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氏文化】凉城民俗之丧葬(文/范荣)

 百年yesuo 2020-04-25
郁氏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凉城民俗之丧葬

  作者:范荣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口里口外交界处,是全区有名的文化名县,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作为这一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凉城民俗至今仍然未见整体性的研究和记载。为填补这一空白,本人通过大量走访和探究,总结出春节、节日、婚嫁、丧葬和艺术五篇文章,本文介绍的是丧葬篇。】
  人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而生活在群体中的,因此,一个人的死亡绝不仅仅是死者本人的事,他对原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都会产生影响,对于活着的人同样产生很大影响。丧葬是一个人的最后一次礼仪,也是有关活人与死人联系的仪式。通过丧葬礼仪,人们可以缅怀死者生前的功绩,表达对死者的感情,从精神上慰藉亡灵,也可以反映继承死者的遗愿,并祈求对活人的庇护。因此,人们对丧葬的仪式十分重视。凉城县汉民族的丧葬习俗可分为殡殓、治丧、安葬、守孝四部分。

殡殓

  人死后的第一步就是批殃,殃一般是指人死后的亡魂和晦气合体,通过批殃,可以判断出这一合体会落在何处、殃高尺寸,会朝哪个方向化什么气而去,还有哪天殃出,不然的话,盲人瞎马,无所归宿,最终祸害活着的人,这也相当于给亡灵开了个落户证明,同时批殃也是告诉世人死者的生死日期,让亲戚朋友们缅怀死者。
  家人应尽力做到死者在咽气前穿好寿衣,穿好寿衣停于门板上,用麻捻将手脚捆住,开光剪断,寿衣和褥子是不能用红色的,以防败主子家。咽气后还要在死者脸上覆盖一张白纸,俗称“苫面纸”,以隔阴阳。接着就是悬挂“岁头纸”,倒头鸡不能杀,用手捏,掐死后煺毛不开剥,整放棺上,蒸大供,搭捞饭,点照世灯,捞饭上插四根绵球棍。准备开光蘸酒给亡人洗脸用。
  第二步就是入殓,拉回棺材,在材帮上打一斩殃碗才能入殓。入殓这一行为必须得等到太阳落山夜幕降临才能实施,如果亡人死于后半夜,须得第三天方可入殓。入殓前,先给逝者净面、剃头、剪指甲,口含纸钱,衣袖内放几块打狗饼,用麻线将手脚捆住,等开光剪开。入殓时,棺木内先铺一两捆干草,上面再铺一层黄色草纸,撒些纸钱,再在上面铺张黄褥子,将死者抬入棺内。
  过去是从窗口脚先出,现在大多从门口出,舁亡人之前烧下炕纸,舁出亡室内撒五谷。亡人入棺如觉宽松,就用死者生前旧衣剪去衣扣和所有铁质挂钩塞满空隙,毛料衣服不入棺。死者如有带铁假牙务必拔掉,以免后代出愚人。这都是凉城人的忌讳,南方人则不同。有的人为后代出念书人还要在逝者头下枕五经四书。但香是必须枕的。鸡鸣枕不能没有。

治丧


  人死之后,不立即下葬,要有一段时间停柩待葬,叫做殡。殡也有宾客的意思,所以,死者在家里停放的这段时间也是对死者的一种敬重。停殡待葬时间长短不一,一般都是七天,还有八九天不等。先由阴阳先生占卜葬的最佳时间和日期,在此期间,要搭灵棚,棺木前的桌上放供品,桌前再放一烧纸瓦盆,儿女要在这一期间为死者守灵、哭丧。棺木下面还要放几根丧棒。
  在停殡期间,要做好以下工作,订鼓匠,订纸折,订宴席,订总管,报丧、通知亲友,砍坟杆子。
  人死后第三天开始破土挖墓,由阴阳二宅看风水、定方位、择墓地,如有祖坟则不动,墓地直接在祖坟群内合适位置。一般由死者女婿拿上十五个馍馍,一把香,一张黄纸,几根干草,在哪破土就在哪烧纸进香。第一锹土叫“谢后土”,由女婿将此土置于旁边利静处,等下葬后,再将此土置于坟顶。破土之后就请工匠开始券葬,因为当地一直沿袭土葬习俗。
  第三天一般要送灯,鼓匠在前,孝子分大小排成队,先去“五道爷庙”报到,亡人灵魂此时在“望乡台”上瞭亲人孝子请回家接受礼拜,烬纸后高呼亡人回家,一路哭丧。在大门口女孝子迎候亡灵,点火跪拜。亡人牌位由女婿捧定,然后再回灵前烧掉牌位“开光”。

安葬

  在鼓匠安鼓之前的白天,将事先定好的纸折拉回来在院中摆好,穷人家一般纸折只做必要的三件,三间房、孝斗、摇钱树。富人还要加上金银山、童男女、马拉轿车,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纸折又增加了好多,有靠山、旛子、仙鹤、灵罩材罩、聚宝楼、贤孝楼、金银塔、香旛之类,再加上亲友送来的花圈,将院内外布置得花团锦簇,十分好看。特别是现在在纸折上布置了灯光组合,一到夜里,灯光璀璨,鲜艳夺目。
  在出殡前夕,鼓匠开始安鼓,孝子们开始穿戴正式的孝衣。安鼓之后送灯,也有三天送灯的,用锯末面纸包、玉米芯、纸箱碎片等蘸好柴油,点燃做路灯,边走边放,孝子哭丧,鼓匠一路吹打,一般都是哭灵调,这样一行人一直走到村外十字路口,烧香烬纸,由女婿手捧亡人灵位,叫“回亡灵”,(也有送出去的说法),然后绕路返回,俗称“送灯”,也叫“告庙”,庙就是“五道爷庙”,是阴府第一关。
  回来后开棺,用绵球蘸酒清洗亡人面部,剪开脚手绊,“拉富贵”—扯一块死者绵袄底襟,孝子们谁要谁发财,实际是在鼓励孝子孝心。“开光”后盖棺取尽铁器,不能叫任何人的名字,怕死者带走之意吧。盖棺弄钉,“掩阴钉”,口喊亡人“躲钉的”。
  安鼓应该是在出殡前夕最热闹的场面了,在搭好的鼓匠棚内,聚集了一大帮民间艺人,灯影乱晃,铙钹大镲海螺号,齐声奏起,各显神通。大部分是夜间吹打,叫“吵灵”,人们认为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亡灵。这些鼓匠虽然都是民间艺人,都有音乐天赋,还有鼻孔里吹的,七八个号头加一丈长的塑料管,那才叫个费劲儿了!还有口技,捉老虎等绝技,使围观者大开眼界,高声喝彩。
  接祭一项是白事宴的主要节目,从早上八点到中午十二点一上午的时间,大人家祭多时间赶得紧点,祭少的不用着急,顺序是先接家祭,孝子不分男女赶大轮小排成一队,在灵前一个接一个烬纸。家祭结束接女儿祭,女儿一般是猪羊大祭,就是将猪羊煺出,洗净后置桌上,两个人从外面女家方向到灵前祭拜亡灵,大多数是带钱的,多少不定,看家资情况,最多上万,最少也得一两千,鼓匠挣百分之十,舁祭人挣五十或好烟一条,除此之外还有大供十二个,云卷十二个,糖饼十二个,各置桌上,双人舁之。女儿祭后是亲家祭,以后赶大轮小一字排开,接过祭的人每人腰里系根腰孝,入席后要付给办事宴的辗桌子钱没多少。
  坐席过去是六人一桌,“拔首席”,按辈分大小(也就是大客),大客在先,分里外三柱,里三柱是姑表,外三柱是舅表,讲究太多,总管难当,现在十个人一桌,自由组合,不得罪人又利索,东家省心。现在都是一条龙服务大大减轻东家购物太多的麻烦。
  一般在出殡前夕安鼓,第二天打发,打发当天午饭后,起灵时间的选择很重要,一般都得请阴阳二宅占卜吉时,总管安排儿媳和女儿扫坟,扫坟的目的是怕仇人陷害在坟里扔铁钉,逐步演变到后来形成惯例,不论有无都得去清扫一趟,等扫墓人回来“起灵”拆灵棚撒五谷。
  起灵长子挠大头,两边亲朋相助,舁出大门外搁凳子上准备“上官”,上官就是给死人免罪,其实是为给鼓匠挣钱,仪式结束,孝子脱掉上衣从大门顶扔院内,然后进去各收留各的。打发亡人上路,将亡人舁上车连纸折坟杆一遍拉上,鼓匠送灵结束。过去是长孙挠坟杆,女婿担浆水,现在改革统统置车上没事了。只留孝子撒“引路钱”了。
  下葬的参与者在埋土时还得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埋坟杆时还要往上拔几下。下葬回来在事先大门口准备好的洗眼酒水洗洗眼,吃一口剥开的馍馍才能进家。
  “洒扫清除”特别注意,为对已走的人尊重,不能打扫家,孝子不能早剃头,不能生豆芽,只有过了“百天”方可怀复常态。
  葬后第三天,人称“复三”,孝子要给逝者“安锅灶”,做纸炊具,衣服等。接下来是“五七”,女儿带大供上坟。五七后是尽七,百天,周年,都要上坟祭祀。三周年是对亡者比较大一点的纪念了,有钱人还要订鼓匠,做席,大接村礼,甚至还要唱戏,都是生者对死者的虔诚和孝心。

守孝

  守孝时间一般为三年,在守孝期间,家人一直是应穿白裤子的,脏了洗,干了再穿。守孝期间的三年,过大年对联是有讲究的,头一年不贴,第二年素对子,第三年才能贴红对联,窗户纸也一样,孝子的衣服也三年内不能穿红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