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鸾钗

 古风沐沐 2020-04-25

九州有鸟,其名青鸾,传闻此鸟,促结良缘。

整个平康坊最出名舞姬当数玉奴。玉奴姑娘生的很美,明眸皓齿,肤白胜雪,极擅劲舞。掌柜的得到了这么一件宝贝自然是小心翼翼的侍候着。平康坊最讲求两样东西,一是挥金如土,二是声名在外。只要银子给的足,只要名声够大,什么样的乐子都能找得到。因此文人墨客、富商大贾并着好些世家子弟都是平康坊的常客。

京城柳家,以商起家,到了这一代经营着一家不小的古玩店。柳家的老爷子望子成龙,一心盼着家里出个读书人,为此特地让家里两个小子出去游过学。行了万里路,柳大公子的学问大有长进。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有柳大少爷这样的人物,自然也有爱玩爱闹的柳家二少爷。柳二少爷对读书一事兴致寥寥,就爱跟着世家子弟厮混,气得柳老爷没少请家法。

这天,柳二少爷又开始央求大哥帮自己溜出去玩,说是王小侯爷请了平康坊最出名的舞乐班子,张罗着给他娘过寿。禁不住弟弟死缠烂打,柳大公子打着给王家祝寿的名义带着柳二公子出了门。王家不愧世家大户,一场宴会光是布置的花卉就有好几株洛阳的名种牡丹。既是最好的舞乐班子,自然也少不了请玉奴姑娘上场助兴。

一场舞下来,轻盈矫健,珠翠作响,叫人眼花缭乱,一举将气氛推上高潮。看着身旁的弟弟连连叫好,柳大公子哭笑不得,连着摇了好几下头。好巧不巧,正好被玉奴瞟到,心里没来由上了火,自从当了这平康坊第一的舞娘,向来只有别人好言好语相请的份儿,这姿态的还是头一回见。

寿宴之后,柳二少爷突然发现自己不受待见了,不仅舞坊再也进不去,平常相好的哥们也不太乐意带着自己出去闹了。多方打听才知道是自己那个榆木脑袋大哥惹了这么一出。自家大哥惹的祸事自然要自己摆平,流水般的银子进了掌柜、小丫鬟的口袋。几番下来,玉奴也不好再摆着脸色。只不过二公子好奇得很,第一次见面的两个人怎么就互相看不顺眼,变着法儿在自家大哥面前旁敲侧击地打听。

一个月后,京城平地惊雷。外使将要进京,据说还带来了本国最惊艳的舞姬,势要一较高下。这下整个京城都忙活了起来,到处寻找合适的舞姬以备推荐,玉奴自然也是热门人选之一。可玉奴自己却对此事很不上心,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她才懒得掺和。几番争论下来,还是劲舞的轻快矫健更合圣意。于是这人选自然落在了玉奴身上。

为了这事,玉奴心烦意乱,一连好几天不愿见人。眼瞅着自家弟弟这几天忙里忙外,柳大公子只得亲自到库房寻出一本舞谱。“拿去试试吧,权当为我上次的冒失赔罪。”本朝初时,公孙氏以舞剑闻名天下,后年迈,著舞谱以传后世。

一见能解燃眉之急,玉奴自然也不再计较。只因书谱乃早年间之物,少不得请教柳家公子,这事儿自然是落在了柳大公子身上。玉奴本性爽利,只因第一舞姬的名号少不得添了几分傲气。几番往来,惊叹于柳大公子的博学,倒渐生几分相惜之感。

转眼之间,使团抵京。这日练舞完毕,玉奴开口道:“久闻柳家以古玩起家,不知可有合适的相配饰物,以配此舞。”

柳家公子知道玉奴这是在投桃报李,不管之前如何,经此一舞,柳家铺子的名声必然远扬。柳大公子思索片刻,取出了一个锦盒。玉奴好奇,打开一看,是支鸾钗。

鸾作飞天之态,口衔明珠,其尾似用真羽镶嵌,丝丝分明,隐约还泛着一层青光。“姑娘舞剑,须得保持轻盈矫健,此钗轻便精巧又不失华丽,姑娘以为如何。”玉奴莞尔一笑,“甚好。”两日之后,外使觐见,一曲剑舞完毕,外使闭口不提献舞之事。

献舞事毕,玉奴也有了喘口气的机会。仔细整理好钗和舞谱,玉奴带着谢礼登了柳府的大门。很是不巧,今日柳老爷正好在家。起先,柳老爷还含笑应和,后来打开盒子瞥见了钗却是闪过了一丝惊疑之色。

柳老爷混迹商场多年,外人面前自然是不露声色,可是柳大公子一向善于察言观色,自然是将父亲的神色收入眼中。果然,柳老爷一边咕哝着什么一边将东西收进库房的最深处。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古玩店的生意因之前的一舞也算是热乎了起来。太平盛世,人总是偏爱文雅风流。可第一舞姬的名头却渐渐生了变故。一年以来平康坊新人辈出,玉奴力不从心,学不得新兴的轻歌曼舞,竟也能时不时落个清闲。

从前的柳二公子连个影子都看不见,倒是偶尔能与柳大公子闲话家常。“若论上下打点,经商之道你远不及令弟。只是令弟年纪稍轻,还需历练。”柳大公子深以为然。“两日后,我就要南下了,此去一别不知何日能再见。”玉奴自知年纪稍长名头即将不保,决意趁现在离开。

深夜,柳大公子思来想去,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两日后清晨的京郊,柳大公子送别玉奴,手里捧着个锦盒,里面装着的正是当日的鸾钗。“故人相别,权当留个念想。”玉奴先是一怔,继而爽快的收下,“日后若能帮得上忙尽管来寻”。

玉奴的离去很快就被新的乐子冲淡,似乎谁也不记得京城曾有这么个人物。

柳二公子还是和之前一样四处交友,整天往外跑。据他打听回来的消息,再有半个月就是宫里老太后的整寿。这几年风调雨顺,万事兴盛,当今圣上似乎是要好好操办,以尽孝道。

柳大公子不解,皇家与吾等小民能有什么瓜葛。二公子却笑道若是能找得那么一件称心的寿礼借着哪家王侯贵胄的手送出去,自然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除此之外,二公子心里还惦记着要干一番大事业给自家父亲瞧瞧。读书能有多好,柳家以商起家,不要忘了本行才好。

据圈子里各府小公子的说法,老太后很小的时候就进了宫,规行矩步,从无犯错。到了亲子登基,日子更是顺风顺水。这么大年纪,好东西自然没少见,偏偏不喜奢靡,嫌金银器晃眼。这下子可算是把柳二公子难住了。对着库藏左挑右拣,就是不满意。

到了第三天,终于翻出柄玉如意。这柄如意看上去有些年头,柄首刻着五蝠临门,柄身缠有镂空的枝干,枝干所行之处恰好泛着一丝黄褐色,柄尾则是状如寿桃,一看就是好意头。整个如意清润剔透,触手生温,正是一整块上好的暖玉所制。

柳二公子越看越欢喜,连忙仔细擦拭,小心翼翼从库房中取了出来。有了这么件宝贝,柳二公子开始盘算买家,当然这事还要柳老爷点头答应。

于是乎,几日之后新贵淑妃母家的陈小公子亲临柳府。宫中淑妃圣眷正浓,陈家欲借着老太后寿宴这股东风谋给陈小公子谋个官职。好不容易寻着这么件宝贝,自然不肯放过。

于是乎,柳老爷连如意的模样都没仔细看就被逼着答应了这事。陈小公子前脚刚离开,后脚柳老爷拽着柳二公子的领子就进了书房,劈头盖脸一顿说教,直言不该掺和皇家的事。

柳二公子不服气,自然回嘴。几个回合下来,老爷子被气到卧床。病中的老爷子前思后想总是放不下心,好在只是一个如意,应是出不了大错。

三日之后,陈小公子传出消息,老太后对如意爱不释手,淑妃娘娘很满意,特意又封赏了银两,由陈小公子领着小厮一路招摇地送至柳府。这几天,柳二公子心情特别好,时不时就在柳老爷身边晃两圈,看得柳老爷和柳大公子啼笑皆非。

不承想,七日之后,一切都成了泡影。寿宴之后,因如意寓意极好,老太后爱不释手,日日舍不得离身。不想长公主进宫陪着闲话家常,对着阳光赏玩时发现如意背面所缠镂空桃枝内侧竟刻着“梓刚”二字。

前朝名匠陆梓刚,每琢玉器必要留名。应诏入宫琢玉,皇帝不许如此,梓刚表面应允,暗自留名于隐秘处以讥讽之。这一柄如意八成就出自当初的那一批皇家玉器。

老太后向来最重规矩,岂能容忍戏弄皇家的把戏,当即宣来淑妃一顿教训。为平太后怒气,淑妃自然推柳家出来替亲弟挡祸。几日后,一纸诏令,柳家家产被封,全家人逐出京城,柳家子弟本朝不予录用。

柳老爷本就在病中,这么一来更是不省人事。柳二少爷到处奔走,平日相好的酒友无一人敢在这个时候去触霉头,只有几个平日里常受恩惠的小厮,偷偷给凑了银两准备送柳家离京。

经历过这一连串的变故,柳老爷最终还是没能挺过去。碍于驱逐令,兄弟二人只能草草了事。经此一遭,柳二公子自觉愧对父亲,连累兄长,誓要重振家业。多番劝解无果,柳大公子也只能同意亲弟去外闯荡。离别的那一日下起了绵绵小雨,对着越来越模糊的城门,柳大公子不知怎的想起了送玉奴离开的那个清晨。

漫无目的地乘着客船南下,不知怎地就到了扬州。三月的扬州,柳絮如烟,繁花似锦。进城一抬眼,几家舞坊正打擂比舞。

江南姑娘大多婀娜多姿,舞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只是那夺魁舞姬的身上怎么都透着一股熟悉的灵动轻巧。柳大公子微微摇了摇头,定是花了眼,径直向城中走去。不曾想,迎面撞着一个姑娘,梳着堕马髻,斜插着一支青鸾钗。

果然,烟花三月,宜下扬州。

原创简介

作者:雨后。喜欢古风,也爱纸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