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政联盟】职场接待中的“电话礼仪”

 oyss666 2020-04-25

 打电话,听来挺简单,但是多少生意泡汤都是因为一个电话弄拧了。从小在家或者出入社会,很少有人教咱们怎么接打电话,所以「开口伤人」的故事情节也每天上演。一次,一个旅行社老板邀请我主讲「电话礼仪」,他说:「他妈的,所有客人都叫他们给得罪光了!您得教教他们!」嗳呀!您听听,连老板讲话都这样,徒弟们能好的到哪儿去吗?教了也白教吧!

  所以, 电话礼仪不是摆张纸在桌面上照着念就可以学会的, 顶要紧的是能够让打电话那个人的素质能够提高, 那就不用教也会的了;若是讲话那人的心态有问题, 情商太低, 属于弱智一族的, 老实说就算掰手掰脚的学, 也是白搭. 不过, 硬是有人不相信自己说话叫人听不明白, 或者真心想学习良好的礼貌, 那很容易, 把讲过的电话录音, 自己听听看就知道.

  所谓电话是不见其人, 先闻其声, 在沟通学上说 10/40/70 m原理, 就是沟通如果仅透过”听”就只有10%的成效;如果能够”听”加上”看”就有40%的成效;如果能够”听” 加上”看”再加上”做”就有70%的成效. 换句话说, 如果单凭听个电话就沟通的话, 所得到的沟通效果只有10%而已. 透过电话能够沟通好, 本来就不容易.

  电话要能讲得好, 首先要有诚意,其次要有耐心,而后要学会话术和应变的技巧,最后是要会修饰声音. 理想的通话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专业的话术员则不能超过一分半钟, 就得结束一个电话. 短短三分钟之内, 该讲些甚么才是正确的呢?这就是西方人所说的『5W』『2H』Who Why What When Where How How much. 中国人说这是『人』『事』『时』『地』『物』。

  因为要掌握时间, 又要讲完这么多事情, 所以必须先听再说, 采取「短问长听」的法则:简短问,耐心听,不要乱打岔。多数人还没听明白甚么事情就急急忙忙下结论, 这就犯了大忌. 公司里面没有耐心的人, 绝对不要做第一线的工作, 也不要让他们接电话, 否则关系搞砸了, 又得长官出来收拾.

  听到舒适悦耳的电话回答, 相信是每个人日常工作里最高兴的事情. 但是要如何掌握电话的技巧呢?

第一,要有微笑的语气:无论在公务或私人场合,谈吐礼仪是决定个人形象的重要因素,电话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现代人用电话来处理事情,是普遍的现象,虽然双方看不到彼此,但可以听出对方的心情,若能微笑讲话,对方必能感受那份愉悦,接下来的谈话必定更好.

第二,要有稳定的声音:人人都有情绪,不论是高兴或伤心,在接听电话时,都应保持平稳的情绪,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音量适中,音调平稳,勿尖锐或低沈,建议情绪不稳定的时候,不要讲电话,以免造成负面影响.

第三,要有和缓的语调:虽然事情很急,但仍须以平稳的语气,不徐不急的应答,切勿给人压力感,利用语调可以解除对方原本不愉快的心情,引导对方也能平心静气与你沟通,达到目的.对方打错电话时,请勿指责及数落.

第四,要有亲切的服务:主动的提出方法,让对方能感受到你的诚恳,才能提升彼此的互动,虽只在电话中交谈,不曾谋面.但己表现出你的亲切,唯有发自内心的热忱,最能感动人.电话礼仪中,要特别的注意说话时的口气,切勿口是心非,对方很容易察觉出来,影响了人与人间的信任.

  基本上要认定,电话是一种管理工具,它是用来联络的,沟通的,不是用来寒暄的,工作中如果不能管理电话,将会降低自己的办公效率。根据统计,一个人在一天上班时,会用掉的电话时间,大概是三分之一到百分之六十左右,也就是说,一天只不过打了几个电话就下班了。铃响三声内接听,勿让电话响太久,一来制造噪音、二来让对方久等.多听少说,拿笔记下重点,并重复一遍以免有误.

  世界上教导电话的老师都不会忘记 KISS 原理 – Keep it Simple and Short 意思是说电话愈少愈好;愈短愈好。电话不是聊天的工具,有事可以当面再谈,且占用电话线也会造成其它人无法使用的困扰,故应长话短说.除了桌上的电话,一般人另有行动电话,网络电话等等.若同时响铃,亦造成困扰.应一次接通一线电话,待结束后再接另一通电话,勿将电话接起后请对方稍待,然后又接另一通电话.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且对来话者不尊重,浪费等候的时间.

  想要提高工作效率,或是想要观察一个人是否有效率,将来是否值得提拔,只要看看这个人的电话处理,就明白了。为了电话处理更有效率,可以考虑把打电话和接电话分成两种层次的管理;打电话是自己主动,是为重要,接电话是别人找你,是被动,是紧要。打电话所花的时间,因系自己想做的,较短;接电话所需时间,因系他人的要求,可能较长。所以,打电话优先处理,接(回)电话次要处理。也就是说,如果有三个电话是你要打出去的,又有三个电话是等你回的,你应该以打出去优先,回电话次要。

  同样的道理,自己的要求列于优先,他人的请托列于次要,这是因为自己的事情清干净了之后,心无旁骛才容易专注,很多时候我们想到没有做到,一再拖延的原因,就是想,反正还有时间,先把眼前的打发了再说。其结果往往是,潜在的压力到最后才会显现。反而因为琐事耽误了正事。

  若在公司的上班时间内,利用公司电话谈私人事情,极为不妥,应予避免.更不能以自已的手机谈私人事情,工作时间内的你,只能以公司为主,勿占用上班时间.更不能一边打计算机一边回答来电者,一心二用是不尊重来电者的行为,应将手边的工作暂停,专心接听电话,结束电话后继续手边未完成的工作.

  无论是打还是接电话,只做一次处理,不要重复。重复的原因,当然是忘了讲完。或者是电话要找的人不在。所以我们必须用千方百计、无孔不入的原则,一次搞定。例如,留话请对方回电,请问对方的手机号码、Call机号码、有没有传真、留言录音机、对方的e-mail 等等,务必一次就弄个水落石出,千万不能说对方不在,就谢谢再见。那这通电话就白打了。

  如果是转接电话,别让对方等候太久;或是一再转接,无法找到正确的单位;当事人不在时,请对方明日再打,想法子为对方做补救动作;转接不当,以至于断线.或因事不关己,无后续追踪的热忱,都是不当的接话方法, 必须避免. 还有的人拿起电话时, 讲话声音大如响雷, 忘记了电话是私人工具, 不是公共行为.

  为了提醒自己,建议在开始练习之初,放一面镜子在桌上,当电话响起时,请面带微笑看镜子接电话,音调适中,音量轻,纸笔在手,说出公司及部门与自己的名字,并与对方打招呼,尊称对方,多倾听,勿插话,长话短说,遇对方不理性时,请冷静, 耐心与对方对应,勿让对方的情绪影响到自己,保持平静的心情,结束时记得谢谢对方的来电,对方挂电话后, 我们再挂上,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电话应对.

  如果手上有一个以上的电话,打出去的时候都要分出顺序,例如要找三个人,第一个经常不在,第二个偶而在,第三个一定在。那我们就先打那个经常不在的,再打那个偶而在的,最后才打那个一定在的。这是因为凡事先从最困难处着手,其余的自然迎刃而解。我们常喜欢先做简单的,再做困难的,结果往往是愈困难的花费时间愈多,关键也往往是那些困难的耽误了其余的。

  可能的话,尽量一次做完打电话及回电话的事,不要分批处理。例如,现在要通知五个人下午来开会,就一次把这五个人的电话都打完,而不事先打一两个,等有空再打一两个直到全部通知完为止。这是因为任何事只要分段处理,都会花费比单一处理的时间要长。所以我们尽可能的一次搞定。回电话也一样,等手边的事告一阶段再一次回复,要比一下一个要节省更多的时间。

  如果您是个领导,可能的话,请别人在一段时间内打电话来,而不是任何时间都可以找你,这样会更有效率。例如,上午要用心思考判断,最好少接电话,主动告知下午才接电话,久而久之别人就不会随时想到就打来。也许你会担心万一有紧急的电话怎么办,但是要记得二十八十原理,有十通电话,八通都是琐碎的,只有两通才是重要的。「也许」「可能」「大概」都是我们的臆测,为了猜想而耽误正事是划不来的。

  接到不说姓名的电话、纠缠不清的电话、抱怨的电话、查询的电话时,请以平

和的口气,客气问候对方,保持自己的亲切态度,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在应答

过程中,注意听取对方的目的,平抚情绪,重点记录,勿与之争辩.

例一:

来电者:    请问老板在吗?   

回答:  您好,经理不在,请问您急着找他吗?

来电者: 那你把他手机号码给我.

回答:  对不起,这位先生,因为我不知您是哪位,恐怕

没法将电话号码告诉你.(口气有点为难的样子)

来电者: 哦. 我姓倪,是他的丈人.

回答:  喔. 原来是倪先生啊.(你自己可以判断对错

                            时)他去开会,你可以打打看,是否有开机.他的电话号码是  139-8833-3333 .

来电者: 谢谢啊.

回答:  不客气.

例二:

来电者: 你们老板在吗?

回答:  XX经理办公室,你好,经理目前没看到人,不

在办公室里.请问您是哪位?

来电者: 他几点会到办公室?

回答:  因为我不确定他几点会在办公室,请问您是哪位?

来电者: 你知道他去哪里吗?

回答:  我目前没有他的消息,可以请问您是哪一位吗?

来电者: 我是他同学.

回答:  谢谢你,不知您该如何称呼?

来电者: 哦. 我姓吴.

回答:  吴先生你好,经理并没有告诉我他的时间,我不知道他何时进办公室,您要不要留电话,我请他给您回电.

来电者: 不用了.

回答:  吴先生,不好意思,那就要麻烦您晚一点再来电.

谢谢您的来电.再见.

例三:

来电者: 你们老板来了没?

回答:  您好,他人不在,请问您是哪位?

来电者: 我买了你们的产品,后来故障,送你们这儿修理,

你们的人要跟我收费,不合理,这是保固期唉!

我要投诉.你们的服务太差,我要去告诉报社,

登在新闻上,叫你们没生意做,伸张正义,讨回公道,......(约十几分钟后)

回答:  这位先生,听你这样说,本公司的服务真的需要改善,对于您刚刚所提的事情,我都记下来了,

感谢您的来电,我会在一周内给您回复,您方便留个电话或地址,我们会与你联络,给你合理的答复.

来电者: 可以.我电话是8900-1111.

回答:  谢谢.

总之在接听电话时,要有判断与应变的能力,听出来话者的意图,是否转接当事人或拒绝转接.应答技巧要纯熟,显示出自信与热忱,运用善意的谎言,委婉的拒绝,例如主管不接这通电话,在应答时,说明主管不在办公室,没有说在哪里开会,或者主管外出,事实上主管可能到另一办公室与同仁讨论公事,避开电话而已,你也并没有欺骗来话者.

  如果是紧急事件,当事人不在时,要判断事情的影响范围,由谁来处理较适合,实时告知并协助处理,让可能是危机转为平安,一但有了这种应变能力,除了帮助他人,帮助公司,更提升自己的能力,真是一举数得.对于难处理的电话,人人避而不接,若是以此心态对事,将放弃了一个磨练的机会及升迁的敲门砖,也使来话者对你的印象不良.

  每种行业的工作时间稍有不同,尖峰时段是压力最大、情绪起伏较大的时候,如何克制自己的无理情绪乃每人应该修习的课业,注意说话的速度及音调,勿让来话者察觉你的情绪及压力.每通电话都要愉快的结束,犯错在所难免,但要警惕自己勿再犯.休息时段不可打电话谈公事,以尊重每人的权益.

  录音留言确实为忙碌的现代人解决无法接听电话的困扰.自制答录留言时,先

将内容写成手稿,练习数遍后,确定速度、语调,内容尽量简单.例如在公司时:

「这里是 xxx公司的xx(人名),听到讯息后,请留下您的姓名及公司、电话,我将尽快与您联络,谢谢」在个人电话里的答录留言,为了个人隐私,内容愈少愈好:「我是XXX,请留下姓名、电话,我将尽快回复.」多数人不喜欢对着机器留言,但礼貌上还是要留,说话速度慢一点,说话清晰,留下重点即可,有事当面谈,勿在录音机长谈.

  手机的普及为我们带来了方便,提高了生活水准,但并没有使我们的社会更文明, 反而凸显了我们的自私及对周边人事的冷漠。办公室里应该将手机改为震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如火车、客运汽车、地下铁等,也将手机设定为震动,勿使铃声响起,干扰他人的安宁.说话时降低音量,长话短说.开车时,虽可以免持听筒方式讲电话,但会危及行车安全,建议停好车后再谈,以免因此引起交通事故,制造公共危险.在电影院、博物馆、表演场所、会议中、加油站等,应将手机设定为震动,或者关机以示尊重其它人.

  行走在马路上,常有电话铃声此起彼落,说话声音之大,好像四周无人,自私心态表露无遗.尤其在斑马线上,一边说手机电话,一边慢慢的过马路,罔顾路上的行人及汽车于不顾,优闲的漫步大马路上,甚有人在手机上吵架,口出恶言,听得路人吓得四处窜逃!这些举止看在外国人眼里,只有取笑我们的礼仪太差.应警惕在心.且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勿因使用电话不当,而发生危险.

  或许很多人要问,限制这样多,买手机何用?其实设计手机的当初,只是为了万一急事时使用之,而不是拿来聊天的,因为误会了他的原意,所以才衍生诸多困扰.我有位外国朋友,极少见到他拿手机讲话,只看到一次,在客人的公司里.当时打回美国询问技术问题,也是简短几句即结束谈话.平日未曾听闻他有手机,可见外国人的使用原则与我们大大不相同.

  最后来谈谈投诉的电话。客户的投诉处理,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耐心倾听。在学术名词上,这叫做积极的听。积极的听 Active Listening 又叫做反射性的听 Reflective Listening 它是一种倾听对方心底的话, 以获取情报的功夫。这种听的功夫, 通常都是以发问的方式来包装的.  问甚么? 问对方的感受.

  耐心听完之后,下一步是留下纪录。投诉的问题是大问题,应该具备一种专用的留话纪录,述明来话时间问题以及建议处理方式,然后交给主管批示。主管批示之后,这个电话就要回复客户,告知处理结果。同时要转知相关单位,以便其能够及时补救与处理。客户无论是对或错,都要对其表示歉意,造成其很大的困扰。

  对于客户的诉愿电话,如果是对方情绪十分激动,就要花多一点时间安抚情绪问题,可以多问建设性的问题,少用我不明白,我不知道这一类的话语回复。如果客户所提出的问题,需要长时间处理,那么就要及时先去电告知要处理的时间,希望对方能够原谅并且宽限。一般而言,只要合理客户都能接受。

  概括言之, 电话礼仪是人际关系和客户服务的第一步, 看似简单却不容易, 要能培养好的服务人员, 训练电话谈吐乃是重要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