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上个世纪中叶,以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提出了关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的理论。他们认为从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的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历史阶段,在此时段的北纬30度左右的地区,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文化成就异彩纷呈的时代。包括孔子、老子、柏拉图、苏格拉底、耶利米和释迦牟尼在内的众多人类精神导师均诞生于这段岁月里。 “轴心时代”(the Axial Period)是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提出的重要概念,认为在公元前数百年的时候,人类至今赖以自我意识的世界几大文化模式(中国、印度、欧洲)大致同时确立起来,从此,“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归,或者说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的动力。”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而在东方的中国,也先后出现了像老子、孔子、孟子这些伟大的圣人智者,建立了自己的核心思想体系。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早期人类文明远隔千山万水,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层面出现了“共振效应”。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由于人类历史的极端复杂性,各个地区的历史条件千差万别,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文化价值观念又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是神的人化,在东方,则是人的神化。中西方文化都在经过“轴心时代”有了一个大的转型:西方由此导致了文化的更进一步神学化,进入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时代;而中国则由此导致了文化的世俗姿态,“独尊儒学”的传统基本上是世俗化的。 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即将出现。世界各民族、各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会要求发展其自身的文化,新的“轴心时代”世界文化发展的状况将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在相互影响下形成多元共存局面。古典时期少数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众多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什么』 一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的文化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舞台:不管是出身尊贵还是落魄士者,不管是出身名门还是贩夫走卒,不管是白发苍苍还是稚龄童子,只要有才干,有想法,都能封侯拜相得到重用一展才华。苏秦、张仪、管仲、范雎都是平民出身,老的更有百里奚,少有天才甘罗十二岁拜相。 改 革与争霸战争并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著社会状况。可以说,春秋每一位霸主的出现都是改革的结果,战国七雄之所以能并踞中华大地,也是不断革新的结果。原因是,称霸战争需要以政治经济作为后盾,进行改革是迅速提升诸侯国实力的必要手段。从春秋到战国,是改革接着改革,战争连着战争,在改革中国家强盛,在战争中国力受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发展进步的。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动荡和战乱时间最长的一段时期,可是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我国文化发展最为丰富的时期,以至于每当提起这一时期,人们首先的印象便是这一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文化竞相开放的情形。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丰富的文化思想最终汇聚融合成了今天博大精深,既包容又开放的文化传统。这一时期的百家思想几乎对我国各种活动,政治、文化、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强大的影响。翻开历史,随处都能找到它们的踪影。历史发展到今天,两千多年过去了,虽然我们的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变化,可是很难有同这一时期相提并论的文化繁荣时代。 开启精彩 你在阅读上花的每一秒 都会沉淀为将来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