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夏季节烦人的荨麻疹又来了,快来看看怎么样解决!

 文汇秋雨书馆 2020-04-26

春夏季节烦人的荨麻疹

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反复发生的一种限局性、一过性水肿反应,表现为大小不等、或深或浅的红色或瓷白色风团或抓痕隆起,不久可自行消退而不留痕迹。

西医学统计,大约15%~25%的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间曾患过荨麻疹,为皮肤科常见病。由于荨麻疹致病因素复杂多样,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而临床上荨麻疹又经常反复发作,容易迁延成慢性,临床治疗比较困难。

陈彤云教授运用中医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治疗瘾疹,特别是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慢性荨麻疹常收到良好疗效。现结合临床医案介绍其辨证论治的经验。

而我,偏是喜欢春天的落叶,没有萧瑟风中的顽强挣扎,没有留下光秃的枝干兀立寒风,在美好的季节,完成了绿色使命的手把手的交接,让世界没有一片荒凉的空隙,枝干与树叶的情谊始终延续,让人们感觉不到更替的沧桑,于是,了无遗憾,含笑春风,以一道完美的弧线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次旅行。

辨证论治

基于对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的认识,陈彤云教授在治疗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经验。

一是注意扶正固表。她认为慢性荨麻疹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不在于风邪的侵袭,而是病程日久导致卫气耗散、阴血耗伤,既不能御风于外,又无力祛邪外出。因此在治疗上重视益气固表、养血活血以扶正。常用玉屏风散、当归饮子等加减化裁组方。

二是注意调理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欲益气养血以扶正,必须重视脾胃的调理。临床常用陈皮、枳壳、神曲、焦三仙、炒谷稻、芽等健脾消导;也常用茯苓、甘草与玉屏风散中的黄芪、白术相配,取四君子汤之意健脾益气。

三是重视活血疏风。陈老根据“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在生理上相互为用的特点,和“久病入络”的病理特点,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上,重视养血活血通络,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思想。常用当归饮子及丹参、鸡血藤等养血活血之品。

四是注意祛邪而不伤正。在治疗中不过用宣散之药,以免进一步耗气、伤阴。即使用麻黄、荆芥,也常要用乌梅、五味子等酸敛之品收敛,防止发散太过。

五是注意生活起居的调护。不仅嘱患者禁忌辛辣、腥发食物,还要求避风,尤其减少洗澡和剧烈运动,防止在热水浴后或大汗出后,毛孔开泄,贼风侵袭肌肤腠理。



1.阳虚风寒证

辨证要点:风团色淡或白,遇冷加重、得暖则减,或晨起时明显。恶风寒,无汗或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或缓。

本证型系卫气不充,不能温煦,腠理不固,虽风寒侵袭而无力驱散。治疗宜益气固表,宣散风寒。方用玉屏风散合麻黄方加减,主要药物有黄芪15g,白术15g,防风10g,麻黄3g,杏仁10g,茯苓15g,海桐皮15g,乌梅10g,甘草10g。慢性荨麻疹患者,病程既久而卫气不充,不可宣散太过而进一步耗伤正气,故麻黄仅用2~3g,且以乌梅反佐收敛。


2.血虚风热证

辨证要点:风团色红,午后或夜间为重,不恶风但恶热;皮疹灼热而痒,遇热加重;心烦口渴,或有盗汗。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沉细或细数。

本证型治疗宜养血滋阴,疏风清热。方用当归饮子加减,主要药物有当归10g,川芎10g,生地20g,赤芍15g,荆芥10g,防风10g,桑白皮15g,炒侧柏15g,秦艽10g。


3.气血失和证

辨证要点:风团遇冷、遇热或压迫、搔抓即起,随起随消,发无定时;风团色淡或仅见红斑,瘙痒不重;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

本证型治疗宜调和气血。方用玉屏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主要药物有黄芪15g,白术15g,防风10g,当归10g,丹参15g,川芎10g,茯苓15g,鸡血藤15g,首乌藤15g,天仙藤15g。


4.风湿蕴阻证

辨证要点:反复起风团,色淡红或皮肤色;发作常无明显诱因和规律,无恶风寒、恶热等全身症状;或有纳少乏力,腹胀便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厚,脉滑。

本证型治疗宜健脾消导,散风除湿。方用多皮饮加减,主要药物有冬瓜皮15g,茯苓皮15g,白鲜皮30g,地骨皮15g,陈皮10g,桑皮15g,神曲10g,丹皮10g,白术10g。多皮饮是赵炳南先生的经验方,有健脾利湿、温卫疏风、凉血止痒的作用,多用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典型医案

刘某,女,61岁,2002年7月2日初诊。

主诉:全身反复起风团、瘙痒1年余,加重3天。

现病史:患者1年余前受冷风后出现全身淡红色风团,伴瘙痒,反复发作,每由冷风或受凉诱发或加重,服用抗组胺药物皮疹可消退,但停药1~2天后即复发;3天前洗澡后即入空调房间乘凉,致皮肤瘙痒、风团加重。现风团时现,瘙痒;伴纳呆,时有腹胀、反酸、恶心;畏寒无汗;大便不爽。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皮科情况:皮肤划痕征(+)。

辨证:风寒束表,肺卫失宣。

治则:益气固表、宣肺散寒。

方药:玉屏风散合麻黄方加减:黄芪20g,防风10g,白术10g,乌梅10g,麻黄3g,杏仁10g,海桐皮20g,白鲜皮20g,地肤子15g,茯苓15g,枳壳10g,神曲10g,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连服7日。嘱患者避风寒、忌腥发。

二诊(2002年7月9日):患者诉皮疹大减,偶受风寒皮肤仍痒,但抓后仅见少量淡红斑,无肿起的风团,纳食增加,无反酸烧心,偶感恶心。中药前方加藿香、佩兰各10g增强清热利湿之效,再进7剂。所患即告痊愈。



【医案分析】患者慢性荨麻疹病史1年余,日久卫气耗散,不能温煦固摄,致腠理不密,故每遇冷风或受凉而起风团,反复不愈;近日逢夏季酷暑炎热,浴后毛孔开泄,又贪凉吹风,致风寒束表,肺卫失宣,故见畏寒无汗,风团增加;患者年老脾虚,又暑热多湿,致中焦蕴湿,故纳呆,时有腹胀、反酸、恶心,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腻,脉沉细,乃湿蕴中焦、外受风寒、卫气不宣之象。

治宜健脾益气、宣肺散寒、扶正祛邪。复诊根据皮疹减轻,而中焦蕴湿未化,时有恶心,益以藿香、佩兰芳化湿浊,促脾胃健运,使患者脾胃健运,蕴湿得化,卫气充实,风寒宣散,得以病愈。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