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曲赋】陈文增|一代人杰昌风流

 林看云 2020-11-21

   诗词曲赋

  第一期

      责任编辑/李伟亮  王红娟

      图文制作/陈奎娟

本版投稿邮箱:

yzltscqf010@163.com

陈文增

(1954——2016年),河北曲阳人,生前为河北省曲阳定瓷有限公司艺术总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定瓷生产研究近40年,使失传千年的历史名窑再现人间。2001年以“瓷、诗、书”三联艺术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被誉为“当代定瓷之父” 、“中国定窑第一人”。 

出版有《定窑研究》、《定窑陶瓷文化及其造型装饰艺术研究》、《陈文增定瓷作品精选》、《陈文增诗词》、《陈文增书法作品集》等专集,曾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陶瓷名窑恢复与发展贡献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称号。多件作品被英国珍宝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收藏。

五律·北戴河观日出 

日出黄金海,平明约有时。

红云白鹭影,紫雪浪花姿。

梦里听涛久,归来动笔迟。

烦然人世事,于此两忘之。

五律·大柏树

山中无岁月,一树记悠悠。

冠啸千年雨,根盘十里秋。

曾经民共乐,相与国同忧。

借向农夫问,薰风漫点头。

游定州贡院有作二首

当年莫问柏森森,贡院殷殷嘱后人。

锦绣文章千古事,悠悠日月到如今。

经纶满腹问何来,马褂昭然久可哀。

莫道时风同此弊,天心似镜辨真才。

七律·2000年春再勘定窑遗址

        定窑遗址方圆20华里,光芒熠熠,世所奇观。其装饰为刻花印花,龙、凤、鱼、虫尽得奇妙。曾使世界各国陶瓷艺术家慕名而来,国内古陶瓷专家、学者来此考察者,更是络绎不绝。

雨闹风回二月天,曲阳风物日相牵。

好音鸟递花间露,大宇云飞壁里烟。

一自龙泉传妙说,遍窥茧手演真诠。

银光闪处君知否?四海三江慕上仙。

1985年夏赴德化

参加全国陶瓷百花奖评比夜宿南昌私旅

     1985年我与蔺占献兄赴福建德化参加全国陶瓷百花奖评比,夜住南昌私旅。由于当时工厂效益不佳,外出办事均有标准。在这罗锅上山——前(钱)短之时,不得不借宿小旅店。一夜人蚊大战,可谓两败俱伤……    

小钱做事不窝囊,南北东西敢步量。

点蜡“孤家”先上榻,吹灯“君子”早盯床。

满堂舞蹈谁低唱,双手抓挠我倍忙。

一夜风光知不尽,天明无语别南昌。

七律·庐山即景

开天哪个丹青手,画出庐山此般奇。

五老峰巅皴错落,三峡桥畔墨淋漓。

四时烟雨三千幅,百味人生亿万题。

指处多多难尽述,诗人感慨说江西。

七律·天桥瀑布

天风吹落几多星,坠向青崖作画屏。

紫雪调云轻化雾,素娥洒玉漫倾瓶。

人闻声响喉先润,径入潭荫足上青。

妙曲当听秋雨后,神仙伴乐小雷霆。

七律·极品盘口瓶

一盘雨露几番辛,雪里梅姿月下巡。

玉质曾荣三代客,磬声敢慕五洲宾。

裁成妙句留君步,唤醒佳人做尔邻。

世事无非归翰墨,寄上千秋万载春。

七律·定窑刻花安泰瓶

雨后江山晴正好,吾今聊发少年狂。

红裁五月荷方渐,碧接三秋菊吐黄。

琴瑟如期吟腕指,人文特许写平章。

卅年一聚扬眉酒,酹处繁华是故乡。

定窑刻花贵妃瓶

时光掩过几番秋,玉韵何曾失自柔。

史笔情怀达万种,芳馨一段记风流。

定白釉刻花高瓶

出落千秋自迥然,处身有则不离偏。

平生耻弄缤纷色,清韵春来入雪笺。

七绝·嶙峋瘦马骨能敲

漫云当日气凌霄, 器毁烟封又一窑。

可叹三千回合后,嶙峋瘦马骨能敲。

古风·定瓷吟    

自古中夏有遗爱,天地钟情共筹谋。

燕赵泥土恭大雅,世胄御前崇未休。

边陲外裔蜚声闻,驼旅担挑铭春秋。

五千年矣文明邦,汗青彪炳功悠悠。

廿里“珍珠”耀星日,先祖睿智此中收。

大地寒凝八百载,梨花一夜春风柔。

五窑之首斗奇韵,青丝几度霜染头。

击壤易水堪壮哉,高祖“大风”歌今喉。

十年冰雪妆玉颜,一代人杰昌风流。

物华于兹得重复,中兴夙愿今始酬。

昨称“颜色天下白”,依今“定州花瓷瓯”。

题帖系书法创作兼寄张荣庆、张旭光诸书家

嘉山兀自卧孤篷,鸟向春烟天际融。

腕下龙飞无客识,杏花笑指二王风。

七律·题玉皇殿

玉皇日里伴鸣莺,凤附龙盘列盛名。

水仗花馨添瑰丽,山凭草色点峥嵘。

多情燕子开春论,无事东风扰画评。

复得苍旻观海远,依将心迹付杯觥。

七律·国庆大阅兵

威武之师振国声,豪言直上九霄重。

银鹰电掣擎天碧,神剑风驰照眼明。

海陆同心成一阵,军民联袂结双雄。

伟人麾下旌旗艳,浩荡神州日正红。

七绝·题杏花

云山晓色欲融融,窗外寒枝俏待红。

约定春风明日事,看花自不与邻同。

杏花赋

东风日日化凝脂,异样烟霞异样姿。

淡粉新搽妹子面,白云悄点状元枝。

心摇倩影归晴弄,目送秋波入夜思。

安得妫川醇似酒,佳人岁岁醉轻飔。

定白釉桃花罐

黄莺啼向万人家,几度春风几度霞。

不意佳人抛粉黛,一枝斜放小山崖。

七律·桃花新赋

问幽疑是小蓬莱,俏点新红韵半开。

晓日千重蝴蝶影,春风二月美人腮。

遣怀漫索耕云句,放笔同邀赏月台。

大雅明朝芳馥里,文章旷世不须猜。

雄奇隽秀品华章

——《陈文增丛稿·诗词卷》序

韩成武

        读文增先生诗词有年矣,每于吟咏之际,便油然想到古人所云诗人得江山之助的言论。古代著名诗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道:“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此论颇精辟。盖名山大川乃造化钟秀之处,地灵乃使人杰。文增故乡曲阳,北面毗邻古北岳,故曲阳古称恒阳。古北岳俗称大茂山,山势雄奇,林木隽秀,确实为“文思之奥府”,其孕育文增雄奇隽秀之诗风,理固宜然。再者,曲阳古属中山国领地,此地居民心灵手巧,精于器具制作,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称其民风“悲歌慷慨”,其民众工于“作巧”,“多美物”。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即在该县涧磁村一带。地域文化传统不仅激发了文增先生复兴定瓷的雄伟志气,而且定瓷特有的隽秀品格也滋养了他的隽秀文心。

        文增先生在数十年复兴定瓷的征程里,创作了千余首诗词作品,今日集结出版,堪称诗坛盛事。该书按题材内容分为八个部分:祖国之吟、感事抒怀、咏物寄情、山水田园、定窑放歌、赠答缅怀、古今人物、书画艺论。题材广阔,内容丰厚,涵盖了其生活的方方面面。阅读这部诗集,可以洞察作者的精神世界,包括他的爱国情操、伦理风范、胸襟气度、人生品味、履迹心痕、书画持论和诗词审美取向。限于篇幅,笔者不作全面评述,只就其诗词艺术风貌谈些感受,我想用“雄奇隽秀”四个字来作概括。

      其一曰“雄”,诗境雄浑,情怀雄阔,语言雄劲。首先表现在频频出现的事业雄心的表述上,“一自龙泉传妙说,遍窥茧手演真诠”(《七律·2000年春再勘定窑遗址》),既得妙说,便演真诠,其雄心剑胆,足称大将风度。“夺得天工奇妙处,无非掌下半刀泥”(《咏定窑诗五首其三·感乾隆皇帝所题定窑器物兼咏定窑工艺》),正所谓艺高人胆大,举重忽如轻;“玉质曾荣三代客,磬声敢慕五洲宾”(《七律·极品盘口瓶》),前人荣此,我辈岂亏?言辞铮铮,掷地有声!此外,他用雄健语言表达对国事的执著关切,这类作品可谓俯拾即是,《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七律六首》可为代表:“银鹰电掣擎天碧,神剑风驰照眼明”,“声唤东风堪仅有,气吞北斗世称稀”,“清风两袖金瑜鉴,大气千秋日月魂”,“日炫疆南耕水碧,雪融塞北阅芳幽。开门识得三春雨,通贸飞临百尺楼”等诗句,均写得大气包举,情彩辉煌,声色兼备,读来令人振奋。这类题材的诗,易入标语口号,那是由于作者本无真情实感,附庸风雅,信手抄报;或是由于作者黯于诗道,不懂形象思维。反观文增之作,赤子之心加上诗人个性、诗性思维,遂能成就诗中大雅。诗境之雄浑取决于思想情感内蕴充实,即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雄浑》所说的“真体内充”。

       文增诗词每每从大处落笔,通过描写辽阔的空间与悠久的时间来开拓诗境,展示开阔的视野,书写阔大的襟怀。他写定瓷研制成功,则曰“大地寒凝八百载,梨花一夜春风柔”(《定瓷吟》),大地寒凝,喻定瓷失传;春风梨花,喻定瓷兴复,一夜之间而终结八百年沉寂,诗语之雄劲,令人心弦震动。写庐山则曰“四时烟雨三千幅,百味人生亿万题”(《庐山诗稿七律八首其八·庐山即景》),前句庐山之景,后句庐山之事,眼前景触动心中事,变幻之景与复杂世味融为一体,可谓居高临下,总览千秋,内涵丰富,我以为这两句可作咏叹庐山的佳联。写定州贡院,则曰“锦绣文章千古事,悠悠日月到如今”(《游定州贡院有作二首》其一)一脉文思,凌越千古。怀念蔺相如,则曰“清风天际月,丽日宇中鸾”(《谒蔺相如墓五律二首》其一),象中有象,缅怀情深。写千年古柏,则曰“冠啸千年雨,根盘十里秋”(《五律·大柏树》),前句写古柏历时之久,后句写古柏盘根之大,时空并举,凸现出古柏形象的巨大。唐人司空图著《二十四诗品》,归纳出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将“雄浑”列为第一品,用“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等诗性语言,概括此种风格之特征,品读文增先生的诗作,其雄浑风格十分明显。

      其二曰“奇”,感受新奇,超乎常人,诗思奇特,不落俗流。文增诗词多奇句,例如《七律·题玉皇殿》写道:“多情燕子开春论,无事东风扰画评”,燕子相与呢喃,作者认为是在召开春事讨论会;东风劲吹,作者认为是它无事可干,前来凑热闹,扰乱画事品评。句奇意奇,谐趣良多。杜甫也曾有类似奇句,“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七),说嫩蕊商量慢慢开放,以避免落得太快,此语颇得诸家欣赏。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写道:“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意思是商量,说群山在商量下一场黄昏雨,卓人月《词统》评曰:“商略二字,诞妙。”说此语虽觉怪诞却又绝妙,妙在以人的行为写山,出语奇绝。又如他写杏花,“淡粉新搽妹子面,白云悄点状元枝”(《杏花赋》),说杏花如妹子新搽淡粉,尚有前人痕迹,说杏花如白云悄点状元枝,便是创语奇思,状元枝就是第一枝,因为杏花开得早。以“状元”对“妹子”,属于人伦类的工对,颇多趣味,令人玩味。

       文增还使用“通感”这一修辞手法,表达对事物的异常感受,读来颇觉新奇。例如他写天桥瀑布:“天风吹落几多星,坠向青崖作画屏。紫雪调云轻化雾,素娥洒玉漫倾瓶。人闻声响喉先润,径入潭荫足上青。妙曲当听秋雨后,神仙伴乐小雷霆。”(《七律·天桥瀑布》)“画屏”之喻,“倾瓶”之想,已成绝妙,而“闻声响”感觉喉咙湿润,“入潭荫”感觉足色变青,感受新奇,便绝非一般人所能有。这是敏感诗人所具有的感受通联现象,钱钟书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为“通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种感觉渠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发生彼此联通的现象,敏锐地抓住这些感觉上的联通,便会造成奇思奇句,这在古人作品中时有所见,例如杜甫诗句“晨钟云外湿”(《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时值阴雨天气,钟声从高远处传来,声音不脆,像是受了潮,故用个“湿”字来写钟声,这是由听觉产生了触觉上的反应。宋祁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枝头上杏花开得拥拥簇簇,作者似乎听到了闹嚷嚷的声音,故用一个“闹”字来写杏花,这是由视觉产生了听觉上的的反应。“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其功效是深化了对物的感受,强化了对感受的表达。文增写的“人闻声响喉先润,径入潭荫足上青”,前者写的是由听觉到触觉的通联,后者写的是由触觉到视觉的联通,惟其如此,便将瀑布之清新悦耳、潭荫之凉爽适意,凸现了出来。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列出“清奇”一品,用“可人如玉,步屧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等诗性语言,描绘此种风格的特征,说的就是它的超脱俗流的诗思与诗境。这种诗风不乏其例,唐代诗人岑参的诗风被认为是“奇峭”,其边塞之作尤其明显。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把诗风与性格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有道理的。文增性格就有好奇的一面,检索诗词卷全文,出现“奇”字多达69处,诸如奇文、奇志、奇猷、奇兵、奇功、奇妙、奇幻、奇葩、奇智、奇瑰、奇韵、奇观、奇璞、奇器、奇勋、奇才、奇茗、奇香、奇花、奇树、奇闻、奇潭、奇光、奇篇、奇骥、奇英、奇缘、奇帜,等等,联翩而至,从一个角度反映出他的性格特征,性格驱使他的诗篇涌动着一片奇光异彩。

      其三曰“隽”,诗意隽永,韵味深长。文增先生坚守“天人合一”的理念,善于把情思蕴含在景物之中,以写景的方式抒发情感;或者融情思于生活细节之中,这给他的诗词作品带来含蓄之特征。关于以景写情,这是诗家常事,无需饶舌。只就融情思于生活细节一端,说上几句。人的言行举止是心情的流露,描写具有情感蕴含的行为,是抒情的一大手段。文增先生有一首题为《七律·夜宿南昌私旅》的诗作,诗前有个小序,纪录作诗缘由:“1985年我与蔺占献兄赴福建德化参加全国陶瓷百花奖评比,夜住南昌私旅。由于当时工厂效益不佳,外出办事均有标准。在这罗锅上山——前(钱)短之时,不得不借宿小旅店。一夜人蚊大战,可谓两败俱伤…… ” 诗云:“小钱做事不窝囊,南北东西敢步量。点蜡‘孤家’先上榻,吹灯‘君子’早盯床。满堂舞蹈谁低唱,双手抓挠我倍忙。一夜风光知不尽,天明无语别南昌。”我特别注意结句的“无语”二字,这是写告别南昌时的细节行为:无话可说。这个生活细节所蕴藏的情思是纷繁复杂的,无话可说不是情思空白,实在是由于想说的话太多,却又欲诉无辞,一种难以言尽的心情被表达出来。我们不妨试着把他此时的心情解析出来。其一,一夜未睡,大战蚊虫,苦情可想;其二,资金匮乏,只能夜宿私人小店,遭此困苦亦属正常,无须大动肝火;其三,观其诗句,自称“孤家”,与“君子”相斗,且视为“一夜风光”,言辞诙谐,则知其心灵深处的坚忍与平静;其四,1985年乃是创业艰难时期,各种流言蜚语正甚,则一夜蚊虫之害又何足道哉!果敢之士正须起步前行,何须临别唠叨,做小儿女之态!“无语”二字所包容的情思应该是这些,而这些情思只能以“无语”二字涵括之。倘若使用实笔,则仅能诉其一端,其情感含量便觉浅薄。唐人杜甫诗,宋人清照词,最擅长用生活细节容含情感,故其作品味道浓厚深长。文增之作可谓踵武前贤。

      《二十四诗品》列出“含蓄”一品,司空图用“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等语描述这种风格特征。文增上述之作,以“无语”作别南昌,确乎是在感情上“不著一字”,然而在表达情感上却“尽得风流”。

       四曰“秀”,丽而不俗谓之秀。文增先生作品多秀美之篇、清词丽句,这与他的雄浑风格正好相对,若论主次,当以雄浑为主,秀丽为次。秀丽风格多表现在田园篇什和咏叹定瓷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摘举出大量的秀句来,写田园景象,如:“推门云半掩,扶牖玉忽开”(《杏花山乡》),云、玉之喻,写杏花之盛,如在眼前。“耕烟笼草碧,春雨透帘青”(《五律·山居春思》),耕烟春雨,一片葱茏之象。“晓日千重蝴蝶影,春风二月美人腮”(《七律·桃花新赋》),描写桃花,取喻婉媚。“日上三竿窥早霭,春邀十里入桃花”(《七律·山乡之春》),春晨景物,清丽可喜,窥、邀二字,匠心独运。“池畔群凫初试暖,桥边数柳早垂幽”(《七律·春日寄语》),早春之景,一片生机。“半醉桃花争占露,初妆柳色倍骄人”(《七律·约春辞》),醉、妆二字,以人事状写景物,颇为生动。《二十四诗品》列出“绮丽”一品,用“雾于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阴”等景语描述这种风格特征。对照文增之作,风貌基本吻合。

      文增先生写定瓷靓丽之姿态、神韵,也多秀句,如:“红裁五月荷方渐,碧接三秋菊吐黄”(《七律·定窑刻花安泰瓶》),“破镜千年圆日影,新炉一夜试秋霜”(《七律·题莲纹刻花盘口瓶二首》其二),“半角红蕖堪毓秀,东风剪取一时新”(《七绝·莲纹定白釉熏香炉》),“史笔情怀达万种,芳馨一段记风流”(《七绝·定窑刻花贵妃瓶》),“平生耻弄缤纷色,清韵春来入雪笺”(《七绝·定白釉刻花高瓶》),“东园渐欲春光好,偏爱丛中白玉仙”(《七绝·白釉刻花白牡丹瓶》),“不意佳人抛粉黛,一枝斜放小山崖”(《七绝·定白釉桃花罐》)等等,佳句之多不胜枚举。文增先生咏叹定瓷制品,每每超脱对形饰的描绘,注重对神韵的刻画,多是寄托深意,或表达审美追求,读来令人神思清远,这也是其超俗之处。

以上归纳出文增先生作品的四种风格,其中“雄”、“秀”两种呈现对立,这不为奇,无须质疑。须知大家手中是兼具多种笔墨的,处于不同的生活阶段,或面对不同的题材内容,作品风格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例如杜诗的主体风格是“沉郁顿挫”,另有萧散自然等多种风格并存,就以他的景语来看,便存有壮阔之景、细微之景、动荡之景、静谧之景、平和之景、险怪之景、明丽之景、幽暗之景八种之别。惟其如此,方知何以成为大家。

      本文仅就文增先生作品风格做出初步研究,限于篇幅,对其章法艺术、句法艺术、炼字艺术以及对仗艺术等未能涉及,且待他日。在其丛稿诗词卷即将问世之际,略备数语,权以为序,诚请方家教正。

《燕赵联坛》编辑部

1

《佳联共赏》 

责任编辑:王海亮 王淑鸿 韩全兴 

2

《联家雅座》 

责任编辑:范英杰 耿雅鹏  

3

《四海名家》 

责任编辑:白国成 傅会军  

4

《联墨合璧》 

责任编辑:杨丽静 侯秀欣  

5

《燕赵联事》 

责任编辑:林红芝 卜秀红  

6

《燕赵联话》 

责任编辑:潘洪斌 杨茂东  

7

《每月赛事》 

责任编辑:范英杰 王更瑜  

8

《联教园地》 

责任编辑:武文宝 王凤茹

9

《索微探赜》

责任编辑:杨茂东 潘洪斌

10

《诗词曲赋》 

责任编辑:李伟亮 王红娟

11

《文献稽征》

 责任编辑:陈奎娟 王桂珍  

12

《楹上鎏光》 

责任编辑:张志强 张儒刚 

编辑部顾问:董汝河   

编辑部主任:康永恒   

编辑部副主任:林红芝   

图文制作:林红芝    陈奎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