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月记:是什么阻止了我们自我成就?

 清然文集 2020-04-24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这一句话直戳人心,让人逃避不得,无所遁形。我想很多人都会在这句话里或多或少的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要么不努力,要么觉得自己努力了没结果害怕被别人知道,于是就只能一边孤芳自赏,一边却又愤世嫉俗。

《山月记》的作者是日本作家中岛敦,它由《山月记》、《名人传》、《悟净出世》、《悟净叹异》、《牛人》、《盈虚》、《弟子》、《李陵》、《夫妇》、《光.风.梦》等故事合集而成的一本短篇小说集。

其中很多小说都取材于中国古典故事,故事独出心裁、探索人性的幽暗与光亮、探索自我的存在、对世界的认知。

在这些短篇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两篇是《山月记》和《悟净出世》。《山月记》取材于唐代的的传奇小说,描述清高孤傲的诗人李徵化身为虎的过程及其因果。

1

顺应潮流,保持本心

李徵,陇西人氏,学问渊博且文采出众,天宝末年登虎榜补江南尉,但他天性狷狂,自视甚高,不屑稗官小吏一流,卑躬屈膝。于是辞官、闭门绝交、潜心诗作,想以诗成名,流芳百世。

然而还没等到扬名于世,他的生活就已经窘迫不堪。于是他开始焦躁不安、面容消瘦,再不复少年登虎榜时的俊朗风姿。

数年之后,他不堪贫困、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不得不再次做了一个小官,他这么做也是对自己成为诗人的志向绝望了。时过境迁,曾经的同僚如今已经身居高位,李徵如今要屈身于当年自己所不齿的那班人。他终日郁郁寡欢、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一年后,他因公出差,夜宿汝水河畔时,发了疯,自此再无音讯。

因为恃才傲物、自视清高、不愿与人同流合污、在自卑心和自尊心不断地矛盾冲突下,他终究无法承受,发了疯,从此销声匿迹。

人活一世,保持本心、坚守原则并没有错,但我们游走在世间确实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和不想接受的现实。保持自我的同时也不应该于世隔绝。

我们应该顺应潮流,但不被潮流裹挟。

2

顺理则裕,从欲唯危

第二年,监察御史袁傪出使岭南,途中夜宿商於之地,驿站小吏劝诫路上常有食人猛虎,只能在大白天通过,但袁傪仗着自己随从多,在天色尚早的时候就出发了。

果不其然,他们在经过一片林中草地时,草丛里跃出来了一只猛虎,但奇怪的是,老虎扑向袁傪后却又猛地转身,隐没在先前的草丛里,还传出了人声。

袁傪听着很耳熟,尽管惊魂未定,却立刻知道他是谁了,大叫道:“莫非是我故友李徵兄”

袁傪和李徵同年进士及第,性情温和的袁傪是李徵最好的朋友。

草丛中没有回应,却传来了啜泣只声,过了很久才传出李徵的声音,但他并不出来相见,因为他已经变成了猛虎。袁傪则在草丛旁与故友交谈起来。言及化虎的过程,并请求袁傪将自己的诗作笔录下来,想让那些令他丧尽家产、心智迷失的成果流传后世。

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诱惑、名利、金钱。太过于执着这些,则容易迷失本心,丧失前进的方向,陷入短暂利益的旋涡中。人如果无法控制内心的欲望任其肆虐、慢慢就会吞噬自己的灵魂、丧失自我。

人只有能够遏制自己的欲望,才算是真的主宰自己,掌握命运

人顺理则裕,从欲唯危。

3

知进退,懂取舍

李徵背完诗作,又跟袁傪交谈起来,谈及他遭此厄运的原因他说:“在我还是人的时候,尽量避免与人交往,人们也因此说我倨傲不逊,妄自尊大。人们不知道,其实是我心中某种近似于羞耻心的东西在作怪。

而我的自尊心,无疑是一种怯弱的自尊心。我想以诗成名,却又不进而投师访友,相与切磋琢磨。与此同时,又不屑与凡夫俗子为伍。这都是我那怯弱的自尊心和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在作怪。

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于我而言,这种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野兽,就是猛虎。”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只“野兽”,如何顺应世俗,却又保持本性与内心和解尤为重要。不能像李徵一样一意孤行,也不能被完全流于世俗,失去自我。

为人处世,应该明白什么时候该进一步,什么时候该退一步,懂得的如何自处,也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

知进退、明得失、懂取舍、有敬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