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孙瓒——高开低走的汉末群雄(其一)

 冬云观历史 2020-04-24

前面在聊到东郡太守臧洪为故君而死的时候,提到了公孙瓒年轻时,曾经也做过随自己的故君太守刘君一起发配日南的忠义之事。

历史上,公孙瓒曾割据幽州,镇守东汉王朝的北大门,曾把胡人打得落花流水,曾把黄巾军打得满地找牙,也曾把袁绍打得认错投降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被围困易京,自己杀死妻儿后,又引火自焚,首级被传送许都。

本来割据一州之地的公孙瓒,前期实力不容小觑,为什么会高开低走,早早地离开了三国的战场呢?

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公孙瓒的旧事。

1.早年经历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三国志》等多作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公孙瓒出身贵族,但是由于其母亲身份低微,所以他刚开始只能成为郡里小小书佐。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毕竟是公务员。虽然生得不算太好,但是庆幸的是,他的母亲给了他一副好的面孔。

古人也很看重眼缘,你看只有形貌昳丽的邹忌才能讽齐王,让齐王纳谏。东施皱着眉头,捂着胸口,不但没人说她美,还有人发明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来取笑她。

《三国志》记载,我们的主角公孙瓒,“为人美姿貌,大音声,言事辩慧”。就是人长得好看,说话又好听,碰巧还有些才华。于是因为容貌和才华的关系,顺利地被太守看中了,太守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太守出资把公孙瓒送往涿郡卢植那里学习经学,一同学习的还有刘备。所以我们看到诸侯讨伐董卓时,刘备三人在公孙瓒账下听用。

公孙瓒学成归来,被举荐为上计吏(汉时称年终入京向国家汇报情况的地方官为上计吏)。

太守刘君因为犯罪被囚车监禁押送洛阳,法律规定不允许下属接近。公孙瓒就化妆成侍卫,带着自己和刘君的生活所需,驾车到洛阳。

太守被判流放日南,公孙瓒打算陪同刘君一起流放。他先去祭拜自己的祖先,撒酒祝告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

公孙瓒说,以前是儿子,现在是臣子,为君臣子,应当舍命陪君子。日南这个地方多瘴气,我担心回不来了,就拜辞了。在旁看到的人,无不悲戚叹息。

大概是公孙瓒的诚意实在令人感动,前往日南的道路还没走多久,刘君就被赦免了。

因为这件事,公孙瓒回来之后,就被举孝廉为郎,升任辽东属国长史。

2.北境对敌

辽东之地,北接乌桓(又称乌丸)、鲜卑,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治昌黎县(今义县)。辖境相当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

公孙瓒曾经带着数十人骑马出塞外,突然遇到鲜卑数百骑兵。公孙瓒带队退到一个空堡垒中。对跟从他的人说:“今天我们不杀他们,就会被他们杀死。”

于是手执长矛,冲入敌阵,杀死了鲜卑数十人,他的人也死了一半,这才得以幸免。鲜卑人后来以此为戒,再也不敢随便到边境地区。

光和年间(178年-184年),公孙瓒任涿县县令。凉州发生叛乱,朝廷征调幽州起兵三千人,令公孙瓒统领。

大军到达集中蓟中时,渔阳人张纯引诱辽西乌桓丘力居等叛变,占据了蓟中,张纯自封将军、安定王,并带兵攻打右北平、辽西属国诸城,所到之地,城池都被打破。

公孙瓒因为追讨张纯有功,升职为骑督尉。

张纯又和丘力居等侵扰渔阳、河间、勃海,并打到了平原(近山东德州附近),大肆抢夺杀人。中平五年(188年),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等战于辽东属国石门,张纯等大败,张纯于是抛妻弃子,逃入鲜卑境内。

公孙瓒继续追击,由于太深入,无以为继,反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食、战马、甚至弓弩上的皮革都吃光了,士卒死伤大半。

后来敌军也粮尽疲乏,放弃围城,远走柳城去了。朝廷于是下诏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

公孙瓒于是统领兵马,守护边境。每次敌人来袭,就赶紧上马,怒发冲冠。和敌人交战时,就像对待仇人一样,敌人逃走就一路直追,有时甚至一直打到夜深。

乌桓人听到公孙瓒的声音,就害怕和他对抗。公孙瓒常与身边数十个善于骑射的人都骑白马,相互间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人称其为“白马长史”,每每画其图形,用作练习射箭的靶子。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