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中成药功效讲解之脾胃篇

 醉牛988 2020-04-25

上篇讲了感冒,本篇讲一下脾胃常用中成药,很多人都或多或少有脾胃病,所以咨询青娥掌柜的特别多,问题大多也是重复的,比如消化不好,胃胀,脾虚,下利,怕凉等等。更有许多人总是分不清到底是热还是寒,说寒吧,老上火,说热吧,又怕凉,又有很多人怀疑自己是肝郁克脾,反复的尝试各种中成药,本篇一概把这些问题说清楚。



讲药之前,我们先来讲解一下脾胃的原理。其实脾胃虽然总是放在一起说,但脾是脾,胃是胃,两者是不一样的,但又息息相关。脾与胃相表里,就像一个太极图,一个左旋上升,一个右转下降。

胃主收纳,脾主运化。也就是说,胃是负责将食物装进去,然后腐熟,吸收,而脾则是将吸收进来的营养和水分转化成精微物质,然后通过血液运送到人体各个器官。就像一个快递点,一个负责收取快递,一个负责分类发货。若是收快递的爆仓了,发货也会变迟缓,若是发货发不出去,也没空余位置收纳包裹。

脾胃病,要分辨清楚再治疗,有的人是胃病,有的人是脾病。胃病一般分为胃寒,胃气不降,胃热,脾病则主要分为脾气虚与脾阳虚。

胃寒是最好治的,也不用吃中成药,就用姜枣汤即可,生姜的作用范围正在胃部,以红枣包裹生姜的热力,每天早上喝一碗,很快就能好,味道也是比较好喝。生姜一般用到30克,严重的可以用到60克。随体质进行加减,偏胖的,体内水液多的多加点姜,而偏瘦贫血易上火的,多加点红枣,再加点麦冬滋阴即可。

胃寒的症状主要是觉得胃里很凉,非常怕喝冷的,喝点冷水半天不得转热。有些把手脚冰凉误认为是胃寒,也有人把脾肾阳虚当做胃寒,脾肾阳虚是喝凉水拉肚子,但胃却没有明显的凉意,不过脾肾阳虚的人胃寒的也多,姜枣汤一样有效。大多数胃寒是喝冷饮造成的。

胃气不降,则有几种情况,一种是胃里的胃液不足,胃液干枯导致食物不容易消化也不容易往下移动。另一种是脾虚导致胃的下降力不足,毕竟胃的下降之力要靠脾的上升之力旋转推动。

胃液不足的,一般舌头会比较干枯,人一般也偏瘦,容易渴,这种情况用麦冬加石斛泡水喝即可,而脾虚造成的胃气不降,则需要补脾,这个调起来就比较慢。

但不管是哪种原因,都要先治标,因为脾胃是人的运转中枢,胃气一停,上面的气就降不下来,就容易上火,胃胀,胃酸停留造成胃溃疡,而且还会引起睡眠不安,所以先要用药把胃气给它降下去。

这类降胃气的药有很多,比如香砂养胃丸,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保和丸,木香顺气丸,槟榔四消丸等等,简直比起感冒药的品种还要多,让人看的眼晕。

其实分成两大类即可,一种是偏于消食化积,也就是把胃里的食物给消化掉,这一种一般成分以山楂,炒麦芽,六神曲为主,其中山楂主要化肉食,炒麦芽主要化淀粉类食物,六神曲含有酵母菌与淀粉酶,也偏于化淀粉类。这类中成药代表为大山楂丸,健胃消食片,保和丸等,其中保和丸除了消食外还有一定的降胃气作用,因为加了莱菔子来降气,这三类药小孩子都能吃,药性比较温和。

对于积食的症状也容易判断,吃完一顿感觉还没消化下一顿就来了,也没啥胃口,若是有胃口但是肚子胀的,不属于食积,而是脾虚。这种一般胃里是空的,而脾还没有运化掉食物。

另一类的成分主要含有砂仁,厚朴,木香,枳实,法半夏等药材的,则主要是降胃气的,基本不针对食物,而是针对气来起作用。有些人总感觉胃里胀满,但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食物的,这种就要用到含有降气成分的药了。

这其中砂仁主要靠收缩胃气往下降,厚朴主要是苦燥辛,能破气往下沉,力量比砂仁要大,但不如砂仁能久服,有些胃逆恶心的人闻一下砂仁就会觉得舒服。这两者的作用都在胃这一块,而法半夏一般是作用于胸口到胃这一块,比砂仁和厚朴的作用范围偏上一点,所以能止呕。

枳实则是以酸来收敛滑降胃气,偏于胃液不降的人,砂仁厚朴半夏都作用于气,枳实则作用于组织液,就像通水管,一个是靠气压,一个是靠消融液。这些可以一起用,若是平时吃肉较多的人,用枳实好些,枳实也可以化食积。中成药里面则大多数是一起上了。

还有像陈皮,藿香,豆蔻,木香,香附等,都是芳香理气的药,好多带个香字的都是这样,起的是一个对气与湿浊的疏通的作用,人一般感觉恶心想吐,大多是湿浊停留于胃部,若是胃痛,则是气堵塞于胃部。而这些芳香理气的药,则是让人体的气四处窜动,加强流动性,不至于堵成一团,所以能止痛,且芳香之气又能辛散化湿,减轻恶心想吐症状。

比如治疗新冠肺炎的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和藿香正气液就用到了藿香,缓解造因肺胃之气不降造成的胃中恶心想吐。

如香砂养胃丸,就是典型的降胃气与化湿浊的药,适用于胃痛与胃气不降或是恶心呕吐的症状,而不是针对积食。而木香顺气丸,也差不多是这些药,只是加了槟榔这种强力降气化湿的药,力量更大些,适合湿浊滞气症状较重一点的症状,尤其在苗疆湘西一带湿温之气重的地方,就适合这种芳香化湿的药。很多人吃槟榔会觉得胸口闷,其实就是破气下降了,槟榔应该煮水喝到胃里降胃气才好,在嘴里嚼的话容易破肺气。

有一些胃药里加了苍术,苍术也是气味比较浓烈的,不过苍术算是入脾的药,推动脾气上升,从治脾的角度来治疗胃病。

还有一些药如槟榔四消丸,里面加了大黄的,主要就是针对有便秘症状的人了,因为有些人的胃气不降是因为大便不畅,从底下就堵塞了。而普通的胃病,没有便秘问题的,就不要选择含有大黄的中成药了,容易拉肚子。

若是胃热的症状,排除了食积之后,感觉烧心,口臭,失眠,平时又容易上火,就要用到泻心汤了,不过泻心汤的中成药很不常见,同仁堂有个半夏泻心丸,市面上不知道能不能买得到,可能是大众对上热下寒类的药难以理解,所以接受度不高吧。

胃药讲完了,再讲脾。其实脾很单纯,大多数情况只有两种病,一种是脾肾阳虚,一种是脾气虚,脾阴虚的极少见,因为脾喜燥,不喜湿。可能有人会觉得脾阳与脾气是同一个东西,其实不然。为什么一般喜欢把脾肾阳虚放在一起说呢,因为脾阳完全是依赖肾阳,也就是命门之火,所谓的脾肾阳虚,就是命门火衰。而命门之火为先天之气,所以脾阳虚就是先天之气衰弱了,或是被寒气禁锢了。

而脾气虚,则指的是中气,中气为后天之气。一般脾肾阳虚,则脾气必然虚,因为后天之气来自于先天,若脾气虚,则不一定脾肾阳虚,后天的气虚只要补气就可以,先天之气一虚,则极难恢复,只能慢慢调养,要想从命门火衰变成命门火旺起来,非常难,即使用药补,一停药就会打回原形。

关于命门之火的问题在补肾三部曲里面也讲了很多了,多数命门火衰都是伤精或是堕胎流产造成的,还有的是寒凉比如手术麻醉等原因造成的,由寒造成的比较好恢复一些,毕竟本源还在,只是暂时被寒压制了,而伤精与堕胎造成的,基本是无法恢复到如初了,本源之气,极难还原,除非修炼一些道家或内家功夫,达到气入命门,两肾汤煎的程度。

所以脾阳虚造成的齿痕舌,也是无法恢复的,若齿痕舌只是脾湿引起的短暂状态,祛湿就可以恢复,若是脾肾阳虚造成的无力蒸腾水液,从而产生的齿痕舌,也只能治标,无法治本,中医并不是万能的,这个大家要有心里认识。我看很多人都希望喝几周的中药就把身体恢复到年轻时那样好,不得不泼点凉水,中医只能治病,让身体恢复平衡,而不是恢复年轻。即使是青娥粉,也只是帮助收敛肾阳肾精,减少能量的流失,让脾肾阳虚体质的衰老减慢,而不是补回年轻时那样。

脾肾阳虚的中成药代表为附子理中丸,由于我们有一篇专门讲附子理中丸和补中益气丸的文章在文末链接里,大家可以去看看,这里就不再展开。健脾的中成药有很多,但健脾的中药材其实就那么几样。凡是带附子的,都是针对脾肾阳虚的,脾肾阳虚的典型症状是大便偏稀,也容易长胖,若大便偏稀不成形,同时又身体瘦弱的,大都属于阴阳两虚,更为难治一点。

治疗脾气虚的代表中药其实就是把附子理中汤的附子去掉,变成理中汤就是了,还有一个代表为四君子汤。理中汤的成分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而四君子汤的成分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两者一个用干姜,一个用茯苓,用干姜的,偏于脾胃有寒,用茯苓的,偏于脾胃有湿,就这个区别而已。寒和湿很好鉴别,感觉肚子凉也容易拉肚子的就是有寒,没有凉意的,容易上火的,就不用干姜。

干姜作用于脾之寒,气是上升的,用多了会灼伤肺水,也容易上火,而生姜作用于胃之寒,气是下降的,用多了会伤胃液,所以一般会加红枣,上火之力较轻,这点要清楚。

白术是健脾药中的扛把子,可带动脾气上升,也可祛脾中湿浊,若是湿气很重,则用苍术,苍术的气比白术更烈。茯苓则是泄去脾中多余的水,帮助脾之气不受水湿的困扰,而补脾胃后天之气的,则用人参和甘草,由于人参容易上火,现在很多中成药都是用党参代替。

由于现代人饮食很精良,很多人第一顿饭没消化第二顿饭就来了,然后吃不下或是消化不了,就觉得自己脾虚,然后去吃补脾的药,其实这些补脾的药都含有补气的成分,你脾胃那块本来就堵着,这气一进去,立马就会被顶上去,所以很容易就上火。

这种症状其实根本不是脾虚,而是饮食已经超过了自己命门之火能化掉的极限。本来人吃饭就是在补脾胃之气,命门之火正常的情况下,正常饮食就能补足脾胃之气,根本不需要人参,甘草这些,而随着年纪增长,命门之火不断衰弱,消化饮食之力就会逐渐衰弱,这个不是补脾能解决的,这种将饮食能量转化为人体自己的中气的,只有命门中的先天之火才可以,人参可以理解为体积更小密度更高的饮食,它没有让人体消化力变强的作用。所以凡是感觉肚子里食物总是堆积很多的,都要慎用含有人参,甘草这类补气的药。

只有那些气很弱,讲话声音很小,动辄乏力的人,才能用这些补气的药,因为消化不了大量的食物,所以靠人参这些高能量食物来补充,而且这些药必须是早上空腹吃,让所补之气尽量往下沉,千万不能饭后吃,而且吃丸子也比汤药好,因为汤药的气刚到胃里就出来了,而丸子吃到肚子里面之后沉降下去能缓慢释放。

还有一些健脾药里面会加入黄芪,黄芪的作用是将气往体表调,加大脾的上升之力,有点像人体运动后气都到了体表,里面就空下来了,所以就容易感觉饿。但是黄芪的上火之力更大,最适合那些肺气不足,直不起胸的人,低血压的人合适,高血压就要慎用,有些人认为黄芪超过30克就可以降压,这是因为气左升到极点然后右边下降的缘故,但是脑血管脆弱的人这么搞比较危险。

黄芪对于肝郁克脾的人还是很有效果的,总有人吃了补脾药没效果就怀疑自己是肝郁克脾,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很多,只有那些心情常年抑郁吃不下饭,两肋胀痛口苦的人,才能考虑肝郁克脾。比如有些人失恋了就吃不下东西,其实就是肝气不得抒发,影响了脾之气的上升而已,所以一般用逍遥丸,小柴胡颗粒等,以柴胡与黄芪的上升之力推动肝气上升,但是心境还是要靠自己调节才行。

所有的健脾药无非就是这几个成分,不会有什么例外,或者顶多把健胃的药加进去,变成健脾和健胃一起,比如香砂六君丸。大家买药的时候,先判断自己是胃病还是脾病还是两者都有,然后根据中成药里面健脾与健胃药的比例,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药。

这里再插一句,其实中医里的脾是广义的说法,内脏其实包括了脾脏和胰脏,脾脏主造血统血以及免疫功能,胰脏主消化酶消化液的分泌,这些都属于中医里脾的功能。胰脏为浅黄色,更接近中医脾属土而色黄的说法。

而所谓的糖尿病,其根源也是脾虚导致无法消化体内吸收的营养物质,造成糖分这些无法吸收转化为人体精微物质,排出而形成糖尿病。这些无法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停留在体内,就会生热,从而产生消渴类症状,甚至四肢坏死的症状。

所以糖尿病的根源就是脾虚,所以糖尿病要打胰岛素,治疗也是以健脾化食为主,若纯粹以消渴症去滋阴,就难治了,滋阴只是治标,之所以阴虚,是因为脾虚不能化食,这些营养物质停留在体内生热而耗了津血。这就像是给花浇肥料不能直接浇,而是先要腐熟发酵,然后兑水才能浇,否则就会造成烧苗现象,本质也是营养物质腐烂生热了。

很多人晚饭吃多了容易感觉烧心,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长期发展下去就容易有糖尿病。晚餐一定要清淡,道长一般是不吃晚餐的,顶多冲泡一点养生粉来喝,许多人身体不好总想着补,其实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营养越好越容易生富贵病,首先要想着消,而不是补。

近期网上争论的很火的早餐喝粥还是喝牛奶吃鸡蛋的问题,其实要根据人的体质与年龄来,小孩子阳气足胃口好的,可以喝牛奶吃鸡蛋,能转化为更多的阳气,身体热量更高。若是小孩脾胃虚或者是老年人,则喝粥更好,否则很容易造成食积发热而损伤脾胃。

治疗方法,一个是健脾补气,如白术,苍术等,一个是消食化积降心火,如焦三仙,泻心汤,同时还要减少肥腻饮食的摄入,尽量吃一段时间的稀饭青菜,让体内自然清理干净。如果严重的,还是要滋阴清热,否则会造成血热而四肢溃烂。若是以为糖尿病就是控制糖份的摄入,那就是一叶障目了,要控制的是脾胃难消化的食物摄入。

这篇文章花了我三天时间,基本算是讲的比较全面了,只是没有每个药展开来讲,那样篇幅就太长了,大家对脾胃心里有数就行了,我看很多中医院校毕业的人学中医都是靠记名词,比如辛散解表,辛温祛寒等,自己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样学了一堆只能应付考试,还很容易忘记,那些不懂中医的人问起来自己都没法解释,中医又如何不被人误解呢?真心希望中医教材能更加通俗就好了,中医其实就是西医最欠缺的讲能量运行的科学而已,没那么神秘玄虚,明年有时间有机会了考虑把青娥学堂的文章编撰成书。

公众号适合长文,生活与修行中一些小的感悟与想法,道长会发到青娥掌柜的微信朋友圈里,等不及更新文章的朋友可以加青娥掌柜微信qingext看看。

历史相关文章:

如何学习中医把脉(上)

初学站桩全攻略(上)

茯苓薏仁赤小豆祛湿有何不同?

简单根治你多年的肠胃病

桂附地黄丸和六味地黄丸

补中益气丸和附子理中丸

史上最强补肾攻略之肾阳虚

温暖你那冰寒如雪的脾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