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历代后妃中,张贵妃可以说是被文人记载和谈论最多的一位女子,不仅仅因为她所处的地位比较特殊,而且她的事迹也为人所津津乐道。不过,有些记载与《宋史》和《绪资治通鉴长编》可以相互印证。在宋仁宗的后妃中,张贵妃的出身并不算高,也不属于低微,她其实出身于官宦家庭(低级官员),她的祖父是地方上的小官员,可能以前的家在江南的吴越地区。据说,张贵妃的曾祖父张文渐以前在吴越王那里担任官职,后来随同钱俶归国,为贡奉官。张氏的祖父张颖曾经参加科举考试,后来成为了建平令(安徽省朗溪县)。张颖的妻子是钱氏,也可能是吴越钱氏家族的亲戚,后来有了一个儿子叫张尧封。张颖夫妻俩人还有两个女儿,后来她们进入了宫廷成为了宋真宗赵恒的妃嫔,不过名位非常低,在《宋会要》中是查不出她们的封号,很可能在美人之下。张尧封渐渐长大了,人品和相貌都还不错,后来与江南地区的大族曹氏(应天府助教曹简)的女儿结婚。这位曹家的女儿在史书上没有多少记载,甚至连她的姓氏都隐瞒了,“尧封亦进士及第,早终,妻惟有一女,即后也”,这里的妻就是曹氏。 ![]() 当年元朝编撰《宋史》的时候,因为时间紧迫,编写人员没有对初级史料进行仔细的核对,结果造成了很多错误。我们可以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如《宋史·后妃传·张贵妃》中记载张尧封的妻子是钱氏,明显的是照抄《东都事略》的一段: “尧封妻求挈孤幼,随之官,尧佐不收恤,辞以道远“ 我们再来看看《宋史·后妃传·张贵妃》的记载: “尧封兄尧佐补蜀官。尧封妻钱氏求挈孤幼,随之官,尧佐不收恤,辞以道远“ 这两段文字的内容几乎上是一致的,但是,《宋史》的编撰者认为《东都事略》中的钱氏就是尧封的妻子,没有仔细阅读后面的内容,以至于造成很可笑的错误。不过,张尧封和曹氏的婚姻,也很不错,但只有一个女儿。实际上,张尧封有好几个女儿,后来的张贵妃可能是中间的一个。张尧封科举开始以后,被任命为石州推官(治所在今天的山西离石),不过还没有出发,就病逝了。这位尚在青年的张尧封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几个孩子和妻子。曹夫人想让丈夫的堂兄弟张尧佐把孩子带在身边抚养,但是这个主意被他拒绝了。曹夫人本来也不是很富有,只好让婆母钱氏把三个女儿送到宫廷中抚养,很可能钱夫人与杨太妃有着亲属关系,那一年张氏只有八岁。后来,张氏就进入了齐国大长公主的府邸,在那里学习歌舞艺术和技艺,成为了一名歌舞演员。根据司马光的记载,张氏进入了公主府邸以后,从事歌舞表演,应该是比较出色的。后来,这位少年女子出落得非常美丽动人,遇到了一个男子蹇氏,结为夫妻,婚后有了一个男孩,取名为守和。蹇氏的家族无从得知,也可能是公主府邸的歌舞艺人,不管怎样,这也许就是张贵妃以前的一段婚姻史。在宋代后妃中,至少有两位以前是有过婚姻的,只不过历史记载的比较隐晦而已。 ![]() 这段婚姻并没有持续很久,但还是比较幸福。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齐国大长公主把张氏安置在宫廷的仙韶部,就是表演宫廷歌舞,还可能演唱歌曲。这个仙韶部可以说是集中了很多优秀的歌舞艺人,对于她们来说,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职业还是有一定的益处。张氏和蹇氏的孩子,可能会由专门的人员抚养。在一次歌舞酒会上,张氏盛装打扮,她表演比较诙谐有趣的节目,舞姿动人,深深吸引住了这位不是很喜欢观赏歌舞音乐的赵祯。赵祯的性格比较特别,从小对书法和绘画独有情钟,在他还是皇太子的时候,经常临摹书法作品。但是,这位年轻的皇帝对于歌舞艺术不是很喜欢,但还是耐心听着。不能认为赵祯对音乐不是很通晓,其实他在改革音乐方面,还是有些独特的见解,他喜欢听和谐优美的曲调,即使这些乐调不太符合传统的音乐理论。按照道理来说,赵祯见过的歌舞艺人应该是不在少数,但是入他眼的没有几个,这说明了齐国大长公主很会鉴赏和识别人才。假如张氏没有成为皇帝的后妃,有朝一日,她的歌舞表演艺术水平会越来越出色。 此后,张氏就被赵祯纳为妃嫔,可能最开始的时候,她不过是一名御侍身份。张氏在公主府邸的生活,也许对于她的性格和歌舞艺术的培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