌外旋分开,目光由极远处缓慢拉近到小指根部(图30),随即掌心向面,缓慢内收至眼前约10厘米处,动作稍停,目光随之移动(图31)。上动不停,松肩坠肘,两掌相合下移至胸前,大鱼际距胸壁20厘米、中指尖约与膻中穴同高时(图32),两掌分开,缓慢下垂于体侧;同时,左脚并步;目视前方(图33)。

动作六:上动不停,右脚平开,脚外侧缘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34)。重复动作一至动作五,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二)呼吸方法

1.向后转体为吸气,由后向前转体为呼气。

2.掌心向面缓慢内收时吸气;分掌下按时呼气。

(三)意念活动

1.中指沿手臂内侧滑过时,意随中指而动。

2.两掌分开,目光由极远处缓慢拉近到小指根部时,意念位于小指根部。

3.掌心向面,缓慢内收,止于眼前约10厘米,动作稍停,意念位于眼睛。

(四)技术要点

1.以腰部带动手臂向后方转体,以中指为主,手指轻抚手臂内侧,沿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路线滑过,至转体180°即将完成时,中指点按膻中穴部位。

2.转体至180°时,同时握拳,中指点按劳宫穴,动作稍停,两臂需抻拉。

3.身体转正后放松,目光由极远处缓慢拉近到小指根部。

4.身体转正合掌时为空心掌。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转体动作过快,或者动作过于僵硬。要以腰部转动带动手臂运动,动作缓慢柔和,连贯流畅。

2.目光由极远处收回,未聚焦在一个点上。应注视小指根部。

(六)功理与作用

1.中医理论认为,眼睛的内外眦属心,称为“血轮”,心在五行中属火,开窍于舌。五轮学说中,眼晴为心所主,心经的脉气可到达眼睛的内外眦。心包又称为“心包络”,为心之外围,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转体推臂,手指沿着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路线滑过,意在疏通经脉,有利于心包经、心经、肺经经气畅达,经脉畅通,平衡协调脏腑功能。心与心包、脏腑功能强健,向上可以充养双目,有利于眼睛的健康。

2.本式中视距的远近调节,有利于眼周肌肉张力的调整,对视疲劳所引起的眼睛周围肌肉紧张有一定的放松和调整作用。长期练习本式,可以锻炼眼周肌肉,对保护视力健康有良性的影响。

第三式  环臂转睛培土轮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重心右移,左脚平开,脚内侧缘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35)。

动作二:双膝微屈成高马步,右臂内旋向后划弧,握固,右手背贴在命门穴;同时左手内旋向前划弧至体前正中线上,变为剑指,指尖向下、手心向内,腕关节与肚脐同高,距离腹壁约20厘米(图36)

上动不停,随重心上提,左手以垂腕姿势沿体前中线缓缓提起,至额前上方时,左腕内旋翻转,剑指向右,手心向前上方,而后左手以“坐腕”(指尖朝上)姿势从左上方向左侧落下;左手下落的同时双膝逐渐屈曲下蹲成高马步姿势;此即手落身落(图37~图39)。左手落至前正中线、腕与肚脐平时,手腕内旋至腕背转向右侧,剑指向下,以垂腕姿势自身体右侧上提划弧至额前上方;两腿缓缓伸直;此即手起身起;头部保持中正,目随手转(图40,图41)

左手从额前上方向左侧下落,经右侧至额前上方为一圈。共做3圈。

动作三:上动不停,左手剑指变掌(图42),松肩坠肘落左臂,自体前中线下落,经过膻中穴(图43)至中脘穴时转掌心向下、指尖向右(图44),随即下按手掌至与脐同高,距离腹壁约20厘米;同时微屈膝(图45)。

动作四:动作不停,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并步;同时右手变掌,两臂放松垂于体侧,重心上起,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图46)。

动作五:接上式,重左移,右脚平开,脚内侧缘与肩同宽(图47)

右式环臂转睛与左式环臂转睛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图48~图57)。

开左步左臂划3圈,开右步右臂划3圈,共6圈。

(二)呼吸方法

1.手臂做环绕动作,抬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中线提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2.手臂自体前中线提起时吸气,下落时呼气。

(三)意念活动

1.手臂划圈时,意念集中在手指

2.掌心下按时,意念集中在丹田

四)技术要点

1、手经体前中线上提至与眼同高时,两眼睁大,将移动中的手指(指尖)作为目标,目随指动。

2.手臂划圈时,眼随手转,头部微微转动。

3.划圈时手臂要舒展,但又不宜完全伸直;躯干要正直,不应旋转或晃动。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环臂转睛时,颈部僵硬或头部转动幅度过大。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眼随手动。

2.手起身升、手落身降不协调。注意手臂划圈时,身体要随着手臂的起落而升降,动作配合要协调。

(六)功理与作用

1.中医理论认为,眼胞属脾,称为“肉轮”,脾在五行中属土,开窍于口。五轮学说中认为眼胞为牌所主。脾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运动肢体,加强脾主运化的功能,可以“柔筋肉而养精血”。人体精血充沛,濡养双目就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从而对眼睛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2本式直接锻炼眼外诸肌,对眼外肌发育不良、肌力减退类眼病有康复作用。

3.旋转眼球有促进眼球及眼附器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其营养,减轻眼球内外直肌对眼球的压力。本式尤其适用于近视患者,对眼肌麻痹或无力、视神经萎缩、视网膜黄斑变性也具有康复保健作用。

第四式  丹田开合调金轮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重心右移,左脚开步,脚内缘与肩同宽(图58);随后,屈膝下蹲,大腿与小腿后侧约成135°,同时,屈肘体前拾臂,两掌与肚脐同高,指尖向前、掌心相对,掌间距约20厘米,掌根与腹部相距约15厘米,松肩、坠肘、松腕;目视前下方(图59)。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膝缓慢伸直;同时,两臂上臂抬起外展约60°,前臂水平,指尖向前,掌心相对,两掌与膻中穴同高;目视前方,动作稍停(图60)。随后,屈膝下蹲,重心下落,大腿与小腿后侧约成135°;同时,两掌相合至间距20厘米,与肚脐同高,指尖向前,掌根与腹部相距15厘米;目视前下方,动作稍停(图61)。

一开一合为1遍,共做3遍。

动作三:第三遍开合动作后,腹前合掌,指尖向前,与肚脐同高,掌根与肚脐相距15厘米(图62);随即两膝缓慢伸直,同时相合的手掌抬起至眼部,以两掌拇指根部后方肌肉隆起处,“大鱼际”侧缘的最高点贴向目内眦(图63),沿鼻根部向下轻摩至四白穴(图64),再环绕向上经过太阳定(图65)、攒竹穴,两手鱼际合于印堂穴(图66),止于目内眦。重复摩运3圈。

动作四:轻摩完毕,两手分别沿鼻旁、口角旁下引,随即离开面部,缓缓落向体侧。重心右移,收回左脚,并步站立。

动作五:重复动作一至动作四,唯步法左右相反。

开左步做一遍,开右步做一遍,共做两遍

(二)呼吸方法

1.两掌拉开时吸气,相合时呼气。

2.大鱼际按摩眼周时,自然呼吸。

(三)意念活动

1.两臂开合拉气时,意守丹田。

2.大鱼际按摩眼周时,意念在两眼。

(四)技术要点

1.两掌开合拉气时,手指自然放松,两掌掌心相对,如有丝线相牵。拉开时吸气,重心上移,伸直膝关节;两掌相合时呼气,重心下移,膝关节微屈。

2.摩运眼周时,动作柔和缓慢,不可用力下压。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开合拉气与呼吸、重心上下配合不协调。可先将开合拉气与呼吸相配合,熟练后再配合身体重心的升降变化。多加习练,即可熟能生巧。

    2.按摩眼眶周围时动作生硬。习练该动作时,腕关节要放松,前臂带动腕关节摆动,柔和摩运。

      (六)功理与作用

      1.中医理论认为,白睛属肺,称为“气轮”,肺在五行中属金,开窍于鼻。五轮学说认为,白睛为肺所主。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而主治节。开合拉气,重点在调理肺气,加强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肺脏功能强健,肺之精气可循经脉上达眼部而润养双目。

      2.摩运眼周可疏通眼睛周围的经脉,有利于气血循行,对滋养双目有促进的作用。

      第五式    推掌抚耳润水轮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重心右移,左脚开步,两脚内侧缘与肩同宽,脚尖略内扣;目视前方(图67)。

动作二:上动不停,两脚不动,向左转体90°;同时,前后抬臂至侧平举,腕关节与肩同高,肘关节微屈,垂腕,指尖向下;目视左手方向(图68)

动作三:上动不停,手腕伸直外旋,转掌心向上(图69)。身体缓慢转正,带动左臂屈肘内收,左掌内卷至耳根处,食指桡侧轻抚耳廓(图70),立掌向前方推出至前正中线,肘关节微屈,掌心斜向前,劳宫穴与膻中穴同高;同时,右手握固收回腰间,位于髂棘上方,拳心向上;同时,屈膝下蹲成高马步(图71)。

左掌前推到位时,内力贯于左臂,两目圆睁(虎视),目视前方,同时牙关咬紧,腰间握固之手用力紧握,动作稍停。

动作四:两眼放松,两腿伸直,同时,身体右转,前后抬臂,左掌放松,抬臂至前正中线,右手由拳变掌,后摆拾臂至后正中线,分别向上抬起至腕关节与肩同高,肘关节微屈,垂腕,指尖向下,目视右手方向(图72)。

动作五:上动不停,旋腕,转掌心向上(图73)。身体缓慢转正,带动右臂屈肘内收,右掌内卷至耳根处,食指桡侧轻抚耳廓(图74),立掌向前方推至前正中线,肘关节微屈,掌心斜向前,劳宫穴与膻中穴同高;左手握固收回腰间,位于髂棘上方,拳心向上;同时,屈膝下蹲成高马步(图75)。

右掌前推到位时,内力贯于左臂,两目圆睁(虎视),目视前方,同时牙关咬紧,腰间握固之手用力紧握,动作稍停。

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3遍。

动作六:3遍完成后,右掌变握固收至腰间,拳心向上(图76)。重心右移,左脚收回成开步自然站立;同时两拳变掌,两手顺势下落于体侧(图77)。动作不停,两臂由体侧外展,抬至45°时(图78),两臂逐渐外旋,与肩同高时转掌心向上(图79),随即继续上举,两手在头顶上方环抱,两肘微屈,掌心向下、指尖相对,两掌指相距10厘米左右(图80)然后两掌沿体前正中线徐徐下落,至与小腹同高时两掌分开,自然垂于体侧(图81)。

(二)呼吸方法

1.身体左右转体90°,前后抬臂,指尖向下时吸气。

2.身体转正,推掌时呼气.

(三)意念活动

1.两目圆睁虎视时,意念在眼部。

2.两掌沿体前中线徐徐下落时,需意守丹田。

3.两臂前后抬起,目视后手时,意在腰间。

(四)技术要点

1.推掌时应徐徐推出,臂将要伸直时收住,推掌力点在掌外缘(尺侧)。不可猛然前推,也不可将臂完全伸直。

2.本式的动作特点是弛张交替,但紧的时间宜短,以弛为主.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抚耳推掌动作不协调。推掌和握固收回要同时;推掌、下蹲要同时。

2.握固动作没有用力,虎视不充分。掌推出的一瞬间两目要圆睁,同时牙关咬紧,腰间握拳之手用力握固,紧张及用力动作持续约1~2秒钟,随即放松进行下一个动作。

(六)功理与作用

1.中医理论认为,瞳仁属水,称为“水轮”,肾在五行中属水,开窍于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纳气。轻抚耳廓推掌向前、腰间握固及转体的动作有强肾功能。中医理论还认为,肝肾同源,气血同源。肝开窍于目,睁大眼睛虎视,有助于肝的疏泄,所以有疏肝明目功能。

2.“弛张”交替旨在协调阴阳,促使气血周流畅通。

      第六式    点穴鸣鼓和五轮

(-)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身体重心下降,两膝微屈,两臂由体侧划弧至体前正中线,掌背相对,掌心向外,指尖向下,腕关节与肚脐同高,拇指距离腹部约10厘米;目视前下方(图82)。

动作二:两腿伸直;同时,两手沿体前正中线向上提起,腕关节与膻中穴同高时,松肩坠肘,翻腕至掌心向面,两掌尺侧相并,腕关节与肩同高,四指并拢微屈,两目微闭(图83),用中指指腹点按睛明穴(图84),默念“1-2-3-4-5-6”,每默念一个数,点按一次,每个穴位共点按6次。

动作三:上动不停,两手中指指腹贴皮肤滑向攒竹穴(图85),同法点按6次。

动作四:上动不停,同法点按鱼腰穴(图86)。

动作五:上动不停,同法点按瞳子髎穴(图87)。

动作六:上动不停,同法点按承泣穴(图88)。

动作七:上动不停,当两手中指指腹贴皮肤由承泣穴滑向翳明穴时,眼睛慢慢睁开,同法点按翳明穴(图89)

动作八:接上动作,同法点按风池穴(图90)

动作九:上动不停,依序完成上述7穴点按之后,以掌掩耳,劳宫穴对耳孔,以食指叠放到中指背面,滑动食指,做叩击枕部的动作(鸣天鼓,图91),同时默念“1-2-3-4-5-6”,每默念一个数字的同时,鸣天鼓1次,连叩6次;同法再叩齿6次。两掌轻轻压按耳朵,迅速放开(图92)。

动作十:上动不停,两手顺颈部两侧下滑,在胸前合掌,指尖斜向前上方,掌根与膻中穴同高,拇指距离胸壁约10厘米;目视前下方(图93)

(二)呼吸方法

1.点穴、鸣天鼓、叩齿时以自然呼吸为主

2.点按穴位时呼气,手指放松时吸气

(三)意念活动

1.点按穴位时,意念在眼部。

2.鸣天鼓及叩齿时,意守丹田。

(四)技术要点

1.取穴要准确,可参考所附的腧穴图。

2.穴位点按力度要适宜,以微感酸疼为宜,切感使用猛力,防止损伤眼部组织。

3.操作过程中身体放松,不低头,不夹胸。

4.腧穴的点按与呼吸的配合要自然协调。

5.点按具体穴位时,中指指腹不离开穴位,点按之后,中指抬起时要做到松而不离。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点按穴位位置不准确。点按正确的穴位是本节操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初学者可反复对照腧穴图谱,选准穴位,并在自己身体上反复操作体会。

2.操作过程中身体僵硬。点按穴位时,手指轻轻用力,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点按的腧穴部位,身体其他部位要放松。

(六)功理与作用

五脏、五轮与五行相应,生克制化。五脏之精,皆注于目。本式采取了自按自摩的形式,并加以呼吸导引和意念导引,以增强点按穴位的作用。所选取的7个腧穴,均对眼部健康有较好的保健提升作用。

收势

(一)动作说明

动作一:接上式。两掌沿体前正中线缓慢下落,同时,由掌心相对旋转至虎口交叉,两掌相叠,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贴于神阙穴(图94),舌在口腔内先顺时针转动6圈,后逆时针转动(赤龙搅海)6圈,鼓漱6次,分3次吞津。然后两脚脚趾上跷、抓地,共做3次(图95)

动作二:两掌分开,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同时左脚收回成并步(图96)。

(二)呼吸方法

1.两掌缓慢下落时呼气。

2.两掌交叉合于神阙穴,宜行腹式呼吸。

3.赤龙搅海、鼓漱、吞津时为自然呼吸。

(三)意念活动

1.两掌交叉合于神阙穴时,意守丹田。

2.赤龙搅海、鼓漱时,意守丹田;吞津时以意念引入丹田。

四)技术要点

1.两掌交叉相叠时,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合于神阙穴。

2.两掌交叉合于神阙穴时,需意守丹田,防止心神散乱,加强收功的效果。

(五)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动作僵硬。要身静体松,气息平稳。

2.脚趾上跷抓地时,身体前俯后仰。脚趾上跷抓地,要保持身体重心平稳。

3.收势草率。收功亦需要认真操作,方可收到良好效果。

(六)功理与作用

1.安神定志,补益心气。

2.闭目可以养肝血。

3.脚趾上跷抓地,利于气血下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