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演讲口才 | 声音(上):你有没有尝试这样听过你的声音?

 智狼邦演讲口才 2020-04-25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演讲前,当你试着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然后播放给自己听时往往会大吃一惊:“我听上去是这样的?”甚至很多演讲者会对自己的声音感到沮丧和怀疑:“这不可能是我,我觉得我的嗓音应该更响亮、更好听。”最终使优秀的演讲者变得拘谨、失去信心。”

其实,很多专业演讲家的声音也不是很理想,关键是他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弥补自己嗓音的不足。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演讲时影响声音的四大要素。

1. 音量

当我们距离听众较远时,往往需要提高音量,相反,距离越短,越应该适当降低自己的音量。而且我们还要明白,自己听到的声音总是比听众听到的声音要响亮,所以把握好适当的音量非常重要。而确定音量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后排的人是否听得见、听清楚为标准,最好的确定方式就是直接询问。

当然,有些演讲者由于天生音量较小,而在演讲时扯开喉咙大喊也是不符合礼仪的,殊不知完全可以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嗓音。练习的具体方法为:深吸口气,然后用吹气的方式把它呼出来,就像吹蜡烛一样。反复练习这两个动作,可帮助自己在不扯开嗓门的情况下快速的提高嗓音。

在演讲中常见的音量、音质、吐字、和语音、语调、语速问题主要分类有五类:

  

1、音量过低,发音含糊

听众不能听到完整的陈述,或给人一种低沉之感,难以激起听众的回应。

2、语调呆板

主要表现为平铺直叙,缺少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无法调动听众的倾听欲望。

3、声调试探性 

一些演说者会有这样的习惯:在一句话快讲完时音调突然变得较高,给听众造成提问题的错觉。

4、语调忽高忽低,语速忽快忽慢

没有适当的过渡痕迹,在演讲中过于突兀的声音变化会给听众带来不适。

5、快马加鞭

没有间歇,音量高、语速快,使得听众无法获得停顿思考的时机,难以赢得听众的关注。

演讲者在台上看到听众们交头接耳或察觉会场秩序不佳时,应当将演说音量放小,语速放慢,甚至可以停顿一下,切忌提升音量试图盖住场下的喧哗。交头接耳者很少会因为演说者音量的提高而停止议论。相反,演说者音量过高可能会引起听众的反感,所以演说者不妨采取静处理。

当演说者将音量压小后,交头接耳的声音反而变得突出,听众也会自觉停止交流,会场逐渐恢复安静,演说者便可以掷地有声地演说了。这种音量的控制方法被称为“控场技巧”之一。

2. 语速

你是否知道自己说话的速度有多快?我们不帮计算一下,在一段话的开头做个记号,大声朗读一分钟,然后数数读过的字数,一般人朗读速度为每分钟150字左右。

在演讲中,语速和演讲的思路是密切相关的,对演讲内容十分熟悉的演讲者在发表不同的内容的演讲时语速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在说主要思想与难点时总会慢一些,而在说一些幽默笑料和总结发言时就会快一些下面是演讲不同内容所对应的不同语速。

3. 音调和抑扬顿挫

转换音调是改善演讲整体效果的因素之一,但是很多演讲者往往不会充分使用音调和抑扬顿挫。相反,他们总喜欢用一种音调进行演讲,即使演讲内容很容易理解,结果反而显得十分无聊,与拿着一份稿子在台上“念课文”并无区别。更严重的是,这会让演讲者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要传达给听众的思想,因为演讲者的声音变化不够多,无法更好地表达出中心思想的细微差别。而一场演讲的脱稿演讲正是建立在这一点基础上的。

让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尝试一下一个简单的“噢”能够表达出多少种意思。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说“噢”,以此来表示几句话:

  • 现在我懂了。

  • 我不能再等了。

  • 我很失望。

  • 你想让我相信这个吗?

  • 太棒了!

  • 这很精明,但不够光明正大。

  • 小心!

  • 真疼啊!

有经验的演讲者在演讲时会在关键词的表述上非常清晰,尤其是那些语气助词,更是拿捏得当,让听众所接受的思想与他想传达的完全一致,这也是演讲的基础。

4. 节奏

停顿可以起到断句的作用,就如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句号分隔开书面的东西一样,长短不同的停顿把话划分为一个个不同的思想段。随意的停顿会让听众感到糊涂,并且严重影响演讲的质量。

其实,我们还可以通过停顿来强调重点。

例如,当你说完一句重要的话之后进行停顿,就是在告诉听众,这是重点。同时,在很多情况下,适当的停顿比耗费大量的精力解释更能有效的传递你的意思。当然,有些演讲者认为停顿会让他们忘记要说什么,甚至会害怕在停顿时每个听众都盯着自己看(其实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希望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有些演讲者干脆不停顿,并代之以一串“嗯”、“啊”之类无意义的词,这反而是演讲最避讳的东西。事实上,任何一个演讲者都不应害怕停顿,因为从来就没有谁因停顿而被攻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