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辱人者,人恒辱之

 恰恰365 2020-04-26

在我加入的简书作者交流群中,有一位作者向大家说:自己要离开了。

他告诉大家:自己之所以要离开,是因为被父母和老师逼迫。

他在自我介绍里说,他是广西人,目前还是一名初中生。

在这个交流群中,他原本应该算是几个最活跃的人之一,也是发布作品最频繁的人之一。我记得,在我写作《苍灵十二将II》的那段时间里,他经常和我互动,交流各自在创作上的一些心得,还和我们讲述一些他的校园生活。

后来,他的发言越来越少,也几乎不再更新作品。我们都认为,他只是因为学业太忙。

结果,就在几天前,他发给我们一张图片。图片上显示,他账号上的所有作品都已经被删除,“作品数量”和“字数”两栏上显示的数字都已经变成零。

他说,他的小说手稿已经全部被父母撕掉,发表在网络上的作品也全都被父母和老师强令删除。

我相信,在很多人看来,尤其是在很多青年人看来,这一幕实在是再熟悉不过。

我知道,很多人都有过被父母强令禁止做某些事的经历,也有过被父母、老师或者其他长辈强行扼杀某些爱好的经历。能拥有开明而又温和的父母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

大家肯定也都知道,这样强行扼杀子女爱好的父母都有一个早已经被用烂的借口:我这是为了你好。

问题在于,怎么样才是“好”呢?“为你好”这样的动机该如何被证实呢?

恐怕很多父母心中都有且只有这样一个他们从不明说的标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

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有这种宽于待己、严于律人的思想。他们不准自己的子女做死啃教科书之外的任何事,可他们自己却几乎从不学习新知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也做不到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或者是为了工作而放弃所有爱好。可他们却硬逼自己的孩子们做到这些。他们自己又喝酒、又抽烟、又打麻将、又看肥皂剧,却不准自己的孩子们玩游戏、看课外书、听音乐、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这不就是双重标准吗?

可这就是他们口中的“为你好”。

问题是,这真的是“好”吗?

用搜索引擎随便搜索,就能搜到报导被逼死读书的孩子们变成书呆子的新闻,以及学生受不了过大的学业压力而离家出走或者患病,甚至是自杀的新闻。

但有些顽固、保守、自大、自傲的父母、老师、“教育专家”们要么对此视而不见,要么从不觉得自己或者教育制度有问题。他们多半只会轻描淡写地说:这只是我们用得方式不对而已。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为你好”这三个字,既无法被证实,也无法被证伪。因为,所有的坏结果,不利后果,全都可以归咎于“方式不对”这四个字。可它在某些人的嘴里,就是永远正确。因为,他们说它正确,它就正确。

有时候,现实就是比最荒诞的戏剧还荒谬。

有一位学者曾经说过: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从不把人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把人视为家庭之类的社会组织的附属品。

我对此深表赞同。

过度的集体主义思想,对人会造成一种思想上的损害。那就是,所有的集体,乃至于群体,永远无限制地大于个人。而且,“集体”的定义范围也是无限制的,包括但不限于学校里的班级、年级,社会上的公司之类社会团体,甚至还包括家庭。

每当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很多普通人总是会觉得,个人就必须让步,就必须服从“集体”,哪怕“集体”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有些人甚至还觉得,“集体”永远不会犯错,或者说,哪怕它犯错误,个人也必须服从,至少必须去理解。

“妈宝男”和“妈宝女”,正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当中的典型。他们的脑子里就有这样一条信念:我妈(或者我的家庭)永远是对的。哪怕她(他们)错了,那也是“为我好”。因此,我必须永远无条件地向她(他们)让步、顺从、妥协。

而生养出“妈宝男”、“妈宝女”、“巨婴”的父母,正是从不把自己的孩子视为独立于自己的个体的老顽固。

“孩子再大也是孩子”,这一句话不知道已经祸害多少人,却没有多少人去反思它的危害性和荒唐之处。

从小不准孩子培养自己的爱好、自己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不感到迷茫?怎么可能不在社会上四处碰壁?

从小对孩子没有最起码的尊重、没有分寸,随便毁坏孩子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懂得尊重他人?怎么可能不去照样学样、去欺压自己的后代?

什么是学习?

所有让自己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的行为,都叫做学习。

在学校里学课本知识,是学习;在工作岗位上接受入职培训,也是学习;通过书本、网络等平台接收新信息,更是学习。

学习的手段有无数种,没有人能够数得清。

很多顽固的人却坚持认为,只有坐在教室里死啃那几本教科书,才叫做学习。

教科书里的知识,从来都不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大多数人想要独立在社会上生存,都需要许多种不同方面的能力。

写作能力,正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因为,写作是重要的自我表达途径。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写作能力,或者说是表达能力。

具体的例子,想必不需要我来举。随便一个人,都能够举出一堆例子。

把写作和玩游戏、看网页、看小视频相提并论,本身就是一种极其错误的思维。写作是提高自己表达能力的行为,玩游戏、看小视频是纯粹的休闲娱乐,怎么可能相同?

更何况,只要加以合理的引导,写作还可能成为有效地运用课本知识的途径,还能反过头来促进写作者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可是,太多的专制长辈不懂这个道理。

他们不但自己不懂道理,还强迫自己的晚辈们必须信奉他们自己信奉的歪理。

他们使用一切手段强迫子女等晚辈必须服从自己,甚至采用打骂、毁坏物品等正常人眼中的极端手段。

那一天,我没有对那位朋友说什么安慰的话。因为我知道,空口说些安慰的话根本无济于事。

我只是告诉交流群当中的所有人:这种父母,等到他们老了,如果他们被子女遗弃,甚至是被虐待,我一点也不会同情他们。

道理很简单:辱人者,人恒辱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你怎样对待别人,就怪不得别人怎么对待你。

你曾经仗着自己身强体壮去欺压别人,待你年老体衰之日,一定会有人来欺压你。

即使是自己的儿女,也一样。

儿女,从来就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父母随心所欲操弄的玩具。

“父慈子孝”,“父慈”位于“子孝”之前。父母必须慈爱,子女才应当孝顺。

每个人,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他们父母的子女。

有些有识之士曾经发问:为什么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

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寻找答案。

2018.10.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