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车两万里(16)都江堰

 tianshan1 2020-04-25

    9月30日,阴。
    今天的行程安排是参观都江堰。都江堰是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另两处是广西兴安县的灵渠和陕西泾阳县的郑国渠)。直到今天,都江堰水利工程还灌溉着成都平原近2000万亩土地。
  1982年,都江堰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景区在“5·12地震”中损毁严重,停止开放。经过一段时间的抢修整理,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终于在2008年“十一”前又对游人开放了。

 
    都江堰紧邻岷江。岷江是长江上游的支流,发源于四川北部,高悬于成都平原之上,是危险的悬江。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沙石千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了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民不聊生。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充分发挥岷江坡陡流急的优势,创造性地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一说到水利工程,首先想到的就是筑坝。而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景区的两个门:离堆公园大门和玉垒山公园大门。

 

    景区游览图。我们从离堆公园大门进去,走人字堤、飞沙堰、金刚堤,过安澜索桥,然后上山,经玉垒关、城隍庙,从玉垒山公园大门出来。

 

    老伴对古代文化、古代历史很是热爱,在这方面我自愧不如。这不,又走不动了。

 

    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主要的部分为都江堰渠首工程,这是都江堰灌溉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渠首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工程和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组成。
    ① 鱼嘴。鱼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它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在古代,鱼嘴是以竹笼装卵石垒砌。由于它建筑在岷江冲出山口呈弯道环流的江心,冬春季江水较枯,水流经鱼嘴上面的弯道绕行,主流直冲内江,内江进水量约6成,外江进水量约4成;夏秋季水位升高,水势不再受弯道制约,主流直冲外江,外江进水量约6成,内江进水量约4成。这就利用地形,完美地解决了内江灌区冬春季枯水期农田用水以及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和夏秋季洪水期的防涝问题。

 

    ② 宝瓶口。因为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挡了江水东流,李冰根据水流及地形特点,在坡度较缓处,将玉垒山凿开一道底宽17米的楔形口子,这就是宝瓶口。要知道,那时还没发明火药,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胀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宝瓶口是内江进水咽喉,还能有效地控制进水流量,峡口枯水季节宽19米,洪水季节宽23米。是内江能够“水旱从人”的关键水利设施。

 

    把玉垒山凿开,从玉垒山分离出的部分叫“离堆”,现在上面是离堆公园。

 

    ③ 飞沙堰。飞沙堰又称泄洪道,具有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显著功能。 飞沙堰的作用主要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它还利用水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涡作用,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前后的淤积。古时飞沙堰,是用竹笼卵石堆砌的临时工程;如今已改用混凝土浇铸,以保一劳永逸的功效。

 

    再宏观的看看都江堰渠首工程。① 岷江自北向南(下为北)流,到鱼嘴分水堤被分为外江和内江,枯水期内六外四,涨水期内四外六。② 内江经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用于灌溉,当水大时,内江水经飞沙堰流回外江。③利用凹岸流表层水(夹带泥沙少)凸岸流深层水(夹带泥沙多)的原理,内江在玉垒山凹岸和金刚堤凸岸的夹击下,使大量泥沙经飞沙堰流入外江。
    现在又修了外江截流闸,用现代化的手段调控内外江水的分水比例。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智慧。两千多年前就能充分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妙绝的无坝水利工程。难怪后人称李冰父子“功追神禹”,其实应该是“功盖神禹”,毕竟大禹治水只是一个美丽传说,而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工程使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实实在在造福人类2200多年了。
    安澜桥横跨内外江,全长261米,这是内江上的部分。

 

    5·12地震遗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东岸的玉垒山上,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后人称之为“二王庙”。5·12地震二王庙损毁,不开放。放一张地震前的二王庙照片吧。

 

    看都江堰的最佳之处是二王庙上面的秦堰楼,也因地震损毁而关闭。我为不能登临深感遗憾。

 

    从玉垒山上俯瞰安澜桥,在桥的左上方可以看到鱼嘴。

 

    岷江自北向南,被鱼嘴分水堤分为内外江。可以看到横跨内外江的安澜桥和外江截流闸。

 

    玉垒关,又名七盘关,唐代贞观初建,清末重建。古代玉垒关是屏障川西平原的要隘。

 

    马王殿中供奉的是否传说中长了三只眼的马王爷,没进去,不得而知。

 

    依山势而建的十龙殿,飞起的十个屋檐很有特点。

 

    内江流进宝瓶口,从南桥下穿过。内江两边布满酒楼茶座,临江而饮,多么惬意。

 

    如今,南桥夜景已成都江堰一大景观。我们因为急于赶回成都,没有等到夜幕降临。放上几张网友的照片,大家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