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西城最美5条街,竟藏半部中国近代史?!您去过几条?

 顺益兴四合院bj 2020-04-25

随着北京街巷治理的深入,胡同越来越整洁

北京市相关单位也应景地评选出

“北京最美街巷”

其中,10条“最美街巷”

咱东西城入选半壁江山!

这5个地方不仅干净漂亮

而且历史底蕴深厚

都说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那小编觉得这5条街几乎就是

半部中国近代史

茶余饭后,跟小编去感受感受吧~

一、西总布胡同

这条胡同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南邻新开路胡同,北靠外交部街,原本与东总布胡同统称为总布胡同,直到清末宣统时期,才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分称东、西总布胡同。

这里在明朝属明时坊,称为总铺胡同,到了清乾隆时期,这里改称总部胡同,属镶白旗,因总政机关营院而得名。

西总布胡同最精彩的章节,发生在清末,那个风起云涌、风云际会的时代。

1900年6月19日,慈禧以皇帝的名义,向西方诸国宣战,同时下令,让各国事务衙门驻京公使二十四小时内离京。

第二天早晨,德国公使克林德乘轿前往总理衙门抗议,行至总布胡同西口时,正遇神机营巡街,率队巡街的章京恩海举枪朝向克林德的轿子,克林德抢先开枪,被恩海躲过,恩海开枪还击,克林德当场被击毙。

克林德

这一事件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演变为后来的“庚子国变”。

后来,恩海被正法,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清廷与八国联军谈判,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的第一条并不是赔款,而是要求中国为克林德立碑。

《辛丑条约》签署现场

1903年1月8日,东单北大街总布胡同西口,浓缩了中国屈辱的克林德碑竣工。

它其实是一座四柱三间七楼的中国式牌坊(也叫牌楼),三块坊心石上镌刻着用德文、拉丁文、汉文3种文字书写的、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达的对克林德之死表示惋惜道歉内容的谕旨。

1919年移至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改建成“公理战胜”牌坊。而这并非因当时的民国政府有多硬气,而是因为一战德国成了战败国所致。

西总布胡同见证了彼时中国的衰微之态,不仅如此,前文提到的 、替清政府签订诸多不平等条约的李鸿章,他的公祠,就位于胡同27号,是一座由大门、前殿、享堂、配殿等构成两进四合院。

中学教科书中的李鸿章,是不容辩驳的“卖国贼”,可同时代的晚辈梁启超却在李鸿章死后感叹“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

而死对头、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则将李鸿章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与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

在“老板”慈禧太后看来,李鸿章有“再造玄黄”之功,是当之无愧的晚清第一重臣。

李鸿章

而在小编看来,李鸿章就如他自己所言,是大清的“裱糊匠”,他赶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结局如何,他确实殚精竭虑尽力了。真正是“年少不知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影视作品中的李鸿章

此外,西总布胡同9号曾为国民党元老李济深、桂系将领李宗仁旧居;

胡同19号是百年老校西总布小学,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曾居住在21号院内,胡同74号为著名画家董希文创作《开国大典》的画室所在地......

这就是如今靠近东单、王府井等繁华商业区的西总布胡同,这里厚重的历史,容易让人深陷其中。而在2018年,经过长时间的环境整治提升,西总布胡同内实现了车辆单行禁停,打造成为了建国门地区首条“不停车胡同”

二、史家胡同

和西总布胡同相邻不远,东起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北邻内务部街。

在史家胡同住过的,有权倾朝野的大宦官,还有富可敌国的大财主,整条胡同随处可见青砖灰瓦,如意雕窗、亭台阁榭、古色游廊,朱漆大门、石刻照壁,可以说是老北京胡同、四合院文化的典范。

1.史家胡同8号

这里曾是黄敬(俞启威)的故居,其妻子范瑾曾是北京市副市长。

2.史家胡同20号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草创时就选在这里,它西邻史家胡同博物馆,规模与博物馆一样大。

1950年,改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史称“老人艺”,焦菊隐、夏淳、于是之等建院元老,都在这里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

3.史家胡同24号

现在是史家胡同博物馆,民国时期,这里是闻名京城的“小姐书房”,主人是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文坛三才女”,“新月派”和五四女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凌叔华。

凌叔华生于京城一个书画世家,父亲凌福彭为光绪末年进士,曾拜缪素筠为师,受过辜鸿铭教育,幼时拜王竹林为师,又师从女画家郝漱玉,在文学创作和绘画方面都有优异的成就。

凌叔华

4.史家胡同51号

这座院落在解放前,原为香港《大公报》的北京办事处,还曾是山东抗日名将李树春中将私邸。解放后,成为章士钊先生的住宅。

章士钊在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总长等职,曾为营救李大钊奔走,也曾为陈独秀出庭辩护,还与鲁迅有过著名的新旧文化之争。

章士钊

1961年,章含之与洪钧彦的女儿妞妞出生,而妞妞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洪晃。

襁褓中的婴儿便是洪晃

5.史家胡同53号

据说,这里最早的主人是史可法,他是明末的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如今江苏扬州也有以史可法命名的道路。

史可法

传说在清末,这里是状元洪钧的宅子,洪钧有个小妾,是中国十大名妓之一,也是历史上“妓女救驾”的女主角赛金花,这又可以和“庚子国难”扯上关系。

洪钧与赛金花

民国时期,这里曾是张治中私邸,他是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张治中

民国末年,这里是范汉杰的官邸,他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学员。

范汉杰

解放后,全国妇联接管了这里,邓颖超、康克清、帅孟奇都曾在这里办公。

邓颖超

6.史家胡同59号

这里曾经是史可法祠堂,同时,也是清代教育八旗弟子的“左翼宗学”,现在是史家小学,堪称北京最难进的小学之一。

史家小学原来是清政府选拔赴美留学生的考场,竺可桢、胡适、赵元任等都是从这儿中榜,得到出国留学的机会。

这些出国留学人士在回国后,多数都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史家胡同是这场教育革命和文化革新的起点。

胡适

三、东四四条

东四是一处宝地,每一条胡同都值得大书特书,“东四十条”就甭提了,北京人谁不知道啊,其实东四四条更是如此。

东四四条5号,与1号、3号一起同为道光皇帝本家绵宜(号达斋)的宅院。该院有三进院落。后来听说大太监李莲英,也曾在这儿住过。

隔壁曾住过张学良。胡同中间传说有纪晓岚的外宅。85号是清代宝泉局的东作厂,也就是为清王朝制钱的地方。

在今年的10月18日,历时3年修缮、改造,东四胡同博物馆在东四四条胡同77号院建成。

这是一处以胡同文化为展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东四胡同深厚的老北京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博物馆,将成为传承老北京胡同文化的窗口。

四、达智桥胡同

位于西城宣武门外,经过自2015年开始的“宣西北”棚户区居民自愿腾退疏解工作的落实,如今的达智桥胡同,全然没有了小商店临街的杂乱无序,露天烧烤的乌烟瘴气,遍地垃圾无处下脚的窘迫不堪。

沈家本故居

10月底,位于宣武门外达智桥附近金井胡同1号的沈家本故居正式对外开放,游客可凭身份证免费参观。

图片来自 西城档案 id xchdaj

故居内常设展览,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图片、实物,展示中国近代法学家沈家本的生平及成就,反映中国法制发展历程。

图片来自 西城档案 id xchdaj

1.杨椒山祠

达智桥胡同12号,原为杨椒山祠。杨椒山,即杨继盛,椒山为号,明嘉靖朝的兵部武选员外郎。

因冒死弹劾严嵩父子,历数严嵩五奸十大罪,杨继盛被严嵩投入刑部大狱,受尽三年酷刑,最终被害。

京城百姓出于敬佩和怜悯,将杨继盛的故居改为了城隍庙,定期去奉祀拜祭。

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 举国愤慨,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1300多名各省举子,在此集会,联名向皇帝上书,渴求变法图强,救亡图存,史称“公车上书”。

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过维新人士在杨淑山祠的壮举,没有辱没这处宅院敢于谏言直上的风骨与传统。

2.河南会馆

达智桥胡同55号,曾是河南会馆所在地,一度是维新派的嵩云草堂,草堂对面还曾有精忠词,顾名思义就是纪念岳飞的祠堂。

建国后成为了204中学,如今是宣武区青少年科技馆。

五、杨梅竹斜街

位于前门附近,东起煤市街,西到延寿街,是从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小街,全长496米。《京城全图》中标注为“杨媒斜街”,据称是因为清朝前期这条斜街上居住着一位善于说媒的杨媒婆而得名。

别看来历不太文雅,这条街却曾经文墨书香,杨梅竹斜街25号曾是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梁诗正的府宅,由乾隆皇帝御赐。

民国时代,沈从文初到北京时曾住在杨梅竹斜街61号,那里过去是酉西会馆,《边城》、《长河》、《湘西散记》等名作就诞生于此。

也是在那个年代,世界书局、中正书局、开明书局、环球书局和中华印书局等7家书局也是在杨梅竹斜街开办的。

这条街还有清末民初北京四大商场之一的青云阁,正门虽开在观音街上,但是后门却在此街之上,楼下百货日杂,楼上酒馆茶社,是当时的文人雅士、官商贵胄之间消遣娱乐的必到之地。

这5条街,您都去过几个呢?


编辑丨顺益兴编辑整理

图文来源丨最爱大北京、家住东西城

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