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掘金新三板之华冠科技:估值最低的新能源股票!

 AIGC部落 2020-04-25

现在新能源概念股票火的不要不要的。

新三板就有一家新能源的上游企业,实力强,大股东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是珠海国资委,但市值仅仅1.5亿。

这会是一个蒙尘的珠宝吗?

珠海华冠科技(OC:871447)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主要从事新能源自动化生产设备及其配套软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相关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电子设备,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锂离子电池卷绕机,锂离子电池制片机,聚合物电池卷绕机,聚合物电池制片机,机械零件,铝电解电容器设备及产品,锂电池专用生产设备。2019年4月18日,公司荣获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授予的“珠海市民营科技企业”牌匾。2019年上半年,公司成功推出可生产针式、扣式等微型电池卷绕设备,可适用于04250、08400、08700、13450、14500、15200、15500、471250、801437、901444等多款型号电芯。

根据调研了解,目前来看,国内电池企业相较于去年,产能扩张意愿更为积极,未来政策落地后,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驱动下,国内厂家扩产节奏有望加快,按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来看,来合计有250-300GWH/5 年的电池增量需求,按照 2.5 亿/Gwh 设备投资额,那么合计为 625-750 亿/5 年投资总额,国内产能扩张节奏将会加快。

2020 年锂电设备需求有望超预期,国内、海外产业链加速。

海外来看,特斯拉 2019 年四季度交付达到创纪录的 11.2 万辆,超于此前的 10 万辆预期,同时,中国区宣传降价,model 3 放量确定性非常强。欧洲区今年由于碳排放考核的严格规定(平均每辆车每公里由原来的 118.5g 降至 95g),我们预计欧洲整体新能源汽车有望翻倍增长,欧洲需求快速释放。根据行业情况,我们预计未来 5 年,海外将会新增 300-400Gwh 电池需求,确定性较高。

2、从国内来看,根据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2025 年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至 25%,目前有效产能严重不足,我们预计国内未来 5 年新增 250-300Gwh 扩产,同时,根据 2020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情况,国内政策层面 2020 年有望超出预期,国内设备需求有望加速释放。总体来看,全球总体合计 5 年将达到 600-700Gwh,以 2.5亿/Gwh 设备投资核算,未来 5 年市场空间将达到 1500-1750 亿。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的日渐临近以及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取消,海外电池龙头在国内建厂的意愿逐步增强。同时,随着欧美一线车企对新能源汽车投放力度的加大,海外锂电池扩产项目也急剧增多。对于国内锂电设备厂商而言,面临国内市场扩容及“走出去”加速的双重机遇。

伴随着欧洲需求、特斯拉的增量需求,我们认为今年产业链有较大机会。锂电池设备处于电池产能释放的前周期,锂电池设备将提前于下游释放订单以及业绩,且电池设备主要厂家集中于国内市场,竞争格局较好。根据特斯拉、欧系车产业链的情况看来,目前主要受益电池厂家为 LG、宁德时代、Northvolt 等,其余还有包括孚能、BMZ 集团等,目前来看,先导智能、杭可科技、赢合科技等均已经走出国内市场,走向全球市场,打进了包括 LG、三星、

NORTHVOLT 等供应链,锂电设备龙头企业有望迎来订单、业绩快速增长时期。

过去五年,我国 国产 锂电设备市场规模实现高增长 ,由 由 2014 年的 75 亿元,增长至 2019的 年的 206 亿元,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2%。。

推动因素有两个:

一是下游 动力 电池厂产能 、产量 扩张 ;

二 是 国产化替代程度不断加深。。

下游动力电池厂产能产量扩张,带来设备需求。据高工锂电调研数据,2014 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为 30GWh,其中动力类出货量占比 15%,消费类占比 78%;2018 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为 102GWh,5 年间增加 3.4 倍,5 年 CAGR 达 28%,其中动力类出货量占比 64%,消费类占比 31%。2018 年的电池出货量比 2014 年增加 72GWh,其中动力类别增加 61GWh,贡献 84%,消费类别增加 8GWh,贡献 11%,储能增加 4GWh,贡献 5%。

国产化代替程度不断加深。2014 年,我国锂电设备整体市场为 75 亿元,其中国产设备份额为 38 亿元,国产化率约 51%。2018 年,我国锂电设备整体市场为 206 亿元,同比增加 18.2%,5 年间增加 2.75 倍,5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2%;其中国产设备份额为 186 亿元,国产化率达90%,5 年间增加 4.9 倍,5 年 CAGR 为 37%

预计 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动力电池新增产能为 110GWh、170GWh、45GWh,按照动力电池单 GWh 需要 2.5 亿元设备投资测算,国内锂电设备投资额预计为 275、425、112 亿元,以 2018 年国内锂电设备市场总规模 206 亿元计算,2019 年、2020 年同比增速分别 33%、55%。

早期 , 国产 设备商收入的驱动力是设备的底价;目前,随着 国产设备 逐步提升, 国产 设备商收入的驱动力是设备的性价比 。全球锂电设备企业主要来自中、日、韩三国。日韩锂电设备企业起步早,专业分工较细,受益于先进的基础机械加工能力,其产品技术优势突出,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速度快三个方面,但价格昂贵。我国锂电设备起步于低端市场,一开始设备精度差、自动化程度低,通过低价拿市场。在动力锂电需求爆发的年代,我国锂电设备企业成功抓住历史机遇,奋发图强,不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使得国产设备经历了从手工到半自动化到自动化的超越,设备精度、速度也不断提升。自动化方面,目前先导智能提供给客户的模组产线自动化率最高>96%,PACK 产线自动化率最高>50%(30JPH),处于行业领先。

选取技术难度最高的涂布机、卷绕机进行对比, 目前国产最优秀的锂电设备产品 性能 已达到日韩同行的水准。根据高工锂电数据,从单个设备价格来看,涂布机、卷绕机因技术难度大,单机价值量最高,均占整线投入的 28%左右。国产锂电设备在大陆售后响应速度快,同种类型的国产设备价格一般仅为进口设备的一半,性价比优势不断显现。根据高工锂电调研数据,若采用国产设备,每 1GWh 的锂电池产线需要投资约 5-6 亿元,其中设备成本约 2.5-3.6亿元;若采用进口设备,则设备部分成本约 4.8-5.4 亿元。

锂电设备是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一系列设备。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 可分为前道、中道、后道三部分。前道工序为电极制片,即正极、负极的制作;中道工序为电芯装配,即将电解液注入锂电池;后道工序为激活检测组装,即密封、质检、分选阶段。

1、 、 前道工序 —— 电极制作:匀浆(搅拌)→涂布→烘干→辊压→分切

搅拌是将活性材料(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材料 NCM 或 NCA 等)、溶剂等通过真空

搅拌机搅拌成浆状,力求均匀、控制粉尘,对混料步骤、搅拌时间等有较高要求。

涂布是搅拌好的浆料以均匀的速度抹到铜箔(负极载体)、铝箔(正极载体)上,以制作正极、负极。涂布需要保证正极、负极的厚度与重量一致,没有粉尘、杂物等混入。烘干的目的是将溶剂挥发出来。

辊压是通过辊,将附着有正极、负极材料的极片进行碾压,让涂覆的正负极材料与铜箔(正负极载体)更加紧密,提升电池的实际能量密度,也可进一步保证正极、负极的厚度一致。

分切包括极耳模切与分条。极耳模切是将压好的极片切割成导电极耳。导电极耳是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通俗称为电池正负两极的耳朵,是电池充放电的接触点。分条是将压好的极片根据电池的尺寸进行切割。如特斯拉使用的 18650 电池,是指直径为 18mm、长度为65mm 的电池,最后的“0”代表圆柱形电池,则在生产 18650 电池时,应按照最终电池的尺寸,分切极片大小。极耳与正负极分切好后,还要进行点焊,将极耳焊接到正负极上。分切要求管控毛刺,由于锂电池的内部构造十分精密,正极、负极若毛刺过长,可能会扎穿隔膜,导致正负极直接接触(即短路)。

2、 、 中道工序 —— 电芯装配:卷绕或叠片→入壳→点焊或封装→注液或焊盖帽

卷绕与叠片的目的均是将制作好的正负极片、隔膜组合起来,是完全相互替代的工艺。卷绕是指以卷绕的方式排列正极片、负极片、隔膜,叠片是将正极、负极、隔膜一层层叠起来。

卷绕型工艺应用时间长,技术成熟、速度快、效率高、电芯一致性有保证,但对涂布要求高,且要求极片层有一定的弹性,否则在弯折处易脱落或断裂。叠片尺寸灵活、内阻比卷绕低(如

采用同样材料)、内部散热性优良,可制作成各种形状的电池。

入壳是卷绕或叠片的下一步工艺。锂电池的包装分为两大类,一是以铝塑包装膜作为包装材料的软包电芯,二是金属外壳电芯,一般使用钢壳或铝壳,也有部分特殊用途的电芯采用塑料外壳。软包电芯采用热封装,而金属外壳电芯一般采用焊接(激光焊)。

点焊是将极耳与外壳焊接,封装是将铝塑膜预留的用于密封的封头部分加热,使得熔化黏合在一起,再降温以固化黏结。

注液将电解液注入到点焊好或封装好的电池中。注液后焊接好盖帽,锂电池电芯到此步已

制作完成。

3、 、 后道工序 —— 化成→分容→检测

化成是给予锂离子电池的第一次充放电、形成稳定 SEI 膜的过程,使电池具有充放电能力。

组装好的电池,第一次充放电时,会在负极石墨上形成一层 SEI (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膜,该层 SEI 膜是负极嵌入锂离子的结构。而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原理即为锂离子在正负极的嵌入与脱离,因此,SEI 膜的形成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而言至关重要。

分容为将生产好的锂离子电池根据不同的容量,挑选出来,以保证组成电池包的电池其电

容量具备一致性。分容包括将化成好的电池进行恒流充电、恒压充电、静止、恒流放电等,测试多次循环充放电后的容量和电压情况。由于分容与化成原理相近,故化成、分容多在一个设备内完成。

检测包括 X-ray 检测、焊接质量检测,绝缘检测等,是锂离子电池的最后一道工序。

华冠科技在锂电池生产的制片和卷绕环节研发出了规格齐全、性能完善、效率一流的电池卷绕机、制片机产品线,公司目前生产的制片机、卷绕机、制片卷绕一体机、热压机、叠片机、芯棒式电芯卷绕机、刮片机、套管机、CCD 极片检测机以及电芯输送机等一系列锂电池生产设备,以及多种规格的整套电容器设备生产线,在行业内享有良好口碑,并与国外 200 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国产锂电设备厂商有两种竞争策略:

一是专注于细分单品 ,目前重要单品市场份额集中

度较高。2018 年,涂布机 CR5 超过 60%;卷绕机中,先导智能占据 60%。单品上看,新嘉拓、浩能科技、赢合科技的涂布机,先导智能的卷绕机的性能为同类国产锂电设备的佼佼者。

二是凭借单品设备积累的深厚技术实力和客户资源, 跨品类、跨工序扩张 。目前国内提供跨品类设备的厂商有先导智能(整线自产率高达 95%)、赢合科技、科恒股份、大族激光。

根据高工锂电数据,目前锂电池产线中,前道、中道、后道设备成本占比分别为 30-35%、30-35%、30-35%。

国产 锂电设备 有 三 个特征:

i) ) 属于非标品,根据客户的需求研发定制 。设备的定制化来自于下游锂电池的定制化。锂电池本身形状多、尺寸差异大,形状主要分为圆柱型、方型、异型。圆柱型锂电池是最好标准化的,动力圆柱型一般以 18650/21700 为主。“18650”中,“18”指直径为 18mm,“65”指长度为 65mm,“0”表示为圆柱型电池;“21700”指直径为 21mm,长度为 70mm 的圆柱型电池。标准化的圆柱型电池在动力电池中,装机量连续大幅下滑。根据 2017 年圆柱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约 12.57GWh、2018 年约 7.11GWh、2019 年 1-10 月约3.27GWh,装机量连续大幅下滑。从下游电池商的角度来看,各家电池厂的产品型号多、厂家间产品型号尺寸差距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航锂电、多氟多分别拥有 17、46、8、10个不同型号规格的产品,且提供定制化服务。电池商对产线需求不同,使得锂电设备呈现定制化特征。

ii) ) 客户粘性高, 电池商 不轻易更换 设备商 。由于设备对于电池产品的良率有重要影响,以及设备的定制化特征,设备商要经过多个环节、长周期认证,认证成本高,电池商不会轻易更换主要的设备商。

iii) )在 毛利普遍维持在 30-45% 左右的较高的水平。较高毛利水平一是来自于定制化;二是来自于设备的重要性,锂电设备精度、自动化提升的过程就是电池厂生产电池的良率提升的过程,设备速度、自动化提升的过程就是电池厂产能提升的过程;三是来自于设备折旧成本在电池生产成本的占比不足 20%。电池商的营业成本由直接材料、人工费用、设备折旧三大块构成。2018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的直接材料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 83.58%、77.37%、74.34%,人工费用+设备折旧约 20%左右。压价设备对电池商平均成本下降贡献有限。

锂电设备商的竞争核心在于:

i) 技术壁垒 。锂电设备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综合运用机

械、材料、电子、自动控制等技术,不同核心设备间技术差异大,技术迭代快。技术壁垒导致了锂电设备行业的两个现象,一是专注于细分核心单品的设备商持续获得订单,如璞泰来旗下的新嘉拓、杭可科技、科恒股份旗下的浩能科技,收入、利润情况稳定在较好水平;二是整线设备商的新开发的核心设备各项指标优良,但距离国产顶尖水平有差距。

ii) ) 资金实力。锂电设备为订制品,在接到客户订单后,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化生产,再发货到客户处,进行安装、调试、产能爬坡等步骤。一般在合同签订后,6 个月内可完成设备的生产,6 个月内可完成客户处的安装调试及产能爬坡。锂电设备行业的付款模式一般为3331,即合同签订后,客户先预付 30%的定金,发货前再付 30%,验收合格付 30%,验收合格 365 天后无异常付 10%。锂电设备的回款周期较长,这也导致资金实力成为锂电设备商竞争的壁垒之一。

iii) ) 客户积累。锂电设备的客户粘性高,叠加下游格局集中度高,导致未进入优质电池商供应链的设备商面临较大生存压力。2014 年,宁德时代、比亚迪作为头部电池商,共同占据36.3%的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而 2019 年上半年,两者加起来共同占据 70%左右。下游电池商集中度高,叠加上客户粘性,使得未与优质客户建立合作的锂电设备商艰难求生。

从以上产业链与竞争格局等情况,可以发现,华冠科技其实有几个大的风险点:

1、竞争激烈

在卷绕机领域,面临着先导智能、赢合科技、诚捷智能、吉阳等国内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国外有日本皆藤、CKD,韩国Koem、PNE等实力强劲对手。

尤其是先导智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

下游锂电池池厂商对设备一致性要求越来越高,电池企业采购模式逐渐从单机采购转向分段或整体采购。设备企业在优势领域获得认可后,具备整线能力的优秀设备商更容易拓展客户,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整线布局是锂电池设备行业的发展趋势,具备实力的公司正在加速布局整线能力,预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可以生产所有阶段工序所需的设备,具备少有的整线能力。

在动力电池后补贴时代,动力电池降本增效至关重要,而稳定性及良品率更高、自动化效率更高的整线生产设备及一体化设备能较好满足动力电池企业降低成本的需求。具备整线能力的企业具有显著优势。

只聚焦单一几个产品领域的华冠科技,面临着非常不利的竞争格局。

2、市场空间并不大

整个锂电设备市场空间在300多亿,每年的新增也就100多亿。分到中段也就几十亿,那么再分到卷绕机,市场空间就只有20-30亿左右,其中还有大半被先导智能抢走。

华冠科技能拿到的份额微乎其微。

华冠科技的营收在1亿多,还没有突破2亿。比较理想情况下,营收可能也就最多达到4亿多。

一个企业的市场天花板小,估值自然要大打折扣。

3、上游客户集中度不断提高,议价权削弱。

据电池中国,2019 年 1-10 月动力电池累计装机 52.67GWh,同比+20.77%。其中,宁德时代 1-10 月累计装机量达 24.22GWh,市占率由 2017 年的 29.4%上升至 2019 年 10 月的51.7%。2019年CR3电池企业市占率上升至74.6%,CR5上升至79.35%,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这对于电池的上游厂商来说是个坏消息,意味着议价权的削弱,从而导致毛利率和净利润的下滑。

4、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2019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净额为8,152.17万元,占当期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41.39%。公司账龄在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为5,326.63万元,占当期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65.34%。由于应收账款占用了公司较多的资金且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余额占比较高,若不能及时收回可能影响公司现金流量、资金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率。

不过,根据公司2019年半年报,营收和利润大幅增长。

预计2019年净利润至少3000万,PE只有5.4;当前净资产1.37亿,PB为1.2左右。虽然有各种风险,但是这个估值也极其低,这应该是估值最低的新能源股票了吧!再考虑到公司的大股东背景可靠,还是可以考虑小仓位介入一下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