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一法师|佛教史上的一道风景线

 怡心斋YXZ 2020-04-25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号晚晴老人,精读律学,弘扬佛法。

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被学界视为中国佛教史上的最后一位律师。

▲弘一法师在厦门鼓浪屿

晚晴之说源自李商隐的诗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集》是大师晚年摘录的佛家格言101条,是100+1之意,隐藏精深的禅理:一百为圆满,圆满之外别有一道。而具体这一道是什么,就看个人自身的体悟了。

▲弘一法师的“三省”

佛教的建立以对生命现象的反思为理论起点,其切实目标是逆转生老病死的自然生命流程,从日常平均化状态中时时提升生命质量最终获得生命的超越。

四谛、十二因缘、六道轮回等理论揭示了生命存在的本质是苦,是无常,是空。

▲弘一法师寄出的明信片

了脱生死

弘一法师对于生命实相的觉悟强调有加。他多次引经据典,引导学人觉悟人生,明白人的存在状态是苦多乐少,生老病死的痛苦贯穿每一个个体生命的过程,人身不净如恶露,没有实体可依,真实的绝对的“乐”根本不存在。

▲弘一法师的书法

又说:“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诸法集要经》)摘引此句,法师是要人明白,人命无常与茫茫宇宙相比短暂如石火电光,人生是幻像,如海市蜃楼一样不具备实存性,若明白这个道理,又怎会执着于世间之事而产生喜怒哀乐种种情绪、种种烦恼呢?

▲弘一法师的“放下”

因此,行人修道求解脱之心当“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意指行人修道求解脱之心,如受刑罚,如在坐牢;被怨贼追赶,水火不容;一心求救,愿脱轮回之苦。

既然三界如火宅,那么,怎样出苦苦相续的轮回呢?

弘一法师引用印光大师的话作出回答:“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弘一法师亲绘罗汉图

闻思修

佛教修行有一个闻思修的过程,在此,指出生命以苦为本质,是“闻”的阶段;思考生死流转的本源以及寻求超越生死的途径则为“思”;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才是修行。他指明,了生脱死的途径在于依法精进修行。

▲弘一法师的《楷书诗》

有两条法语为法师所引从反面说明不认真修行的结果:

第一条生死的本源在于“”,学人清楚这个道理才是认识人生、觉悟生死乃至入道修行的基础,否则苦修一生结果也是徒劳无功。

第二条来自黄檗禅师之语,“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明白了轮回之苦,也知道佛教是脱离生死大海的法船,但是,平时不用功,真正到生命结束之时临阵抱佛脚已经来不及。

▲弘一法师的书法

净土修行

《晚晴集》当中,净土修行是主要内容,其中又以以印光大师的法语为最多,这些都体现出法师自身所注重的修行理论和实际修行的法门。

 超越生死

弘一法师把握住佛教修行的根本精神。在《晚晴集》中,法师运用印光大师法语:“直须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并专门对“死”字注释云:“此字好得很”,教人领会直面死亡,超越生死的佛学法门。

▲弘一法师的书法

活在当下,光阴不虚度

弘一法师明了修行的紧迫性。法师又援引彻悟禅师语录:“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光阴即一寸命光”以及“光阴不虚度”。这里法师所强调的实为佛教实修体系中的念死法门,其实质是教人活在当下,注意现前一念,能够了却现前每一念,就是了生死。

弘一法师的书法

保持正念,提升生命质量

弘一法师将净土修行也落实于生物学死亡。能够控制当下的每一个心念,就具备控制死有时刻的一念的能力,必然能够控制自我的死亡。法师有专文《人生之最后》,核心思想是帮助临终者建立或保持正念,帮助其人摆脱对死亡的恐惧,抓住最后机会完成生命质量的提升。

▲弘一法师出家前与刘志平 丰子恺合影

近百年来,弘一法师的艺术与禅学吸引着人们寻找他传奇一生的答案。

>>相关链接

弘一法师:学书法须从篆书入手

赵孟頫、文徵明一生琢磨的一千个字

宋代家具|理学之风,文人之气,本我之美

一念真心 , 即是道场

庄子的境界|“与物为春”拥抱世间

“书圣”王羲之|广采众长,自成一家

水——至柔至刚,至静至动;因势赋形,坚定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