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类方汇参》第一章 桂枝汤类 第二节 桂枝加附子汤】

 昊晟堂 2020-04-26

《伤寒论类方汇参第一章  桂枝汤类

第二节 桂枝加附子汤

原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此发汗太过如水淋漓,或药不对症之故。中风本恶风,汗后当愈。今仍恶风,则表邪未尽也。四肢为诸阳之本,急难屈伸,乃津脱阳虚之象,但不至亡阳耳。若更甚而厥冷恶寒,则有阳脱之虑,当用四逆汤矣。

用量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

定义

此因发汗太过,津脱阳虚,为制招补亡阳,散寒止汗,并御虚阳之温方也。

药解

是方以附子加入桂枝汤中,大补表阳也。表阳密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矣。津止阳回,则小便自利,四肢自柔矣。是故桂枝、附子同服,则能止汗回阳。此汤为表症未除,心力已衰者而设也。心主营,营弱者汗自出,汗出则阳走。附子味辛,能刺激腺体,使分泌旺盛,其气温补心,又为强心专剂。

服后现象

服附子微有热象及小便短赤者,是阳回之佳象。今人以服附子而见舌干燥渴,疑惑附子所致,复投寒凉,前功尽弃,良可叹矣。更有视附子为毒药,遇有发热口渴,虽脉已细数,虚脱在即,竟不敢用,不得已亦以淡附塞责,可嗟孰甚!故舒驰远曰:用桂附诸汤,惟恐其阴不去而阳不回,服后微有热象及小便短赤者最妙。可见姜、附之不忌口渴舌燥,观此益信。

本证漏不止与大汗出之异点

服桂枝汤大汗出,而大烦渴,是阳陷于里,急当滋阴,故用白虎加人参汤以和之。此用麻黄汤发汗,遂漏不止,而不烦渴,是阳亡于外,急当扶阳,故用桂枝加附子汤以固之。要之,发汗之剂,用桂枝不当,则阳陷于里者多,用麻黄不当,则阳亡于外者多。因桂枝汤中有芍药而无麻黄,故虽大汗出而玄府尚能自闭,但能使阳盛,断不致亡阳,同一不当也。而有阳陷宜滋阴,阳亡宜扶阳之别如此。

本证漏不止与真武汤汗出不解之异点

此证发汗,汗遂不止。是阳中之阳虚,不能摄汗。所以本证之恶风不除,而变证有四肢拘急之表,小便难之里。故仍用桂枝加附子以固太阳卫外之气。彼证发汗,遂漏不止,是阴中之阳虚,汗虽出而不彻。所以彼证之发热不除,而变证见头眩身振之表,心下悸之里,故假真武汤以固坎中真阴之本。就两汤本证变证发现之比较,则两汤用药之异点明矣。简言之,真武汤是救里寒亡阳之失,急于回阳者。本汤是救表寒漏风之失,急于温经者

本证漏不止与自汗出用芍药甘草汤似同实异之点

彼证脚挛急,在未汗前是阴虚。此证四肢急,在发汗后是阳虚。且自汗因心烦,其出微,而遂漏。因亡阳,故不止,小便数,尚不难,恶寒微,不若恶风之甚,脚挛急,尚轻于四肢不利。要言之,此之微、急、难以屈伸,是诸寒收引。彼之两胫拘急,是阴液不养其筋。一为阴竭,一为阳亡。且即此而悟阴虚阳虚之病,此其似同实异之点也。

附:《医医病书》自汗论

自汗不止,今人悉用黄芪、浮麦,他法概不知之。

(一)伤寒漏汗,治以桂枝加附子汤。

(二)中风自汗,治以桂枝汤。

(三)风温自汗,治以辛凉,佐以苦甘,如桑叶、连翘之类。

(四)中暑自汗,治以白虎。狂汗不止,脉芤者,加以人参,亦有用生脉散处。

(五)阳虚自汗,轻则用人参、黄芪,重则用桂枝、术、甘。

(六)肺虚自汗,用沙参、麦冬、五味子,霜桑叶之类。

(七)心虚自汗,用秋小麦、人参、枸杞、柏子、龟板之类。重者,用龙骨、牡蛎、救逆汤。

(八)阴虚不受阳纳之自汗,治以介属潜阳,大固肾气。

(九)湿家燥家自汗,均以护阳为主。

(十)痰饮咳嗽自汗,即用发汗之麻黄,单用其根,以收太阳归纳之气。

附:《伤寒指掌》自汗论

(一)伤风则恶风自汗。

(二)伤湿则身重自汗。

(三)中暑则脉虚、烦渴、自汗。

(四)湿温则妄言自汗。

(五)风温则鼾眠自汗。

(六)柔痉则搐搦自汗。

(七)阳明则潮热自汗。

(八)劳倦则身倦自汗。

(九)亡阳则漏不止自汗。阳明胃土虚,中寒,脾不约束津液,横溢四肢,犹如阴淫盛雨滂沱,故汗出而冷也。

本证小便难与五苓散相似之点

此汤小便难,是膀胱之水寒结,与五苓散之水结相似,故五苓用桂以温之。此方更加附子者,正所以温散水结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