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胃气虚:上腹部疼痛18年,久治不愈,反复发作,怎么办?

 逸农农 2020-04-25
徐某,男,27岁。

初诊:上腹部疼痛18年,加重2年。

患者自9岁之时因含水饺过多而当即感到脘腹胀满,同时腹泻,经治腹泻已止。

从此之后,腹部经常胀满,吐酸水,饮食明显减少,反复吐血、便血,曾因上消化道出血而手术治疗,术后胃脘疼痛仍反复发作,多次住院


遍求中西医等治疗,效果不显。

因询问才得知不但空腹时疼痛,而且每因饮食入胃之后,即刻疼痛,有时即便饮入西瓜汁亦感疼痛,更为甚者,每当饮水、或饮茶后即感心口隐隐而痛。

若仰卧时,上腹部自感胀满,如有物堵其间,大便排解无力。

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舌质稍淡,舌体大,苔薄白、微黄而滑,边有齿印。


右脉浮弦,关虚大,左脉沉弦。

中医诊断:胃痛(脾胃气虚)。

中医治法:补脾益气。

方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炙甘草15g,白芍50g,白术50g,茯苓50g,大枣30g,生姜50g。

二诊:3剂后疼痛减其大半,饮食较前增多,胀满已明显减轻,宗上方仍服3剂,疼痛己止,胀满已除。

为巩固疗效,仍服上方10剂,而疼痛一直不发。


按语:本案胃脘痛属虚证,以久病体虚,空腹疼痛,痛而喜按,脉虚气怯为辨。

以本方治疗,似不符临床之常规。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其主症即是“心下满,微痛”,而关键是其“微痛“一症。

“微痛”,即微微而痛,乃隐痛之变词,隐痛为虚性疼痛,多为脾胃气虚所致。至于“心下满”症,有有形和无形之分。

无形之满,多病在气,常为肝气横逆犯胃;有形之满,多病在积,常为水积和食积。


本方主治及配伍,正为“心下满,微痛”而设。

方中茯苓、白术,一治水积,一治食积,二药相伍,健脾利湿,以去“心下满”;

炙甘草、白芍相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生姜行气散水;大枣补脾和营。

本方以补为主,兼以攻实,对虚中挟实之“微痛”和“心下满”,较为适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