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注这项血常规参数,向“零疟疾”迈进

 孤独不寂寞淡然 2020-04-26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今年的口号是“零疟疾从我做起”,迈瑞作为中国医疗械企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一直致力于提升临床异常疾病筛查能力。

本文摘自Sun Y , Xiang D , Chen C , et al. InfectedRBC flag/parameter provided by Mindray BC-6800 haematology analyzer aid thediagnosis of malaria [J]. Malaria Journal, 2019, 18(1).

文章系节选,详细数据及全文可参考原文

疟疾属于虫媒性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随着中国与国际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国内的疟疾感染并非罕见。镜检是疟疾检测的确诊方法[2,3],但并不是每个血常规标本均会进行血涂片制备和查找疟原虫。迈瑞的BC-6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DIFF通道中对感染红细胞(InR)进行分析,提供专用的“感染红细胞”报警信息及“感染红细胞数量(InR#)”、“感染红细胞千分比(InR‰)”定量参数,无需消耗其他试剂,可对每个血液标本进行疟疾普遍筛查。

研究目的

评价BC-6800的“感染红细胞”报警信息,以及InR#和InR‰这两个参数在疟疾流行区作为疟疾样本常规筛查工具的可行性。

材料方法

在云南腾冲(疟疾流行区)收集96例间日疟感染的EDTA·K2抗凝血样本,另收集疟疾非流行区的64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双盲法用光学显微镜和BC-6800分别检测疟疾样本和正常样本。疟原虫阳性的纳入标准为镜检观察厚血膜发现样本中有处于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或配子体4个阶段中任意一个或多个阶段的疟原虫。

采用SPSS 分析软件和ROC曲线等评估InR对疟疾感染的诊断能力,评价BC-6800与镜检的一致性。

研究结果

1、BC-6800散点图中特殊的散点群落提示疟原虫感染


疟疾感染样本在BC-6800的散点图中显示为一个特殊的散点群落。如果样本中有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且该类细胞数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出现一群明显不同于其他白细胞的粒子群(图1a和1b),并触发感染红细胞报警。在SF-Cube三维散点图中,通过旋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由感染红细胞组成的粒子群(图1c和1d),图1e为镜下感染了间日疟大滋养体的红细胞。


图1 BC-6800 DIFF通道检测到疟疾阳性样本时

散点图和镜下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


2、BC-6800 InR#及InR‰参数对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以镜检为金标准,对比BC-6800 InR‰ 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BC-6800 的InR‰参数对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检测敏感性为88.3%,特异性为84.3%,见表1。

表1 BC-6800 InR‰参数应用于

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价InR#的诊断能力结果见图2,AUC为0.95,最佳cut-off值为0.01×109/L。

图2. InR#用于间日疟原虫感染诊断的ROC曲线

将疟原虫感染样本按InR数值大小分成三组,发现InR定量结果与原虫密度相关,InR高值组的原虫密度大于InR低值组,如表2。

表2 间日疟组不同InR#样本分组

及与原虫密度的关系

组1,InR#为 [0, 0.1] × 109/L;组2,InR#为 [0.1, 2] × 109/L;组3,InR#为 ≥ 2 × 109/L;*第2组和第3组的原虫密度高于第1组,p < 0.05。

研究结果

BC-6800提供了专用的“感染红细胞InR”参数和报警,为进一步进行疟疾相关检测提供了客观数据。这有助于建立疟疾筛查和确诊的新工作流程:在BC-6800血常规检测时普遍地进行“感染红细胞”筛查,有疟疾报警时,及时进行血涂片的制备和疟原虫的查找,以确认或排除疟疾感染,有效地缩短诊疗时间、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目前国内的输入性疟疾感染以恶性疟为主,BC-6800对恶性疟的筛查特异性与间日疟相当,但灵敏度低于间日疟。这可能与恶性疟在人体内感染时的发育周期有关,恶性疟小滋养体在外周血中发育10小时后,还没有变成大滋养体和裂殖体,就会进入毛细血管丛,隐匿于微血窦或其他血流速度较缓的微循环中[4, 5]. 迈瑞医疗正在积极地对仪器和试剂进行优化,以期进一步提升对所有疟疾感染的筛查灵敏度和特异性。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公益宣传


【参考文献】

↑↓滑动查看

[1]. Mier-Y-Teran-Romero L, Tatem AJ, JohanssonMA. Mosquitoes on a plane: Disinsection will not stop the spread ofvector-borne pathogens, a simulation study. PLoS Negl Trop Dis.2017;11:e0005683.

[2]. Mouatcho JC, Goldring JP. Malaria rapiddiagnostic tests: challenges and prospects. J Med Microbiol. 2013;62:1491-505.

[3]. Feleke DG, Tarko S, Hadush H. Performancecomparison of CareStart™ HRP2/pLDH combo rapid malaria test with lightmicroscopy in north-western Tigray, Ethiopi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Infect Dis. 2017;17:399.

[4]. Barber BE, William T, Grigg MJ, et al. Parasitebiomass-related inflammation, endothelial activation,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and disease severity in vivax malaria. PLoS Pathog.2015;11(1):e1004558.

[5]. Silamut K, Phu NH, Whitty C, et al. A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microvascular sequestration of malaria parasitesin the human brain. Am J Pathol. 1999;155(2):395-4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