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不能罗志祥,唯独这件事,建议你做个“渣男”

 文案喵大大 2020-04-25

近罗志祥的“分手门”事件,网络上很多人调侃:

“但凡我的时间管理有罗志祥做的一半好,也不会至今还是一条咸鱼。”

做人不能罗志祥,唯独这件事,建议你做个“渣男”(这份海报的主笔是谁?大写的服)

无论我喜欢的小猪多么幽默风趣、多才多艺,单就对女孩9年青春的不痛不痒的交代这一条,就足以让我脱粉。

不过,八卦归八卦,一切都会过去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不齿,但是谨慎对别人的过失口诛笔伐,除了浪费自己的时间、情感之外,并不能改变事实半分。

这个时代一切发展得飞快,半年之后,哦不,一个月后,这件事一定都会被大家淡忘,我们依然要操心柴米油盐的日子。

世界变化太快,明星分分合合会很快被淡忘,而城市每天一个样子,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今天学的东西明天可能就过时了。

更多的时候,我们被浸染在时代焦虑的底色里,时不时被心浮气躁的感觉袭击,每天忙忙乱乱,却好像也什么都没抓住,好像稍微一恍惚,有些机会就失去了。

与其对着八卦当键盘侠,不如思考一下,该如何在这个时代,让自己从容又持续地成长?

俞敏洪老师在《跃迁》的分享开篇分享了三个观点:

1/先慢下来,想清楚了再去做。

2/一定要阅读。

3/用投资的心态看待人生。

深以为然。

不过,第1条和第3条因人而已,不过第2条却有简单可复制的方法,帮助我们真正从容、持续的成长。

如何阅读才高效?



一、渣男式阅读法

读了200+本书,除了练出快速鉴别好书的火眼金睛,同时解锁一个高效读书法——“渣男式阅读法”。

就是每读一本书,我会刻意同时带上好几种目的。

比如看《跃迁》这本书,并不只因为没读过而读,俗称“扫盲”,也不只是为了学习一堆理论,掉书袋子。

我会把自己一直求而不得的点:读书笔记+写作提升+教学(如何更好地教别人写作)结合起来学习。

这样,读一本书的时间,做了三件事,以向作者提问求证的方式,帮自己解决了三个问题。 

每读一本书我都这么做,消化吸收之后,日积月累向「如何做读书笔记」、「写作提升」、「写作教学」三间房子里,装满行之有效的方法、案例、素材、技巧。

输出倒逼输入,输入内化吸收,以教为学强化,三者相互循环,互相补充,搭建起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框架,一举三得。

 我把这种阅读叫做:解决问题型阅读。

这个闭环旨在标注出每次阅读的目的地,不过在阅读过程中,想要真正高效,还需要具体工具的支持。

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三三三法则」。

二、阅读的「三三三法则」

3个问题,以终为始,提高阅读投资回报率;

3个工具,做好读书笔记,促进知识内化吸收

3步方法,提升输出能力,以教为学

正如开篇俞敏洪说的「投资」观点:我们所花费的时间、精力、注意力等,某种意义上看都是一种投资,并不是简单地花掉。

既然是投资行为,就要考虑如何尽可能多地取得回报,最好是成倍的回报。

1、3个问题,提高阅读投资回报率

为了获得最大阅读投资回报率,我建议你打开一本书之前,问自己这3个问题:

· 通过这本书,我想得到什么样的答案?

· 作者的行文结构,也就是如何表达的?

· 这么写的目的是什么,对我有何启发?

三个问题的目的,旨在告别读书中只求速度的“战术勤奋”,用“战略勤奋”提高效率。

1)我想得到什么答案?

带着问题读书,就好比搭着梯子爬墙,只有梯子搭对了墙,努力爬才有意义。

Tips:“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我会先看大纲,看整本书的谋篇布局,也就是要纵观全局,把大概内容都理清楚了,再下手去读。

在精读过程中,又时刻记着一开始的三个目的,为我想得到的答案服务。

读《跃迁》我想得到什么答案?

· 是什么:成为高手需要什么技术?

· 为什么:我和高手之间还差什么?

· 怎么样:如何做能拥有这些能力?

找到“成为高手的技术”是我的阅读的核心动机,明白“我和高手之间差什么”是我衡量目标之间的现实差距,“如何做拥有这些能力”是我的行动触发器

行为发生公式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动机,能力,触发器三者的合力。

B=MAT,即行为Behavior=动力Motivation+能力Ability+触发器Trigger,要发生一个行为,需要三者同时满足。

所以三个问题帮我解决了从“读书”做到“用书”,一本书解决一个问题,升级一次认知,拔高一次能力。

  

2)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阅读不仅看字里行间,还要看谋篇立意,好书之所以是好书,不仅在于他的思想深度,还在它的行文结构。

好书像美人。

有的书在干货多,像任素汐,外表标准但不出众,但演技很强;

有的书胜在结构巧,像舒淇,五官不好看,但长得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有看头; 

有的书胜在思想深,像徐静蕾,演戏、导演、出书、唱歌,很多女人的精神榜样;

顶尖的好书则都占全了,像志林姐姐,岁月从不败美人。

  

看书可以像研究如何变美一样,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Tips:“全面”和“部分”

我会在读完一个分论题之后,返回去看作者的论点、提供的论据,和论证的方法。

从中不仅会看到作者的思考过程,还能为「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服务。

《跃迁》的论点有五个:

成为高手要有暗箱;要懂幂律分布,头部效应等高手战略;要联机学习、做知识IPO要有破局思维;要做内在修炼。

在这个时代仅凭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先理解时代的趋势,要懂得借时代的势,借平台的势。

就像让李佳琪火起来的除了他自己,更多的力量是时代趋势,是淘宝平台的主推、资源倾斜。

3)作者的目的是什么,对我的启发?

作为资深生涯规划师,通过系统回答解决人们「努力和回报不成正比的困惑」,也就是打破「高勤奋努力,低人生效益」的怪圈,揭秘牛人认知,帮助更多人看到趋势、理解规律、升级心智、自我跃迁——不仅传递成为高手的认知,更传授成为高手的技术。

因此我明白,答案是存量,问题是增量,会提问才能正确思考,才能更快成长。

23个工具,做好读书笔记,帮助知识内化吸收

上面的「三个目的」和「三个问题」帮助我规划好阅读的方向,阅读过程中的路线,要快速帮助自己达成内化,我还需要工具的协助,这个时候我会用到三个工具:

1)番茄钟:专注、高效

读书要专注,哪怕是利用碎片时间,也要尽可能专注,提高效率,番茄钟是个很好的工具。

  

2)关键词:提炼、总结

看的过程中随时提炼,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思考、感悟总结方法,边读边消化吸收。

3)摘抄:捡金句、挑概念

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段落的核心,也就是《跃迁》里说的“知识晶体”,金句是点睛之笔,捡出来,不仅可以帮助理解内容,后续还可以当做写作素材。

33步方法,提升输出能力,看过就能教

输入的同时我会思考如何内化,内化的同时我会同时思考如何讲给别人听,让别人听的明白,并可以快速上手,即学即用。

这个过程中,我的核心竞争力就凸显出来了:方法可视化、复杂简单化、理论工具化、工具流程化、流程可复制化。

我要做的就是通过读书提升输出能力,这时候会用到3个方法:

1)再举一个例子

作者会就论点举例论证,我会继续寻找同样能够支撑这个论点的生活中的例子,放到旁边,作为延伸,丰富案例库。

2)再写一个答案

我会就作者的论证过程,另外试着得出一个自己认为的结论,丰富自己的认知库。

3)再重头读一遍

一般一本好书,我会一次读两遍,比如这次的分享是我为自己读第二遍画的地图,这一遍我会就书的核心内容,复制出成为高手的工具表、流程图。

另外,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好书会常读常新。

至此,我的三个目的达成:

把读书笔记做成了分享——知识产品化。

拆解出写作结构和技巧——理论可视化。

总结出教授别人的方法——能力服务化。

这份「渣男式阅读」指南你get到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