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手半手紫砂壶上有的纹路特征

 一视一界 2020-04-25

各位壶友好,今天继续全手半手辨识特征讲解:紫砂壶的接片纹。

这是一把全手工倒把西施壶的三个部位,请仔细观察图中的纹路,我们把这些纹路称呼为壶体竖向接片纹、壶口横向接片纹和壶底横向接片纹。

为什么全手工紫砂壶会有接片纹?一共有几处接片纹?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回顾之前全手工制作流程:流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共有十处需要粘合的地方。

身筒泥片的粘合

上底片

上假底

上满片

上准片

上盖面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成品壶上观察到壶体泥片对接纹、满片和准片之间、底片和假底之间三处接片纹,壶盖盖板和盖面的接片纹则要看工艺手法的选择。

除了壶体泥片对接的时候是涂水,其它部位的粘合用的都是脂泥

脂泥是由干掉的紫砂泥经碾碎、喷水、等待、调制这四个步骤制作而成,脂泥的含水率大概在25%左右,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更不能含有空气,否则经脂泥粘合的部位就非常容易出现问题。

全手工紫砂壶泥坯制作完成后,经多道明针处理后,壶体表面光滑细腻,无任何痕迹。但烧青后,全手工紫砂壶壶体的接片纹就会一一浮现出来。

究其原因是因为使用脂泥粘结的部位含水率比其它部位要高,导致紫砂泥的收缩比不一致而造成的,这是物理特性,无法改变。

与之相对应的半手紫砂壶,虽然也需要涂水和脂泥,但泥片是依附在石膏模具上,经手、水磨布和搪坯皮搪坯成型的。所以没有准片和假底,壶盖没有盖板,甚至有些低端的半手壶没有满片。

壶体泥片对接的真接头,也会放在模具接头处,做一个记号,用来安装壶把。比如下面这把烧青的半手倒把西施壶因为推墙工序,所以看不见泥片两头对接竖向的接片纹。壶底没有底片和线片之间的接片纹,也没有满片和线片之间的接片纹。壶盖只有一块盖面,所以看不见盖面的接片纹以及壶内的双层盖。

以上所有对比是以倒把西施壶为例。其它壶型如石瓢、仿古等,大致的工艺流程相近,具体的工艺细节会有所差异,所以接片纹也会有所变化,比如仿古就因为'脖子'导致壶口很难观察到接片纹,总之不能刻舟求剑,照搬教条。

通过今天的讲解,相信大家对接片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至于通过接片纹来辨识一把壶到底是不是全手工紫砂壶,就需要壶友们多看多上手,多感受实物,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