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中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字诠释天下事!

 天使诚 2020-04-26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承载文化的文字中更是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更多信息。不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婚丧嫁娶,其中都包含着文字承载文化信息这一要素。
就是仅仅简单的婚姻两个字就蕴含着令人惊叹的文化。《诗经·小雅》中记载: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大家是否发现这里的昏是没有女字旁的。在《诗经》中涉及到结婚和婚姻中都没有女子旁的昏姻。这就证明当时的婚都是黄昏的昏。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昏。这里说明古时娶媳妇都是在黄昏。而现在在很多地方就变成了中午。所以在很多先秦、秦汉古装影视剧中就犯了这样的历史性知识错误,比方在《芈月传》中,就是大白天结婚。
还有一种的说法,就是抢婚,而抢婚的最佳时间就设在黄昏,因为发生在黄昏时候,增加一种朦胧感,增加抢的色彩。这也是婚字蕴含的文化信息。
而婚姻,其中讲到婚,就不能不讲姻。《说文解字》中记载:姻,婿家。这里所说的是,对于女方来说,男方的家就叫姻。姻的最初含义就是女方结婚后的依靠,也就是男方的家。
对于女方来说是姻,而对于男方来说就是娶。《诗经》中记载: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其中娶妻中的取还是没有女字旁。这是为什么?必须先了解取这个字最本初的含义,取就是用右手拿下左耳朵。讲的是古代战争之后,战胜方用手取下敌方的耳朵。但古代为何用这个取,这就体现出古代女子的低下的地位。结婚对她们来说,就像男方取一件东西一样。
男方说娶妻,而女方则是出嫁,这个嫁似乎和上面的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嫁就是女字旁有家,就是说女子出嫁就是有家了。而有人会说女子的娘家不是家吗,在古代娘家只不过是女子临时居住的地方。而真正有家是出嫁之后到了男方家,古代婚姻不仅对一个家很重要,对整个家族,甚至是对国家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当时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之后,就发布一条命令:女子十七未嫁,其父母有罪。因为当时人口对于一个国家既可以增加税收还可以增强国力。
古代女子结婚还有一个称呼叫归,这就令人非常好奇,不是女子出嫁之后回到娘家叫归吗?怎么古代女子出嫁叫归呢。因为女子出嫁就等于有了归宿,所以女子结婚称呼有家,而不结婚就是没家。男的结婚叫室,称呼有室。所以,就有了有家室这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