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元到剑门关经过昭化古城,既然路过就顺便看看,一看感觉还不错。 昭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古称葭萌,宋代改称昭化。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  
门口的售票处已经盖好,但还没有正式售票,我们得以免费游览。古城池的形状就是黄色线围成的区域,占地29公顷。
古城经过整修,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
  
古城虽经数千年沧桑风雨,但众多历史遗迹风貌犹存,古城墙残垣和东西北城门仍展雄姿。古城共设四门,南门“临江”、东门“瞻凤”、西门“临清”、北门“拱极”。
  
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青石铺砌,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
 
贞洁牌坊。

透过昭化县署的大门,可以看到亲民堂和“明镜高悬”的牌匾。
 
考棚的两边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挺逗的。

城隍庙必不可少。
 
离开昭化古城,我们直奔剑门关。未见剑门关,先见剑门关口隧道。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如今可以乘火车一飞而过了。

剑门关是首批国家级“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雄险的关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小剑山两山对峙,状似一道门,故称剑门。剑门蜀道从门缝中蜿蜒穿过。三国时期,孔明北伐中原时路经此地,见地形易守难攻,便在此建关,剑门关由此而来。据说三国关楼气势雄伟,上有三层箭楼,飞檐翘角上悬有金铎,锒铛声响,昼夜不息。可惜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关楼是1989年重建的。
  
剑门关就在108国道旁。看完剑门关,我们继续沿着108国道去翠云廊。路遇骑车旅游者。

翠云廊是指以剑阁县为中心的300余里的古驿道。蜀道两旁,古柏参天,浓荫蔽日,郁郁葱葱,亭亭如盖。它沿着起伏的山峦,跨越深涧沟壑,蜿蜒曲折。虽经千古沧桑,仍然生机盎然。为历代文人墨客讴歌,令古往今来游人倾倒。 清代诗人乔钵赞美道:“剑门路,崎岖凹凸石头中。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程十万树。翠云廊,苍烟护,苔花阴雨湿衣裳,回柯垂叶凉风度。无石不可眠,处处堪留句。龙蛇蜿蜒山缠互。休称蜀道难,莫错剑门路。”从此,“翠云廊”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便成了这条古驿道的雅名。
 
翠云廊的古柏由历代栽种,据考证,大规模的植树就有6次,分别在秦代、三国时期、东晋时期、唐代、北宋时期、明朝。

“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我们到了剑门关自然也要吃剑门豆腐喽。左为怀胎豆腐,右为崩山豆腐。

当晚赶赴德阳市,入住思雨商务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