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外园之五·茶棚公园

 城北十五里666 2020-04-24

【序】《西山园外园》

1·三山五园  指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及其周边地区,规划面积68.5km²。西山环抱,水系纵横,拥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格局。园区有世界文化遗产一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九处,市级文保单位九处。

  2·园外园 指西山三山五园周围的广阔地区。2015年开展园外园整体改造提升工程,规划面积14.02km²。是三山五园重要组成,皇家园林和京西历史文化风景区的重要区域,以山水田园风光为特色,以御苑文化为背景的近郊休闲游憩区。

  3·一道十三园 一条36.09km长的三山五园绿道串联了园外园区域新建、改建的十三个公园。分别是:畅春新园、海淀公园、六郎庄公园、船营公园、中坞公园、北坞公园、两山公园、功德寺公园、石渠公园、妙云寺公园、影湖楼公园、茶棚公园、南旱河公园。

Ⅰ ·《公园简介》

园外园·茶棚公园南临闵庄路,北与北坞家园居住区相接;北坞家园将园区划分成南区和西区两个部分,占地面积21公顷。

  园区以绿色生态的植物景观为主基调,种植大量的乔灌木,还有花草、集水洼地小沟,力求夏有荫凉,秋有色叶,眼观花彩,鼻闻清香。

  林间设有健身活动场地,兼顾静态与动态活动的不同特点,老人和儿童的使用需求,方便居民晨练健身,为其营造一种自然、舒适的居家感受。

  历史上本区域内的居民来自北坞村和茶棚村,祖组辈辈守望两山街坊邻里共饮玉泉水,六百余年知天乐命。

  过去妙峰山庙会,京城各地朝拜者相继赴会便开出数条香道,此处是去妙峰上进香的必经之道,香会最能体会该区域的纯朴民风。

  为缓解香客路途的辛苦,各道建起茶棚。此地自发建设茶棚庵成立修路香会。每到进香之日,皆列队出驾,举旗打幡表演献艺,成为京城西北郊历史风景中,耀眼亮点。

  据此历史文脉,以清代《妙峰山进香图》中“茶棚”作为休息设施蓝本,衍生形成“茶棚廊架”,并设置“祈福影壁”,使游人在漫步健身的同时,留一份乡情,传一份乡思,悠游于精神家园之中。

Ⅱ ·《妙峰香会》

1·民间盛会 妙峰山进香祈福曾经是京城以至华北地区最大的民间盛会。会期半个月,每日近万人,声势空前绝后,堪称京城狂欢节。

  妙峰山香会有农历春节期间的十五天春香,即春节的庙会;也有元君诞辰日十八天的福香。一次香会有起程、开棚、朝顶、守晚、回香和落棚等不同的节点。

  2·香会盛况 《妙峰山进香纪胜》历史上妙峰山进香祈福盛况,在众多史料上都有所记载。尤其以明代《帝京景物略》描绘得最为详细。原文如下:

  岁四月十八日,元君诞辰,都士女进香。先期,香首鸣金号众,众率之,如师,如长令,如诸父兄。月一日至十八日,尘风汗气,四十里一道相属也。

  輿者、骑者、步者、步以拜者、张旗幢鸣鼓金者。輿者,贵家,豪右家。骑者,游侠儿,小家妇女。步者,窭人子,酬愿祈愿也。

  拜者,顶元君像,负褚锭,步一拜,三日至,其衣短后,丝裩袜履。五步、十步至二十步拜者,一日至。群从游闲,数唱吹弹以乐之。

  3·香会诗词 园区内设置的描述妙峰山香会的诗词墙。

”夏初忙里见偷闲,各秉虔诚将愿还。

车水马龙人似蚁,去朝金顶妙峰山。”

  “奔驰无暇为家艰,稍裕还思游乐闲。 春服乘时颇自在,进香都上妙峰山”。

Ⅲ ·《祈福影壁》

影壁是园区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节点,位于南区北面,与北坞家园隔路相望。影壁上装饰清《妙峰上进香图》。

  1·《妙峰上进香图》 为清代古画,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原画长114.6cm,宽205.5cm。壁影只节选其中的三段。

  2·福字装饰 进香图描绘了以往香客前往妙峰上的盛况,影壁上下左右及两侧、壁前广场铺装,均以不同字体的福字为装饰,共计108个福字。

  ”福”字装饰体现“进香祈福”的传统习俗,并与北坞家园小区108个楼座相对应。祝福园区的居民安居乐业,美满幸福。

  3·影壁环境 影壁四周环境优雅,西侧是一座月亮门式的屏风墙和屏柱,墙边点缀嶙嶙丽石,簇拥翠绿欲滴秀竹。

  影壁东侧则是一组单式茶棚廊架。在保持其原有的人字型外形下,栅栏式屋顶框架显得简约而庄重。

Ⅳ ·《茶棚廊架》

妙峰山进香最盛时,在通往妙峰山的香道上,按递式安置了许多茶棚,最多达300多座。

  1·《茶棚类型》 茶棚有的是用松枝、树枝、芦蓆搭建的简易茶棚,其中有许多是砖瓦结构的永久性庙宇式茶棚,甚至建为永久寺观。

 2·《茶棚作用》 这些庙宇式茶棚或寺观,一方面作为碧霞元君的行宫,接受200余队香会的娱神歌舞,另一方面也是香客歇息餐饮和交流的场所。

 3·《村名起源》 时过境迁,当年茶棚都已湮没无痕,而本村有万缘茶棚、茶棚庵庙宇而得名茶棚村。同时期的邻村北坞村还曾成立修道圣会,整治香道积德行善名誉一时。

  4·《茶棚记忆》 借助三山五园环境整治之机,建茶棚,刻香道印迹于坚石,初衷是铭记祖辈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山川乡土赐予我们的恩惠。

  5·《茶棚艺化》 本园“茶棚廊架”共计八组,以《妙峰山进香图》中的“茶棚”为蓝本,在体现历史记忆的同时,作了适当的调整变形,更具艺术,更加美化。

  廊架上可载植葫芦、丝瓜、扁豆等植物,营造温馨亲切的家园氛围,并为居民提供遮荫、休憩的场所。

  6·《茶棚庵》 茶棚公园所在区域历史悠久,是前往妙峰山进香的必经之地和重要停留节点,久之聚集成村。

  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此处古时曾建有固定式的茶棚庵,迎接招待来往香客。庵内供有茶神和佛像,如今已不知去踪。

  7·《卧碑浮雕》 场地上设置一块硕大卧碑,嵌有《西山名胜图》大理石浮雕,综合四个清代绘本而成,以期游人能知历史之辉煌,惜风景之可贵。

Ⅴ ·《生态浅沟》

水网、洼地、浅沟、绿地相结合,打造一个野趣、休闲,为社区服务的公园。

  下凹绿地

  集水洼地

  林间绿地

  排水沟渠

  茶棚公园留有300多年妙峰山香会所剩无几文化遗迹与历史记忆;茶棚廊架蕴涵着浓浓的乡情,深深的乡思;祈福影壁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盼。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一点水景,让人遗憾!

                再见!

更新于 04月0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