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永、苏辙、宋祁这些宋代大咖,墙都不扶就服他!

 刘沟村图书馆 2020-04-25

相信大家对这三位大咖都相当熟悉了。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他第一个对宋词进行了全面革新,他第一个大力创作慢词,他首创或首次使用了一百多个词调。

苏辙,“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

宋祁,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就是那个写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红杏尚书”,他和欧阳修一起修《新唐书》,承担了大部分工作。

奇妙的是,这三位大咖在他们各自的生命轨迹中都遇到过同一个人——宋仁宗。对,就是《清平乐》中王凯饰演的赵祯。

宋仁宗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仁宗赵祯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四十二年之久。历史上的他,虽然武功谋略不如先祖,但勤俭律己,温厚和善,大宋迎来一段清平盛世,史家称为“仁宗盛治”。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宋论》中说:“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大概是说,宋朝的太平盛世是“慈俭”的仁宗和一大群具有君子人格的谏官大臣共同治理的结果。 

 “为人君,止于仁。” “仁”是对赵祯的最高评价。《清平乐》中有一幕场景,宋仁宗有一次在朝堂上口渴了,回头看了几眼端茶送水的内侍(宋朝称镣子),但对方没有察觉,宋仁宗担心追责会使内侍受到惩罚,就一直忍着口渴,下朝后跑到苗娘子那里蹭水喝。


对宫内侍从尚且如此,可见宋仁宗的宽厚善良,那么,当上面三位大咖和宋仁宗高手过招时,又发生了怎样的有趣故事呢?
 

成全了“红杏尚书”宋祁的良缘


《本事词》里记载过宋仁宗和宋祁之间的一段趣事。

宋祁又称“小宋”,和哥哥宋庠(《清平乐》中因废后之事扣门要皇帝赐对的群臣之一)合称“二宋”。他们在天圣元年(1023)同中进士,名动京师。宋祁年轻俊朗,仪表非凡,是京城少男少女们的偶像(爱豆)。我们都背诵过他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他也因这一句被称为“红杏尚书”。

有一次,宋祁路过开封的繁台街,碰到宋仁宗的皇家马车,慌乱中避之不及,忽然一个宫女掀起帘子,对着宋祁失声叫道:“是小宋啊!”宋祁惊讶万分,心动神摇,回家后作了《鹧鸪天》词,表达相思之情。

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断肠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金作屋,玉为栊,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这首词很快传到宋仁宗那里,经调查,宫女坦白,她是在仁宗宣召翰林学士时记住了“小宋”这个名字(看来果然粉了很久啊),当时她听到周围的公公都这样称呼他。

宋仁宗召见宋祁,从容说起这件事,宋祁十分尴尬。不料宋仁宗只笑着说了四个字:“蓬山不远。”意思是美人并非遥不可及、相见无望,现在就赐给你。

宋祁写了一首相思之词,居然抱得美人归,也多亏碰上一位善解人意又具有强大共情能力的仁慈皇帝。

《清平乐》剧照

让四次落榜的柳永金榜题名


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被很多人误解为是宋仁宗断送了他的官场前途。事实恰恰相反。柳永第一次进京赶考(1008)时,宋仁宗还没出生(1010年生)。柳永少年成名,正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赶考前就已写出《望海潮·东南形胜》这样的名篇,然而第一次考试居然名落孙山,当时的宋真宗认为他“属辞浮糜”,这让自负轻狂的少年如何消受?于是柳永混迹青楼,醉酒之下写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写得很“接地气”。大概就是发牢骚说考不上也没关系啊。什么仕途啊,富贵啊,名声啊,全是浮云,我还是最喜欢填词啦。

宋真宗听到这首词很恼火,也怪柳永名气太大,这首词流传甚广。以致于下一次科举考试,宋真宗看到柳三变的试卷,大笔一挥:“此人花前月下,好去浅斟低酌,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于是柳永就变成了“奉旨填词”的柳三变,以后屡考屡败。

直到景祐元年(1034),宋仁宗亲政,特别增加了一次科考的机会,对历届科场失意之人放宽录取尺度。柳永闻讯赶往汴京,和他的兄长柳三接同登进士榜(又一对兄弟)。年过半百终于中举,柳永喜悦不已。尽管柳永后来多年在地方任官,词作中也常有羁旅行役之感叹。但毕竟,是宋仁宗的“仁政”圆了柳永“学而优则仕”的夙愿。

据陈师道《后山词话》记载,宋仁宗私下也是柳永的粉丝,“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的词为宋词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格局,《宋词三百首》收录柳永的词13首,柳永入选“《宋词三百首》中最受欢迎的词人TOP10”中的第五名。


被苏辙诽谤反而嘉奖


有人把宋仁宗喻为“明星制造机”。的确,他在位期间涌现出一大批牛人大腕儿,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唐宋八大家”而言,宋朝的六位全都活跃在宋仁宗时代:他们是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嘉祐六年(1061),苏辙与哥哥苏轼登上历史舞台。他们在这一年一起参加了皇帝亲自策问的“制举”考试。他们报考的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

苏辙的制策洋洋洒洒写了六千多字,指责宋仁宗好色怠政、劳民伤财。一个年轻书生怎么知道皇帝的后宫之事呢?苏辙还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窃闻之道路”,他原来只是道听途说的……宋代史料笔记里有宋仁宗勤俭爱民的诸多记载,所以苏辙真是传了谣言。

苏辙像

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是赤裸裸的诽谤,宋仁宗却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希望发现敢言有识之士。苏辙敢于直言不讳,应该赐予功名。”于是,那一年,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同时中举(又一对兄弟)。宋仁宗高兴地对曹皇后说:“我为后世子孙选了两位宰相之才。”看到没有?明代的海瑞骂了嘉靖皇帝,结果被关入大牢;宋代的苏辙骂了宋仁宗,却啥事儿也没有。要想领略苏辙的文风,可翻翻《古文观止》……
           
三位大咖,一个因他的仁爱,成就了美满佳缘;一个因他的仁厚,成就了来之不易的功名;一个因他的仁慈,保全了性命。您说,扶墙有啥用,能不服他吗?中国第一个“仁宗”的名号归他,谁要反对,上面这三位就会发文开骂!
三位大咖,一个因他的仁爱,成就了美满佳缘;一个因他的仁厚,成就了来之不易的功名;一个因他的仁慈,保全了性命。您说,扶墙有啥用,能不服他吗?中国第一个“仁宗”的名号归他,谁要反对,上面这三位就会发文开骂!(资料来源:中华书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