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作品中,芭蕉代表一种娴静的美丽,一种孤寂的味道。 如果你依然无感的话,不妨试想一下:在一个空虚寂寞清冷的夜晚,一个孤独旅者如同败狗一般无助蜷缩在床上被中,而外面淅淅沥沥下着夜雨,一点一滴击落在芭蕉的大叶子上,那滴滴答答的撞击声是不是每一下都会击中旅者的心扉、生发他的离愁与情思? 芭蕉 所以芭蕉正是这样一种充盈着“寂寞之美”的植物,尤其是和“三更”、“夜雨”、“梧桐”等搞在一起的时候,那一种寂寥和惆怅,实在是可以教人心疼一秒钟。 可是为什么还有“梧桐”呢?因为梧桐与芭蕉在寂美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啊!比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比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梧桐 好了,话不絮烦了,下面我们就在诗歌之中来细细体味一番芭蕉君的文学韵味儿。 1、李商隐 《代赠》: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芭蕉叶未展)丁香结(丁香花未开),同向春风各自愁。”~我欲上楼玉梯绝,男欢女爱未可求。 丁香花 2、杜牧 《咏雨》: “连云接塞添迢递(遥远),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这就是典型的:夜雨滴落芭蕉上,淅淅沥沥不能眠! 3、李煜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郎君出征在塞外)。 云(乌云美发)一涡(一头),玉(玉簪)一梭(一支)。澹澹(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皱眉)双黛螺(黛螺描眉,借指美眉)。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棵),夜长人奈何。”~这是一首美妇思夫词,帘外的芭蕉,冷清的夜雨,构筑成她的不眠之夜。 4、耿玉真 《菩萨蛮》: “玉京人去(丈夫上京可能是-考试、做生意、告御状去了:)秋萧索,画檐(屋檐)鹊起梧桐落(秋景)。 欹(倚)枕悄无言,月和(伴)清梦圆(梦中有团圆)。 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捣衣声)急。 眉黛小山攒(愁眉),芭蕉生暮寒。”~芭蕉透出浓浓一股孤寂味。 5、林逋 《宿洞霄宫》: “秋山不可尽(美景看不完),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点缀)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分散着乱叫)。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可见洞霄宫中多芭蕉! 6、蒋捷 《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酒帘招摇)。 秋娘度与泰娘娇(吴江佳景: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调弄银字笙),心字香烧(点燃心字香)。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光荏苒,漂泊的旅者一心思归! 7、方文山 《青花瓷》: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里的“芭蕉骤雨”倒是一点不见寂寞,却见十分生趣,实在是超级有创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