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年感染2亿多人,新冠疫情可能令这种病死亡翻倍

 板桥胡同37号 2020-04-24

2018年,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为405000人,其中67%为儿童(27.2万)。

2.28亿,这是2018年全世界疟疾病例数量。5岁以下的儿童是首要受害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两分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

4月25日,是世界疟疾日。但此刻,全球都笼罩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阴影之中。人们对抗疟疾药物氯喹及羟氯喹的关注度,也远比疟疾本身要高,因为氯喹一度被认为对新冠病毒患者有效。

现在是时候关注一下疟疾了。根据世卫组织2019年12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疟疾报告》,2018年疟疾造成的死亡人数为405000人,其中67%为儿童(27.2万)。世卫组织非洲区域是疟疾肆虐的主要区域,2018年,该地区有93%的疟疾病例和94%的死亡病例。

4月23日,世卫组织发出警告,新冠疫情可能导致非洲疟疾致死人数翻倍。因为新冠病毒大流行破坏了遏制疟疾的努力,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因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多达769,000人。

“这可能是该地区自2000年以来最高的死亡数字。”世卫组织非洲区域主任马特希迪奥·莫蒂(Matshidiso Moeti)博士说。非洲埃博拉疫情的统计数据显示,由于缺乏治疗,死于包括疟疾在内的其他疾病的人比直接死于埃博拉的人还多。

马特希迪奥·莫蒂博士认为,不应在抗击新冠疫情时重现这一幕。

世卫组织已经向非洲受疟疾影响的国家发出明确信息,不要缩减原计划的疟疾预防、诊断和治疗活动。如果住在疟疾发生地的人出现发烧症状,应该尽快寻求诊断和治疗。

但这并不容易做到,如今世卫组织所有区域的疟疾流行国家都报告了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新冠疫情势必会给疟疾的防治带来影响。世卫组织已经接到报告,由于担心接触到新冠病毒,若干非洲国家暂停了药浸蚊帐和室内残留喷洒运动。而暂停此类运动将使许多弱势民众,特别是幼儿和孕妇面临更大的疟疾风险。

世卫组织正在考虑暂时恢复假定性疟疾治疗或实行大型服药活动,来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带来的影响。

假定性疟疾治疗是指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对疑似疟疾病例进行治疗,这种办法通常只用于极端情况,如无法提供快速诊断;通过大型服药活动,目标人群中的所有个体,无论是否显示出这种疾病症状,都会得到抗疟疾药物——通常要重复服用。

世卫组织称,只有在认真考虑以下两个重要目标之后,才可采取上述特别措施:降低与疟疾有关的死亡率和保证卫生工作者安全。世卫组织正在探讨何时以及如何启动此类措施的具体建议,指导意见将在适当时发布。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一种疾病,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在导致人类疟疾的五种寄生虫中,恶性疟原虫最为致命,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恶性疟占疟疾病例的大多数。

对于无免疫力的人,通常会在受到感染的蚊虫叮咬后10—15天出现症状,最初的症状(发热、头痛和寒战)可能较轻,但如果不在24小时内给予治疗,恶性疟疾可能发展成严重疾病,往往致命。

但并非所有蚊子都传播疟疾,只有按蚊属的某些蚊种——并且仅仅是这些蚊种中的雌性蚊子,才会传播疟疾。按蚊雌性蚊子在叮咬受感染者时染上这种寄生虫,当再次叮咬时,寄生虫就会进入被叮咬者的血液。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当下,无症状感染使疫情防不胜防,而在疟疾流行的地区,由于人群局部免疫力的产生,也会导致出现无症状感染。

疟疾也曾经是中国的巨大健康威胁,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每年有3000万疟疾病例,造成30万人死亡。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疟疾问题高级顾问杨恒林教授就出生在疟疾流行的村庄,他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他的两个伯伯可能就死于严重的疟疾感染。

早在1955年,中国就制定了国家疟疾控制规划,卫生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发现和阻止疟疾疫情传播。到1990年底,全国病例总数就骤降至大约11.7万例,疟疾死亡人数减少了95%。

2003年开始,在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的支持下,10年间中国疟疾流行省从24个降到了5个,每年病例降至不到5000例。

2010年,中国定下了一项宏伟目标,要求到2020年消除疟疾,并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了充足资金。2016年,全国仅报告了三例本土疟疾病例。2017年至今,全国无本土疟疾病例报告。世界卫生组织发文称,中国创造了无疟疾的未来。

如果一个国家毫无疑问地证明,已在全国范围内至少连续三年阻断本土传播链,世卫组织即会签发疟疾消除证书,作为世卫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楷模,中国今年极有可能会获得认证。

但即使获得认证后,也不能自满松懈。斯里兰卡在获得无疟疾状态认证两年之后,从印度输入了一个病例,导致了疟疾在当地传播。世卫组织提醒,各个无疟疾国必须保持警惕,防止再度发生疟疾病例。

注:本文引用资料、图片均来自世界卫生组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