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幸运'崛起

 昵称散步收藏 2020-04-25

导语:

如果说当年匈人沿着欧亚草原这个陆路大通道入寇欧洲,掀起了欧洲民族大迁徙的惊涛骇浪的话,那么到基辅罗斯建立,所有这些牧民族群尽管依然在流动,但他们进入欧洲的大门已经慢慢关闭。因为同样出身草莽的东斯拉夫人,也开始模仿着西部欧洲邻居以及不远处的东罗马帝国有样学样——无论是农耕生活,还是封建采邑,无论是习俗礼仪,还是典章制度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欧亚草原位置

漂泊的马扎尔人,匈牙利人的由来,是时候崛起了

欧亚陆路大通道的存在,使得欧洲东大门常打开,对亚洲牧民族群敞开怀抱,而第一个对欧洲进行征服尝试的,就是来自东方的匈人;到基辅罗斯建立,欧洲东部的这扇大门最终被欧洲人自身渐渐关上了,或者至少是虚掩上了。匈人的铁蹄打破了一扇门,东斯拉夫人又把这扇门修缮一番,并且同时他们作为防守亚洲牧民族群入侵的排头兵,守在了欧洲东大门的门口。匈人和东斯拉夫人这一头一尾一对蛮族群体,完成了跨越几百年的一个轮回。

在此期间,欧亚陆路大通道的各路牧民族群,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条欧亚大通道上展现着自身的存在感。在这其中,在基辅罗斯最终关门之前,压哨进入欧洲腹地的野蛮人群体,被称为'马扎尔人',他们后来所建立的国家,被叫作'匈牙利'(以下简称匈利)。这个被叫作匈利的国家,最终绵延到了近现代,形成了一个欧洲现代民族国家——匈利共和国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匈牙利位置

关于匈利这个名字,很多人有一些误解,想当然地认为匈利人就是匈奴人的后裔,匈利这个国家就是匈奴人建立的国家。其实,这真是张冠李戴了。

首先来讲,匈人与匈奴人的关系就存在争议。

其次说,人家匈利人并非匈人后裔,也没有自称自身为'匈利'。

匈利这个让人略微感觉凶相毕露的名字,完全是英文语境为我们所呈现出来的,这件事情并非匈利人的本意。今天的匈利人,自称为'马扎尔人',而称呼自身的国家为'Magyarorsz g'(字面意思就是马扎尔人的国家)。人家这个名字跟'匈利'压根就风马牛不相及,跟我们古代的匈奴人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你去问一个匈利人为啥自称为匈利,这就是像是你去问一个中国人,为啥你们的国家叫作'china'(瓷器)一样荒唐。因为我们中国人从来没有叫过自身'瓷器国',我们是妥妥的'中央之国'。

实际上,马扎尔人出现的时间比较晚,马扎尔人和当年的匈人活动的舞台差不多,但中间相距已经小几百年了。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马扎尔人

不管是匈人还是马扎尔人,他们活动的区域都是今天的多瑙河中游平原一带,也就是潘诺尼亚平原与匈利平原为核心的一大片干草原。从几何意义上理解,这里也是广义的亚欧草原大通道的西部末端。

亚欧草原大通道从东部的中国北方高原开始,向西一直跨越中亚、里海、黑海、南俄等区域,来到欧洲东部的时候,实际上向西会分成两条路。这两条路,一条是北路:跨越第聂伯河,维斯杜拉河,走喀尔巴阡山以北,进入波德平原;一条是南路:从黑海海滨向南,沿着多瑙河走喀尔巴阡山以南。这两条路向北和向南明显分野,目的都是为了从地缘上绕开喀尔巴阡山脉,但从战略角度就完全不同了。

向北的一路,来到波德平原的时候,放眼望去都是森林与沼泽,气候从大陆性气候向海洋性气候过度,温度偏寒冷,空气偏潮湿。虽然看上去,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于农业发展还算有利,但对于牧民族群来讲,圆月弯刀、万马奔腾的豪情却受到了空前的遏制。而且就政治版图来讲,再往西就是日耳曼人的传统区域,中世纪开始的时候又崛起了东法兰克王国,继之以神圣罗马帝国。所以这条路,对于牧民族群来讲并不是一个好选项。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多瑙河流域

与此同时,向南的一路,来到多瑙河下游的时候,遇到的则是另外一番光景。向南这一路,从地缘上来说基本畅通无阻,而且是牧民族群最为喜欢的气候与地理条件。所以,这片区域历来是牧民族群互相争夺的焦点,各路蛮族在这里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所以,我们不妨给这条路起个名字,就叫作'多瑙河走廊'

就整个多瑙河走廊而言,可以看作是欧亚大草原在欧洲腹地的延续,这一路的平原多为干草原地貌,所以我们在之前的文字中,也多半把平原与草原这两个词汇混用。比如匈利平原也叫匈利草原,潘诺尼亚平原也叫潘诺尼亚草原。多瑙河走廊的存在,使得来自亚欧大陆东边的牧民族群可以一路畅通无阻杀进欧洲腹地。

当牧民族群来到潘诺尼亚草原这个西部里程碑的时候,就相当于来到了一个欧洲十字路口。继续向西,过斯洛文尼亚在阿尔卑斯山的缺口,就可以进入意大利半岛的波河平原;继续向北,沿多瑙河拾级而上,则可以到达维也纳盆地。出维也纳盆地上山,西至巴伐利亚高原,北至波希米亚高地,或者沿着摩拉瓦河继续追根溯源,出摩拉维亚,到达波兰境内;如果向南,则可以走伏伊伏丁那平原进入群山林立的巴尔干半岛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巴尔干半岛位置

所以,现代匈利所在的这个位置,是名副其实的欧洲十字路口,尤其是在看重地缘条件的冷兵器时代

其实在现实中,到达多瑙河走廊最西端的牧民族群虽然处在了欧洲十字路口,但往往他们会就地夯实自身的根据地。在多瑙河走廊这块根据地夯实的情况下,他们才会选择继续北上,西征,或者南下。因为多瑙河走廊到了今天的匈利这块区域的时候,其所拥有的战略纵深已经足够大,而且这块土地的肥沃程度也足以养活牧民族群的牛羊与军队。尤其是,我们在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由阿尔卑斯山脉与喀尔巴阡山脉环绕,为这块地区天造地设了一个抵御外敌天然屏障。而且在阿尔卑斯山脉东端的群山环抱之中,还有那块呈等边三角形的特兰西瓦尼亚高原。这块高原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整个多瑙河中下游地区的'相眼'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马扎尔人

一旦占据了这片膏腴之地,向北只需要盯紧两座山脉之间的维也纳盆地,向东只需要经营好瓦拉几亚平原,向南能够震慑住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势力,则就可以安心地在这里置房置产,繁衍生息了。

不过如上也只是纸面上的推论,在实际操作中,这样的防守模式很难实现。对于中欧十字路口这样的战略要地而言,属于是欧洲各大势力的兵家必争之地。当然,这里也是各路牧民族群竞争的角力场。

从匈人到格皮德人,从伦巴底人到阿瓦尔人,几百年间牧民族群不断在此地尝试落脚,又不断有更加新鲜的血液将其置换。蛮族多半能够在自身的扩张期以此地为中心向外拓展,然而却又往往在自身的衰败期被四方之敌所蚕食。

说白了,如果想在此地站稳脚跟,就必须避免走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死循环式的老路子。

而在阿瓦尔人之后,有一支牧民族群就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来自东方并最终定居在欧洲腹地的牧民族群——马扎尔人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马扎尔人

马扎尔人的来源,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证据,其实已经足够清晰。马扎尔人被认为是名噪一时的'可萨帝国'的其中一部。可萨人被认为是操突厥语的一个族群,他们于公元7世纪左右,崛起于黑海与里海之间,并最终建立了一个相对比较具备国家属性的政权——可萨帝国。可萨人最开始信仰萨满教,但最终皈依了犹太教,现代犹太国家以色列,就有大量当年可萨人的后代。

到公元9世纪,可萨帝国渐渐走向衰落。与此同时,欧亚草原上崛起了一个新的游牧部落——佩切涅格人。然而事实上,佩切涅格人并不甘心完全对东罗马帝国效忠,他们依靠自身强大的武力,对周边邻居的和战选择,完全是出于本部落的生存需求。本着这个最朴素的牧民族群生存法则,欧亚大草原上一线的各路强权,短时间内被佩切涅格人打了个遍。这其中,包括可萨帝国、基辅罗斯、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当然也包括东罗马帝国。

在这其中,被佩切涅格人收拾得最狠的,就是马扎尔人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

马扎尔人虽然是可萨帝国的其中一部,但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马扎尔人也是突厥语族的其中一支。他们和可萨帝国的关系,很有可能仅仅是一种合作的契约,而并非完全的臣属关系。可萨帝国式微,马扎尔人也乘机脱离母体。

操一口独特的马扎尔语的马扎尔人,同样是非常剽悍的马背上的民族。

所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马扎尔人都被东罗马帝国或者保加利亚第一帝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最起码,彻底消灭马扎尔人的必要性与优先级,要远远高于佩切涅格人。

于是,在保加利亚第一帝国英明神武、宅心仁厚的皇帝西蒙一世的唆使之下,佩切涅格人发动了对马扎尔人的总攻击。这一顿穷追猛打,成了马扎尔人的噩梦。公元9世纪末的时候,马扎尔人被佩切涅格人从第聂伯河以东,驱逐到了第聂伯河以西;此后的佩切涅格人又再接再厉,把马扎尔人从南俄草原一路驱赶进了多瑙河流域。马扎尔人硬着头皮进入了多瑙河走廊,并到达了今天的匈利。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西蒙大帝

只不过,历史在很多时候是一场不知终点在何处的长跑。当时的胜利者佩切涅格人,被塞尔柱帝国与后来崛起的库曼(钦察人)汗国南北夹击,最终在公元12世纪时,被同化于灿若繁星的欧亚草原民族海洋之中;而被驱赶到多瑙河流域的马扎尔人,则从此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马扎尔民族乃至于匈利这个名字,一直顽强地延续到今天。甚至有一种可能,当时佩切涅格人的很多后裔,其实就融入了现代匈利民族的血脉之中。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佩切涅格人

幸运之神的眷顾

不情不愿地来到了多瑙河走廊,并最终占据了多瑙河中游平原的马扎尔人,他们能够迅速消化掉这块欧洲腹地的根本原因,并非是因为当时的马扎尔人足够强大。换个角度,如果他们确实足够强大,也就不会被佩切涅格人追得满世界跑了。如果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复盘当时发生的一切就会发现,最终促成马扎尔人成为多瑙河中游主人的关键词——幸运。

马扎尔人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到了一个合适的沃土,但是却并没有遇到能够阻挡他们的合适对手。换句话讲,当时的多瑙河中游,恰好处于各方势力的真空。

马扎尔人来到多瑙河中游的时间,大概是公元9世纪末。

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大帝于公元805年灭掉了阿瓦尔的最后一点抵抗力量。于是,曾经无比强大的牧民族群阿瓦尔人,就彻底消失于多瑙河中游地区。而与此同时,斯拉夫人大迁移,但斯拉夫人纷纷选择进山以图生存。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斯拉夫人

在这一时期,多瑙河中游地区的西边,是加洛林王朝,但加洛林王朝的政治中心在阿尔卑斯山以西以北,他们并没有太多的计划进入并消化原属阿瓦尔人的地盘。而往南看,是在政治与军事上尚未完全成熟的克罗地亚人与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向东占据了一小部分萨瓦河沿岸平原地区,而塞尔维亚人的主要精力,则用在了同巴尔干东部的保加利亚人的纠葛上,尚处于此后大崛起的前夜;向东,保加利亚皇帝西蒙一世于公元927年离世,此后的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已经慢慢走上了下坡路。

而如果我们往北看,此时此刻,倒是有一个疆域还算广大的西斯拉夫人建立的国家——大摩拉维亚。然而,大摩拉维亚的核心区,在今天的摩拉瓦河一线,此地并没有太大的战略纵深来支撑一个像样的强大政权。

所以,马扎尔人恰好就赶上了这样一个千年难遇的历史窗口期。

公元892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阿努尔夫力邀马扎尔人共击大摩拉维亚。然而,令法兰克人始料未及的是,游牧部落出身的马扎尔人可不是玩虚的,他们要么不出手,出手就是下死手。

公元892年,马扎尔人同东法兰克人结盟,会战大摩拉维亚。

匈牙利人的由来,马扎尔人的迁徙之路,抓住机会的大摩拉维亚

结语:

或许,无论是友军东法兰克人,还是敌军大摩拉维亚,他们当时的军事装备与战术素养,都远远不如马扎尔人。这样的强烈对比,刺激了马扎尔人独步欧洲的野心。马扎尔人决定效法当年的匈人,对欧洲人的既有秩序进行挑战。从此,马扎尔人一发而不可收。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