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非遗文化的守望者 -- 记开封壹脉非遗文化馆 光明网12-25 15:31 冬日傍晚,华灯初上。在河南省开封市七盛角民俗文化街入口不远处,三五成群的游客,争相与壹脉非遗文化馆门口“迎宾”的两个一人高的泥人合影。此刻,民间手艺在开封,张晓立和他的伙伴们背着行囊、走街串巷,寻找传统手艺人。他们通过讲述被边缘化和被遗忘的传统技艺、手艺背后的故事,呼唤更多人关注和保护渐被遗忘的城市文化。 自2015年12月开始,壹脉文化团队遍访全国67个城市或乡村,用镜头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手艺人近乎固执的坚守。 在他们拍摄的七十余部原创纪录片里,有渐渐远去的二夹弦铿锵有力的发声,有默默无语的泥泥狗绚烂的色彩,有不为人知的传统文化动人心魄的魅力。 守望和推动,十分艰难。“我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在漂泊中传播着非遗文化。直到与建业集团的相遇。”张晓立说。 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说,“只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文化传承,需要有文化和有精神追求的人去完成。挖掘、保护、传承和光大中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2016年,壹脉文化与建业集团正式签约,壹脉非遗文化馆正式入住开封市龙亭区建业七盛角文化民俗街。因为建业的支持,张晓立的非遗组织终于有了落脚点和传承地。 张晓立感慨地说:“因为建业的支持,壹脉不断探索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稳健。” 不管来自何方,在非遗文化馆内,从精心展示的故事里,人们触摸到了城市发展之魂,被文化的温度所感动。 (光明融媒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夏莎)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与民俗街相映成趣,浑然天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见证,而传承人是非遗的活性载体,他们像国宝一样珍贵。” 壹脉文化创始人张晓立说。 “非遗馆为我们更好地传承风筝制作技艺搭建了平台,让我们把传统的风筝制作工艺更好地呈现给更多的人。”宋天亨老人开心地说。 如今,壹脉非遗文化馆已经成为开封市文化地标七盛角文化民俗街的“地标”。“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张晓立说。 自2015年12月开始,壹脉文化团队遍访全国67个城市或乡村,用镜头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手艺人近乎固执的坚守。 在他们拍摄的七十余部原创纪录片里,有渐渐远去的二夹弦铿锵有力的发声,有默默无语的泥泥狗绚烂的色彩,有不为人知的传统文化动人心魄的魅力。 守望和推动,十分艰难。“我们就像蒲公英的种子,在漂泊中传播着非遗文化。直到与建业集团的相遇。”张晓立说。 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说,“只有文化的,才是经典的。文化传承,需要有文化和有精神追求的人去完成。挖掘、保护、传承和光大中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2016年,壹脉文化与建业集团正式签约,壹脉非遗文化馆正式入住开封市龙亭区建业七盛角文化民俗街。因为建业的支持,张晓立的非遗组织终于有了落脚点和传承地。 张晓立感慨地说:“因为建业的支持,壹脉不断探索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稳健。” 不管来自何方,在非遗文化馆内,从精心展示的故事里,人们触摸到了城市发展之魂,被文化的温度所感动。 (光明融媒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夏莎) 来源: 光明日报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