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接触保险的我一直在想,与银行证券相比,同为金融三驾马车之一,为什么大家对保险业的评价这么差。如果说造假欺诈,那证券行业也好不到哪儿去,股市连年低迷,上市公司欺诈上市,财务造假,如果说造假,獐子岛的扇贝都跑了不知道多少次,韭菜割了一波又一波,但很多人只不过是擦干血泪,重新杀进股市。 为何对保险业就如此鄙视?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因为走心程度不一样。同样造假,上市公司最起码还知道粉饰一下,没爆雷之前都是人模人样的。 反观保险业,虽然也知道装扮下,但在这方面明显走嘴不走心,比如保险公司常用的标准普尔象限图,很多客户都能挑出毛病来。按照这个图,家庭资产的四五成都要投入保险中,那么问题来了,各位卖保险的又买够了吗? 但实际上此存款非彼存款,这里的存款一般指的是央行对下属银行的存款,此处普及一下,各国央行是负责管理下属银行的政府机构,比如制定相关银行政策等,不负责个人业务。在中国,央行就是人行,记得原来在银行上班的时间,经常有客户表示某某银行太差,自己要去人行存款,人家真的不办理个人业务的... 按照银行管理规定,央行下属各家银行机构在吸收存款以后是需要把一部分资金存入央行,也就是存款准备金,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防止发生挤兑等风险。这个存款准备金央行会有一定比例要求,而有的银行资金量大也会把自己多余资金存入人行,就成了超额准备金。这些钱放在央行也是有利息的,当然银行和人行之间还有其他资金往来关系,这里就不再多说。 既然银行在央行有存款,那么央行就可以根据经济实际情况决定商业银行在央行这笔资金的要求。当发展过热,央行就可能采取提高准备金比例,提高这部分存款利息,吸引银行资金回流,不要再大幅度向外放贷。2010年,为了抑制房价过高就采取过提高准备金利率的方法。 反之当经济低迷,投资不振,银行不愿向外房贷的时间,央行就可能降低存款准备金利率,降低在央行存款利息,严重情况下可能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利息就为负数了,目的就是倒逼银行向外放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时,就形成了传说中的存款负利率。但这里指的是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而非普通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 别急,我知道有人要拿瑞士银行说事,所以我凭借我CET6的渣水平,专门上瑞士银行官网溜了一圈,拿到了以下数据。 上图是下载的瑞士银行个人储蓄存款利率表,自2019年11月1日生效,可以看到最低也就是不给利率,负利率还真没有。当然我也看到网上所传的说针对1000万瑞郎以上是负利率,也有一说是200万瑞郎,按照现行汇率,一瑞郎等于1.03美元。按照这个标准,你最起码也要有200万美元以上资产才能赶上负利率,但两百万美元,与大部分人也就没啥关系了。 而且暂时也没看到这个负利率的直接证据,如果谁看到了,可以给我说下。 实际上网上流传的负利率国家针对的都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针对个人存款可能利率很低,但还真没有说直接就负的。事实上,如果哪个国家突然来个个人存款负利率,大概率就会发生严重的挤兑危机,这就不是个小事了。 所以喽,即使各位要宣传某个概念,也得自己想想真假吧,别直接赤膊上场,最后不但贻笑大方,也影响外人对整个行业的认知。 |
|
来自: 新用户84259150 > 《保险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