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禄山与独乐寺

 司敬雪书院 2020-04-24
原标题:安禄山与独乐寺

独乐寺的名称来历,说法不一,其中最重要的说法是,“相传,安禄山起兵叛唐,誓师地就在独乐寺,因为安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名为独乐寺”。

安史之乱在范阳起兵誓师,史家早有定论,但是唐代的蓟州渔阳县确实又驻扎安禄山的两支精锐部队,渔阳县作为唐代的一个军事重镇,确实是安禄山叛唐的策源地之一,独乐寺与安禄山确有关联。

安禄山在渔阳县城驻扎着一支精锐部队静塞军,有士兵1.6万人,马匹500匹。《资治通鉴》记载,“静塞军在蓟州城内,兵万六千人”。《旧唐书·地理志》《资治通鉴》等均有明确记载。唐天宝六年(747年),安禄山在渔阳县境内的今黄崖关长城一带修筑了一座屯兵据谷的雄武城,“峙兵积谷,外示御寇,内贮兵器,积谷为保守之计,战马万五千匹,牛羊称是。”他的雄武军就驻扎在这里。

因此唐人诗中多把渔阳与安禄山的穷兵黩武和叛乱联系在一起。杜甫《渔阳》诗云:“渔阳突骑犹精锐,赫赫雍王都节制。猛将飘然恐后时,本朝不入非高计。禄山北筑雄武城,旧营败走归其营。系书请问燕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和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叛唐,驻扎在渔阳的两支叛军主力,在独乐寺举行誓师大会。独乐寺名称的由来,一说就是源于安禄山叛唐,“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诗句,道出了渔阳安禄山叛军的强大和唐玄宗沉溺酒色与昏庸腐朽。渔阳县是安禄山统治的腹地,当然是安禄山经常巡视的地方。民国《蓟县志》记载,“广福寺在县署后,相传为安禄山府改造”。早年石碑有过记载。安禄山住在广福寺,经常到独乐寺来拜佛也在情理之中。

由于“安史之乱”这一军事行动规模之大,有同时在多处誓师、发兵的可能性,因此,独乐寺是安禄山起兵叛唐的誓师地之一是可信的。

(责编:郭扬、吴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