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仡佬族唢呐简述

 仡佬族博物馆 2020-04-24

​摘要:唢呐是务川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民族吹管乐器,务川仡佬族唢呐曲牌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场合演奏的曲牌和演奏的程式不同。本文笔者主要通过对务川部分乡镇开展田野调查,将仡佬族唢呐的演变、构成与制作工艺、曲牌及演奏环境叙述性地呈现出来,希望为专家学者深层次研究仡佬民族民间文化提供帮助

关键词:仡佬族 唢呐  演变  构成与制作工艺  曲牌与演奏环境

一、仡佬族唢呐的演变

在务川地界“唢呐”也称“吹打”,广义的“唢呐”或“吹打”指唢呐和所有应用的乐器,玩“唢呐”或“吹打”的一伙人,民间称其为吹官先生,狭义的吹打专指唢呐。“吹打”顾名思义分为“吹”和“打”。据民间传说,唢呐源自于八仙,不可考。有源自于仡佬族的传说:据传仡佬族人在生产生活中,常有凶猛的野兽出没,务川仡佬族人善狩猎,常以吹角(水牛角)发出的声响来配合猎狗驱赶野兽(现在仍然在用)。天长日久,有角缺乏,有好事者以木型之,吹之亦铿铿然。后由木质而代之,后又偶然机缘,角上洞其一、二,其声更丰。后有懒汉制之嫌烦,取曲而直,再洞其一、二亦铿铿然,于是便大量效仿之,至此,唢呐的雏形便是了。先前的打击器也不是现在的样子,在狩猎过程中打挂子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一次偶然的情况,据传:男人外出狩猎,一妇在家做羹,熊来觅食,妇无策,以铲击锅以退熊,不得已,用烧饭用的铜锅来敲打,效果比打卦子还要好,响器就这样诞生了。这些,后来就发展成为现在的吹打(待考)。也有唢呐起源于波斯,明清时期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凡有大小事务(丧事,喜事,修房、造屋等)或节庆、民俗活动中,都要宴请唢呐(也用作民间歌舞和戏曲的伴奏乐器),古时将唢呐安排坐在朝门或者院坝的人们经常进出的一角(三教九流之卖艺者不登大雅之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后来逐渐发展才可以上阶沿


(吞口),破四旧之后(在破四旧之前或期间也有只吹唢呐,没有响器或响器较少的情况),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可以进堂屋,终于“修成正果”。二十一世纪初发展达到顶峰,现在正面临改组,同时也面临新形势下的乐队冲击。所以,要想将唢呐保留下来,继续传承下去,就必须要改革、必须要对吹奏和打击的乐曲和表现形式进行创新。

二、仡佬族唢呐的构成与制作工艺

“唢呐”以形制分为头堂、二堂、三堂杆子,演奏者一般情况两人,唢呐属于管乐,响器属于打击乐器二(一般二到六人不等),吹哪一种唢呐杆子一般情况与师承有关,这是师傅传徒弟的关系,一般都是口传心授,没有不拜师的或无师自通的情况出现。一支唢呐,分为四个部分:哨子(用将出还未出穗的回麦杆子制成)、堵气盘(铁片或铜片制成)春天子(用铜管制成)、唢呐杆子(用刺萩木制成)、唢呐盘子(用铜或者铁皮制成)。头堂和三堂杆子分大小各一支,大的属阴、小的属阳,二堂杆子是不分大小的两支阴阳可以互换,不管是哪一种唢呐杆子,起调都不同,俗称“起水调”也称“叫口”。打击器有锣、鼓、钹、钩锣、苏铰、马锣等。锣有平锣、包锣之分,鼓有尖鼓、平鼓、盆鼓之别,钹也有裙边的宽窄之分、包的大小之别,一般情况与使用的人的手掌大小有关,手掌小的人使用包小的钹,手掌大的人使用包大的钹;如果有手掌小的人使用包大的钹,钹发出的声音就会杂乱、沙哑、手掌大的人使用包小的钹,其声音就会比它本来发出的正常声响小很多。仡佬族先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一些制作响器和唢呐的技艺。锣都是以铜为主的合金做成,制成的锣都是从中心开始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展开,平锣的敲击面大致是平的;制成的包锣,敲击面有如鹅蛋大小的凸起,故名之“包锣”。鼓是用黄牛皮做成,用牛皮是有讲究的,用成年的牛皮或老牛皮鼓面不容易绷紧,但是,赖敲打,鼓面敲打多年而不变松;小黄牛皮就容易的多(容易绷紧也容易敲松),如果是牛皮(鼓面)松了就声音不好听(不响亮)。

制鼓,首先是用生石灰炮制牛皮,制好牛皮后,再用上好的柏木或杉木做好木桶的形状,做成木桶的形状像盆的,只绷大的一面,做成的鼓叫盆鼓;如果做成的木桶较高桶面较小,就绷两面,制成的鼓叫尖鼓;如果做成的木桶较低,桶面也较大,绷两面,制成的鼓叫平鼓;待牛皮自然晾干后绷在鼓面上,一边绷紧,一边朝鼓面的牛皮喷水,一边使劲敲鼓的中心,敲松之后再绷紧,绷紧之后让它自然阴干,待干后再敲、再喷水,一次两三个小时不等,如此反复十数遍乃至几十遍,算是绷紧了,绷紧之后再用铁钉(以前用金竹做成的竹钉)固定在鼓上,剪去多余的牛皮即成。

鼓棒要用硬木制成,敲打的时候,声音清越;如果是软木,一是声音低沉不怎么响亮,使用时间不长;敲锣和马锣子的棒都要用软木(一般情况是泡杉,没有结疤的杉树末梢的地方),因为铜的合金(纯铜是软的,一受外力容易变形)打击的棒或锤硬了,不但声音尖锐难听,锣和马锣子的使用寿命会缩短;哨子要用回麦制成,要在回麦要出但还未出穗的或者刚好出穗时候,选择长势旺盛,粗壮的麦苗,到底是选择刚出未出还是刚出的时候采收,这要看吹唢呐的人的身体状况。如果年老的人吹,中气可能较差,那就要在将出未出穗才好,因为这个时候的麦秆非常柔软,做的哨子柔软好吹,不怎么费力,但是吹久了容易软烂,使用的时间不长,如果是年轻人,那一般情况就是选择在刚好出穗的的二天采收,这样的麦杆子相对软和又能够多次使用,但是吹起来非常费劲,60岁以后(或者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基本上是吹不了(或者非常吃力)的,即使能吹也会换不来气(一曲排子一般都是一口气吹完而中间没有停顿,俗称“循环换气法”),只能吹堵堵气(中间有停顿),那么,这就需要吹奏唢呐的两个人对停顿的节奏的配合。收回麦苗之后洒上淡盐水,挂在阴凉的地方荫干,不能让太阳暴晒,一般情况一株麦苗只有一节麦秆能够使用,一节麦秆也要剪成六、七节,保管得好一节也能多次使用。还是挺划算的。

三、仡佬族唢呐曲牌及演奏环境

唢呐排子(曲子)有百种之多,主要由正字、反字、黄字、繁字四套曲牌组成。正字可以与反字、黄字、繁字分别搭配吹奏,小唢呐在前(起头),大唢呐接,协同完成一曲,比如:四品、《慢慢洋》、《满堂红》、《三排》、《喜洋洋》、《啷东啰》等;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排子,有的是必须吹的,比如三排,有公共场合吹的《有四品》、《啷东啰》等,也有特定场合吹的,比如说办丧事,不能吹快乐的排子,主要以悲哀一类的为主,间或吹一些大众的排子;办喜事(娶亲、嫁女、祝寿建房、修屋等等)不能吹带有哀怨的排子:如《鸬鹚下滩过河调》。一般情况,一伙吹官先生(吹手)至少要熟练掌握《三排》、《四品》、《啷咚啰》这三个必备的排子(曲子)之外,还要会至少一个或多个在特定场合吹奏的各种场景的排子(曲子),要过街时有过街调,要过桥时有过河调;打手要会长路吟、三排、九桥、二牛、扑灯蛾等,几个必备的排子,以及一些小排子。否则不敢接活。下面分别以娶亲、祝寿、建房(踩排立和绕梁)、修屋(房装好后钉大门)、送葬为例逐一说明。

现以娶亲为例:在男女双方约定的日期,以前都是往返三天,现在一般情况是两天(茅天镇、蕉坝镇、红丝乡四天),不管是三天、两天还是四天,其流程都是一样的。三天的情况就是在女方正酒前一天晚上,男方齐夫;如果是两天,男方就是在女方正酒的一天晚上齐夫。齐夫的时候,唢呐(俗称吹打,吹唢呐的人称吹官先生,一般是八个人,最少也要五个人,吹唢呐的叫“吹手”,敲响器的叫“打手”)从进门到堂屋入座一般的排子都是可以吹的,大多以吹四品为主,另外再吹一曲(俗称一焕),然后休息一会,吃晚饭,晚饭前再吹一曲,打一次长路吟(俗称闹台)。晚饭后休息一会儿(十点钟以后),吹一曲可以是啷东啰、小黄字等(只要不是带有哀怨的就可以)然后就吹三排(俗称放排,也称放三排),吹手吹完三排后即可收工,打手打完三排后接着打九桥,俗称闹台(一共分九段,但是是连着打完的),也有的吹官先生打长路吟,今天算是齐活。第二天一早起床,就要去女方家。从男方家出门时要吹一曲,到女方家的路途中凡是见到村庄就要吹一曲(以前都是步行)过街、过桥也要吹一曲,到了女方家门口,(有时候)遇到女方搬盘(方言:麻烦的意思)押礼先生(有的地方也称礼办先生),这时候,吹官先生们就要使劲的吹不能重复的曲调,从递报书的一进门开始就得吹,一直吹到女方安排人出来将夫子接进屋坐定之后,方可休息,这时候,女方就会安排人上茶、茶食、果品,以示休息。此时女方替新郎换衣帽(有的要换全身服装)。

吃完茶席,男方安排女方的接礼人员,喊客(这里的客是指今天新娘的父、母双亲以及所有长辈和长兄)受礼受头(俗称传书过礼)。此时每到一位,礼办先生劝一回,然后客人“假装”客气一回,吹官先生就要吹一曲“敬酒曲”(正字、反字,乱字----以现场创作为主),一般以每喝一杯酒就吹一曲,也有防止客人亲戚太多费劲,以每喝一杯酒就只吹两句。礼毕,吃饭。饭前吹一曲,以示敬煮菜和煮饭的厨师的辛苦。饭后准备回程,辞谢主人吹奏一曲。回程途中,吹官先生与去时要吹,但是有时候要吹一些特别的曲子,以示路过的村庄或路人(有些特殊情况需要回避),但是要跟在送亲客后头。到家后送亲客不能跟着新娘子一起进屋,吹官先生就要跟在新娘子后面一起吹进屋,到达新娘家后安顿好新娘后再接送亲客进屋,此时可以吹四品、小黄字等。

然后传书过礼,也是请新郎的父、母双亲以及新郎所有长辈和长兄也同样是要吹敬酒曲。

然后开席吃饭,吃一席,吹一曲,待送亲客吃完饭后,押礼先生受主人安排,要将送亲客送回,将送亲客送出门,直到看不见主人房子后即可回来,然后才继续开席给其他客人安排吃饭,然后一直到傍晚所有客人吃完,像这种吃一席饭就要吹一台的过程俗称“候席”。也有只吹一能(一次安排很多桌,一次为一能)的。到最后一能还要吹一次。如果是两天,那么吹完后,放完三排,就算齐活,收工回家了,如果是三天,那就要将三排留到晚上(一般在晚上十点以后)去放,送亲客也没有回。第二天早上一早起床就要吹一回,然后休息一、二个小时然后又继续吹一回,直到吃早饭,吃完早饭送走送亲客,即可回家。

送葬,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坐堂吹(由出嫁的女儿女婿请吹打,也不是必须),一般是死者死后第二天去,一直到入土为安,除了不能吹喜洋洋之外,其它的牌子没有太多的讲究,仍然是吹进屋后,首先是朝丧(有点是绕棺材一圈,有的是对着棺材行注目礼或点头礼),然后主人安排座位,吹一曲,休息一会儿,每隔一段时间(时间长短自行确定)又吹两曲,待晚饭后,请吹打的人(死者的女儿、侄女)道教烧庚子,吹一曲,然后才能放排(吹三排的曲子);(死者的女儿、侄女)佛教参佛,吹一曲,然后才能放排(同上);(天主教除外,直接吹一曲就可以放三排,不用参佛或烧庚子)(有的地方是晚上才放三排)。另一种是短转(也有人称之为接马脚干),这就是在死者入土为安的前一天晚上,有一些不是特别亲但是又有些瓜葛的亲戚,到现场后找到别人请来的吹官先生,当晚吹一回(也就两个小时左右),就散了。常规吹,就是在死者入土为安的前一天下午(最晚到天黑,特殊情况除外),实亲些就会请吹官先生去吹,这种情况一般是吹到第二天中午上山,清棺后即可走人,所吹的牌子与坐堂吹一致,三排、闹台(九桥)是必须要的。

踩排立,是在立房子的头一天晚上,女主人娘家人请吹官先生到主人家踩排立,这个时候除了要会吹常规的吹打牌子之外,还要会绕梁,会说伏示:到了晚上,主人的内亲外戚当中(一般是女主人娘家人)就会请吹打前来热闹(恭贺),也相当于通知众亲好友前来帮忙,明天早上天一亮就要抽房子(将排立立起来),当晚,唢呐到来之后要先绕梁,来到旦梁跟前自然分成两队(如果只有五个人那就成一个纵队),大小唢呐各带领一队各走一边,绕梁两圈(也有三圈的)回到中间太极图跟前停下。这里有一盏马灯或油灯,灯下压有一束长钱,一合板子钱,旁边还有香一炉(三支)和利事钱(红包),一瓶酒,三个酒碗,吹完一曲之后倒上酒(俗称绕梁或朝梁),点燃纸钱、香之后将酒洒在烧着的纸钱上(也可以洒一半喝一半),说一套伏示:

伏以:小小吹打来的忙,来到住家朝栋梁;

一朝一步管万里,二朝二步升高堂;

三朝三元三结义,四朝四季早发财;

五朝五子登科早,六朝六位早高升;

七朝天上七姊妹,八朝八洞神仙下凡尘;

九朝知府打黄伞,十朝状元早回程。

伏示已毕,绕(朝)梁大吉

吹官先生成纵队吹手在前,打手边吹边朝排列方向走去,来到排列二金柱跟前止步,由二金柱上到头川,然后转往中柱方向,到中柱后沿中柱向上到二川,然后再往左转向二金柱方向,沿二川走到二肩柱,再沿二金柱往上走到三川,再转往中柱方向,到中柱后沿中柱方向直到顶插度高(用竹子做的尺子,一般情况是六米长)的地方停下(这个路线不能错,错了对主人不吉利,如果是懂行的主人他会来看着吹官先生走完),吹完一套说伏示:

伏以:太阳出来喜洋洋,不觉来到木匠行;

众亲好友宽心坐,我把鲁班说一场;

不提鲁班尤自可,说起鲁班有根生;

家住鲁国昌平县,鲁国贵府他家门;

父亲名叫公输子,颜氏夫人是母亲;

未生三男和四女,单生鲁班一个人;

七岁开始把书读,十四五岁学匠人;

十七八岁学艺精,沿天罡上浦阳城;

后来张郎和赵巧,师徒三人一路行;

这是鲁班根由事,远古流传到如今;

我今说到这里止,富贵荣华万万春。

伏示已毕,又去那边踩排立

随即弯腰伸手去斗旦梁的地方的栓子眼里取走利是钱(红包),收起之后,吹起唢呐领着队伍沿着三川转向后二肩柱,由二肩柱转向二川,沿二川走向中柱,由中柱转向头川到二肩柱后,沿二肩柱下,再到另外一列的二肩柱跟前停下,吹完一曲再说一台伏示,

伏以:你说那头我说这头,

说个风吹燕子楼,

燕子楼上插金花,

我们吹起唢呐去会主人家,

伏示已毕。点燃香和纸钱,随即吹起唢呐沿着刚才相同的路径走完最后一列,来到指定位置,按主人安排按座次坐下,之后听主人安排吃晚饭。饭后,有的吹官先生喊(唱)板凳戏,最后按照先后顺序放三排。

祝寿,在寿仙生日当天的中午饭后由寿仙的子女或侄女请吹打前来祝寿(俗称“闹热”),所吹的曲子有四品,三排是必须的之外还要有其它的一些比较喜气的曲子。祝完寿,吃饭,有的要求需要候席(就是吃一席吹一能)。到晚上,有的吹官先生要喊(唱)板凳戏,然后才放三排,才能够休息。第二天一早就要起床,然后吹几曲,直到吃早饭后才能回家。

不管是那种情况(踩排立、开财门、送葬时亲戚多,吹打也多,人也相对要多,人多嘴杂容易起哄,一起哄就容易出乱子),放三排,一搬都是有先来后到,按顺序,这是行规,不得抢先,不然吹官先生之间容易闹矛盾(当然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可以后来先吹、先走)。这便是务川境内仡佬族玩唢呐的传统的标准程式。

注释:

①《四品》:

哆浪低浪浪哆低哆哆浪哆浪浪浪浪哆浪浪低哆哆低浪诶浪浪哆浪哆哆浪低啰浪浪啰浪哆浪低浪浪哆浪低啰低浪哆浪低浪啰浪哆浪低浪哎浪低哆哆哆低哆啰哆低浪哆低啰哆低浪低啰啰低啰低啰哆铛浪多浪低浪啰浪哆浪哆浪哎哆低啰低啰 哆浪低浪哆浪低浪啰铛浪铛啰啰哆浪哎浪低啰浪哆啰啰哆浪浪低浪哆低浪浪浪哆浪低铛铛浪哆低浪哆浪浪低铛铛啊铛铛啊铛低啰哆啰低铛 哆浪低浪哆浪低铛浪铛铛浪铛啰哆浪啊浪低啰低啰啰哆浪浪哆低浪浪哆浪低浪浪浪哆低浪哆浪浪低铛铛哆铛铛啰铛铛低啰浪哆啰。

②《三牌》:

头牌:啰诶啰诶铛浪啊浪哆浪浪低啰低哆啰铛铛铛哆铛哆啰诶浪哆浪低诶个低啰铛浪诶哆浪诶浪哆浪哆低啰浪哆浪浪哆啰低铛铛低啰低啰铛铛低啰哆啰浪哆低浪浪低哆哆哆低啰

第二牌:铛啰低啰铛低啰哆浪啰哆浪低浪诶浪诶浪哆浪诶浪浪浪浪浪铛啰哆啰哆浪低浪浪浪诶浪哆浪浪浪浪哆低啰喂哆浪哆浪啰哆啰哆浪低浪浪浪低浪铛浪哆低浪浪浪浪低啰啰哆浪低啰  

第三牌:铛啰低啰铛诶啰哆浪啰哆哎浪哎低铛诶浪哎浪哆铛诶浪浪浪浪哆浪哆浪哆浪哆浪低浪铛浪哆低浪铛铛低啰啰啰哆浪低啰哆浪铛铛浪铛浪啰铛啰铛低啰铛诶低浪铛浪哆低浪浪浪低啰啰浪浪哆浪低啰

打的排子:

1、二牛:咚  呛呛 咚咚,呛呛 咚咚,呛 扯呛呛  咚 呛 咚,呛 扯 呛呛 咚 呛 咚扯 呛,咚咚 扯,咚咚 呛,咚咚 扯,咚咚 呛…咚咚(反复)

2、扑灯蛾:咚咚  咚咚  呛呛  呛呛 , 咚咚  咚咚  呛呛  呛呛,咚扯 咚扯  呛  呛扯咚 扯咚 呛呛 ,咚扯 咚扯  呛  呛扯咚 扯咚 呛呛 ,咚扯呛,扯咚呛  咚扯呛,扯咚呛  ,咚扯咚咚咚扯呛  ,咚扯咚咚咚扯呛,咚扯咚咚扯咚呛,咚咚咚,呛扯呛,呛扯呛…咚扯呛扯,咚扯呛扯……咚咚  咚咚(重复)

3:长路吟:咚咚咚 呛呛咚 呛呛咚 呛扯呛呛咚呛咚 呛扯呛呛咚呛咚 呛扯呛呛咚呛咚扯呛 呛扯呛呛咚呛咚扯呛 呛扯呛 呛扯呛 呛扯呛 ...…咚扯呛扯,咚扯呛扯……呛咚(重复)

参考文献:

[1]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务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辑.2011(12)

地址:务川自治县仡佬族民族文化博物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