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度最佳!这部国产片,中国父母未必敢看

 悦来阅好吧 2020-04-25


前阵子,看了一部电影:《阳光普照》。
 
故事聚焦在台湾的一个普通家庭。
 
这并不是一个开心的故事,但它真实,直戳人心。
 
小儿子入狱、大儿子跳楼自杀、父亲成了杀人凶手、母亲濒临崩溃......
 
是什么让这一家四口,走向了一个让人唏嘘的结局?
 
我想,是一种“假看见”
 
 
01 
自以为是的父亲
 
什么是看见?
 
武老师在为一本家庭关系书籍作序的时候,写过这样一句话:
 
看见,就是回应;
回应,就意味着自己被看见了。

我觉得,这还要加一个限定:回应,要有效。
 
否则,你以为的回应,可能只会让对方感到压力。
 
电影中,父亲对待两个儿子的方式,便是很好的证明。
 
父亲是个有些驼背,说话尖刻的驾校教练。
 
他非常偏爱成绩优秀的大儿子阿豪,而以小儿子为耻。
 
当驾校的学员问他:教练,你有几个儿子啊?
 
他没有一丝犹豫地答道:一个。
 
向外人介绍大儿子的时候,他会很自豪地说:他准备上医学院。
 
每一年,他都会送给阿豪一本印着“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笔记本,以示鼓励。希望阿豪可以保持优秀,一直做那个让他骄傲,可以作为谈资的儿子。


可是他根本不知道,阿豪从来就没有用过他给的笔记本。
 
那句“把握时间,掌握方向”,也没被家人当一回事。
 
因为恪守这句话的父亲,并没有活得多精彩、多明白。

 (注意阿豪勉强的微笑)
 
父亲根本就没想过,阿豪想要的是什么。
 
他给的,只不过是他以为的爱,他以为的鼓励,他以为的回应。
 
直到后来悲剧发生,大儿子无法承受外界的高期待,选择了跳楼自杀。
 
剩下一个儿子的父亲,没有了从前那般冷漠,但依然不懂得沟通。
 
小儿子阿和在离开少年辅育院以后,在一家洗车店工作。一切似乎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就在这时,先前帮阿和砍人的菜头出狱了。他生气地找到了阿和,质问他为什么出狱了也不去看他。随后便威胁阿和去破坏银行、做一单不见地光的交易。
 
父亲发现了菜头的行径,他慌了,他不能让仅剩的儿子出任何差错。
 
他没有找阿和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是直接找菜头谈判。谈判失败后,转为了跟踪。
 
那天晚上,菜头答应阿和做最后一单,从此就不再打扰他。
 
阿和离开去交易,菜头下车吸烟。也是这个时候,躲在不远处的父亲握紧了方向盘,一脚油门,冲向了菜头。
 
“我当时想都没想,油门一加就冲过去。”


菜头没死。

正当父亲把菜头拖进树林准备埋掉的时候,菜头醒了。
 
父亲没多想,拿起一块石头,狠狠地砸向了菜头。


可父亲错了。

因为菜头还在乎阿和这个兄弟,更没有想要害他。
 
菜头之所以会下车吸烟,是因为他不想让烟灰弄脏车子。

因为他知道如果弄脏,阿和会挨骂。
 
尽管电影里,菜头的死被归结到了黑帮的仇杀,父亲似乎躲过了法律的制裁。
 
但是他、后来知道真相的母亲,还有这个家,这一辈子都躲不过良心的审判。

(知道真相后,母亲崩溃了) 


02
滞后的母亲
 
另一种“假看见”,是太过习惯亲人的状态。
 
就像电影中的母亲,她不是不关心孩子们。只是她对孩子的关心总有一种滞后。
 
在阿和入狱以后,15岁的小玉找上了门。她怀孕了,孩子是阿和的。
 
母亲听后,呆住了。
 
也是从这个时候,她才意识到,儿子可能还有很多瞒着家里的事。
 
于是她跑到了少年辅育院,一坐下,就是一连串的问题。


更让人心酸的,是阿豪葬礼后的一幕。
 
在殡仪馆的大厅,母亲和阿豪的女朋友并排坐着。
 
母亲问了女孩很多问题。女孩的回答,给了母亲一种,她从来都不认识自己儿子的感觉。


她问女孩,也是在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母亲每天看着阿豪出门上课,很晚回家。以为他一直在上课,以为一切都很正常。
 
她看到了阿豪表面的正常,却看不到阿豪内心的挣扎。
 
女孩跟母亲提起了阿豪死前的一条短信。但母亲完全不知情,因为阿豪将所有的记录都删除了。
 
短信,很长,但意思很明确:阿豪太累了。
 
所有人都夸奖他的优秀,却从来没有人问他累不累,家人也没有。

 

03 
阳光普照的阿豪
 
父亲的自以为是,母亲的滞后了解,构成了亲子间的“假看见”。
 
而这种“假看见”带给孩子的是失衡的心理
 
阿豪自杀,家人朋友都觉得突然。

但其实不然。

在很早之前,阿豪就已经走在了崩溃的边缘。
 
一天中午,阿豪在教室醒来。

有那么一瞬间他晃了神,身边趴着午休的同学都消失了。
 
可不一会儿,同学们又出现了。


有一种,“众人皆睡我独醒”的感觉。

但这也是一种内心的孤独,因为他的世界只有他自己。
 
除了这个幻觉,阿豪,平日老师眼里的明星学生,竟然在课堂上发起了呆。


老师在台上讲解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但看到阿豪发呆,便停了下来。
 
老师问阿豪,是对老师讲得内容不以为然了,还是他不相信司马光说的话。
 
阿豪反问了一句:“你相信吗?”
 
随后老师把他赶出了教室。显然,阿豪的心已经不在学习上了,那又在哪呢?
 
我们来听听他口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有一天,司马光和伙伴玩捉迷藏,在他把所有小朋友找到之后,他依旧坚持还有一个小孩在水缸里。伙伴拗不过他,便跟着司马光在树林里找水缸。
 
他们找到了。在伙伴的吹促下,司马光搬起石头砸向了水缸。
 
水缸里确实有一个孩子,那是另一个司马光。他蜷缩在黑暗中,看着水缸外面的司马光。


很奇怪的故事,阿豪究竟想说什么?
 
阿豪自杀前的短信,给了我们线索。或者说,一个看到他内心的小孔。
 
他的短信是这样写的:

 
阿豪故事里,躲在暗处的孩子,是司马光,也是他期望的自己。
 
司马光和阿豪一样,都是那个旁人眼里聪慧的孩子,被赞扬与期待包围。
 
但不同的是,司马光有暗处,阿豪没有。
 
在暗处,司马光可以不用时刻保持“优秀”,他可以做一些与“优秀”无关的事情,他不用时刻紧绷。
 
这让我想起了电视剧《小欢喜》,英子爬上江边的围栏,准备跳江的一幕。
 
她哭着,对着妈妈咆哮。


英子明白,妈妈爱她,也在乎她。陪她学习,每天熬汤,为她搭配饮食。
 
无微不至的关爱,“阳光普照”。
 
但这真的是英子想要的吗?母亲问过吗?
 
“我想要一个苹果,你却给了我一车梨”的回应,便是一种“假看见”。


英子被拦下了,可是阿豪没有。
 
 
04 
阴影下的阿和
 
与阿豪的阳光普照相反,弟弟阿和一直生活在阴影之下。
 
那是哥哥太过优秀的阴影。
 

还有,父亲从来只有责骂和冷眼的阴影。

(母亲请求父亲向法官求情)
 
可是这个被父亲百般嫌弃的阿和,真的那么糟糕吗?

当然不是。
 
在狱友死记硬背乘法口诀的时候,他可以有条理地说出乘法背后的意义。
 
或许阿和没有哥哥优秀,但他也不差。
 
到了出狱,在找工作的时候,他老实地交代了自己的背景。尽管这让他失去了不少工作机会,但他知道做人要坦诚。


后来因为想给小玉和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一天打两份工,每天只睡5、6个小时。
 
这比起三年前,在少年庭审上,将所有责任推给朋友的阿和,要有担当。
 
阿和真的不差,只是父亲不曾愿意去了解,去看见。
 
母亲呢?她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坐在自行车后座,嚷嚷的小男孩。而后来的阿和,母亲也只是用简单几句概括:
 
小学的时候他很不快乐;
到了国中,他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加入拳击队,在学校打,在外面打。
 
母亲能看到了阿和的不开心和叛逆,但却从未看到生活在阴影的阿和。
 
久而久之,阿和也习惯了。
 
习惯了做个“坏”孩子,习惯了那个阴影。
 
 
05 
斑驳的阳光
 
电影的结尾,阿和邀请母亲骑车。
 
阿和娴熟地撬开了车锁,“借”走了别人的自行车。
 
母亲看了,有些惊讶,问道:你什么时候学会开锁的?
 
阿和:妈,这我很小就会了。
 
又一次滞后的了解。
 
上一次与阿和骑车,已经是多年以前。

那个时候是母亲载着阿和 。
 

如今,母亲坐在后座,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久违的亲子时间。


母亲抬起头,看着时隐时现的阳光,想着什么。
 
光暗交替,让人不会因烈日灼伤,也不会因阴暗而瑟瑟发抖。
 
阳光普照虽好,但却比不上斑驳的阳光,叫人舒爽。
 
正如关系中的有效回应,不是自以为是或滞后的关心。
 
真正有效的回应,要刚刚好。
 
而这种刚刚好需要我们不断地了解、沟通和尝试。在关系中找到一种平衡,即是让大家都觉得舒服的状态。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可以从许多小事做起。
 
像是早晨关心地问一句:“你今天有什么安排呀?”
 
又或者是,傍晚回到家,多问一句:“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呀?”
 
让你在乎的人,感受到你想去了解、去沟通。
 
在平凡的对话中,真正地看到彼此。

作者:刘星雨;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看见心理】。改变,从看见开始。这里是看见心理,提供专业心理内容与服务,由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创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