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要不要考研?

 雪中花的小菜地 2020-04-26

研究生群体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现今,“科研狗”成了研究生们 的标签。有人说,选择读研究生就像在进了赌场,“一入红门深似海,从此半点不由人”。

最近两年,各大高校时不时爆出研究生抑郁,甚至自杀等负面新闻,师生矛盾也逐渐升级为热点话题,论文“灌水”,“抄袭”等乌龙事件层出不穷,在大众眼里,科研圈子也逐渐变得不像以往那样神圣了。

但每年依旧有那么多人为了考研,为了申博而前赴后继。

大学毕业要不要考研?读研能带来什么?高学历又真的那么重要吗?今天我想站在我的位置发表一些见解,希望能够给那些正在纠结要不要考研的学生提供一些借鉴,也希望大家对研究生群体,对学历高低,有更加客观的看法。

我为什么考研?

以讲道理的方式来让别人理解和接受你的观点,往往都很难,今天我先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一个出生在南方N线城市的普通女孩,标准6岁入学接受9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我都是标准的好学生,学习勤奋刻苦,当班干部,受老师喜欢。高考的时候,在我们小县城,我的成绩在学校算是不错的,虽然只考上普通一本,但还是拿了一笔数目不小的奖学金。在我们老家,同龄人很多都是初中辍学去打工,等我上大学,有些同学的娃都出生了,我这考上重本的,在小圈子里就算稀罕人物。

上大学的那个暑假,我成了家里人的骄傲。我爸妈为我办了升学宴,鞭炮,烟花,酒席,红包让我觉得有些慌乱。我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爸妈很自豪,他们感觉很风光。即使那时我打心底里看不起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志愿,但想到自己为父母争了光,也就渐渐接受了现实。

我被录取到一所普通一本,这所学校在广州当地口碑还算不错。在广州大学城,一个远离闹市的幽静小岛上,我开始了大学生活,专业是被调剂的,读的工科。

大学四年里,我依旧是个规规矩矩的好学生。

第一批过四六级,考过了高级商务英语;该参加的比赛也参加,进学生社团当部长;报英语口语班,坚持早起练口语,一坚持就是三年;各种优秀奖加起来奖状都有几十张;开公众号写作;学习成绩一直名列专业前茅,奖学金年年有份;参加大创,大学期间就发表SCI;大三还被公派到国外访学了一段时间。

你们是不是以为大学里边,我肯定算是个优秀的人?

在大家眼里的确是,大四毕业之际,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大学四年我完成的100件事】,里面是我精心总结的100件事和精心挑选的100张配图。同学朋友们的评价都是“你好优秀”,“好充实的大学生活”,“未来可期”一类。在那一刻,我内心确实有些骄傲,感觉自己比大多数人强。

但我自身实力到底怎么样,我毕业后到底能不能过上理想中的生日子,只有我自己清楚。

大三下学期,在决定要不要考研的时候,我思考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不考研我该干嘛?我的专业是工科,就业不难,但对口的岗位大多只是缺少劳动力。在生化环材这一领域,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岗位也轮不到本科生,我大学学的只是这个行业的皮毛而已,能真正用上的知识根本没多少。而且职位是可替代的,企业里边一个高中毕业的技工在岗位上实操上几年,专业素养可能比你还好,职位比你还高。

所以我毕业去找工作,起点势必很低。

我出身于非常普通的家庭,大学就需要靠自己生存,同时我会化妆打扮,我的消费在女孩子里不算低。当时我想,凭我大学还算不错的资历,假如一个月工资拿6000-7000,按照广州的消费标准,对于我这种没有任何外部支援的,将会很难过上好日子,更别说积累财富了。

有人说,你这么优秀,干啥都行啊。我只能苦笑,表面上看我是各方面全面发展了,看似“优秀”的我,其实连一个专业以外的核心技能都没培养成。

我深知大学学的东西还不够,我还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对我来说,最可行的方式就是考研,选择一个领域,然后踏进去深耕。

接着我考虑了第二个问题,如果考研我会怎么样?首先校招秋招就没我什么事了,考研本身很痛苦,需要全情投入去复习。其次读研意味着又一个三年甚至更长,意味着要继续过经济窘迫的日子,意味着暂时和社会脱轨,这些就是对于我来说,读研的“弊”。

但我始终清醒,有一技之长傍身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我在自己的领域里深耕,我也可以成为专家,而且我不害怕科研,甚至觉得很有趣。职场和校园都是可以让人快速成长的地方,对我而言,相比职场的摸索,读研有国家的优质免费资源提供给我,更有利于我的发展。

权衡利弊之后,我选择了考研。

有人说,女孩子一个月能挣五六千不错了,反正以后要嫁人,稳定一点没啥不好。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像我这种没有资源和背景的人,利用好尚且公平的教育资源,好好读书就是我改变命运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至于创业,草根逆袭,我深知自己不是那块料。

我的考研动机有两个,第一是通过深入专业领域学一技傍身,同时提高学历;第二是我要更好的资源和人脉,我稀缺这些东西。

我很快确定了目标院校,定了一所本专业国内排Top5的985,然后闭关投入备考。考研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备考的日子里,我10个月没有出过校门,没有刷过朋友圈,放弃了自己的兴趣,每天学习10几个小时,个中的苦就不多说了,因为也是快乐的。“唯有竭尽全力,方能挥洒自如”是我那时的座右铭。

后来初试复试都很顺利,我考上了,正式成为了名校研究生中的一员,也很幸运在大学老师的帮助下,跟了一位资历过硬,人品也很好的优秀导师。

“当我们能观看山,我们已经远离了山,当我们能观看海,我们已经远离了海。”是我对考研备考这件事的总结。

读研后,不论是心智还是科研,我都得到了快速成长。

我抑郁过,不快乐过,我去学心理学,学精力管理,看各种个人成长类书籍,也看些管理,商业领域的书籍。经过长时间的痛苦,思考,自我心理疏导,我对我自己的学习生涯,对这个圈子,对学历高低,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些是很多人在纠结的,我希望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到底要不要考研?高学历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硕博生涯是炼狱,也是修仙

01 为什么读研后反而不快乐了?

第一个原因是缺乏对学生身份的认同。

研究生们顶着一个高学历(如果硕士算高学历的话)和名校的光环,好像应该骄傲,好像前途就应该光芒万丈一片大好,其实很多研究生入学之初应该也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的研究生们背后都叫自己的导师“老板”,我身边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导师的工作重点都已经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了。不过“自主学习”是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加上实验室项目压力确实大,这种机制也是必然的。

一个课题组就好像一个小型的“资本圈子”,学生被剥削脑力和体力,经过这么多年的文化演变,大家都默认自己就是“廉价的搬砖打工仔”了,研究生替老板干活,顺便学知识努力毕业。高学历和名校的光环,圈着一个不自由的灵魂。

研究生们就好像被挪出坑的“萝卜”,在太阳底下暴晒,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是,既不像学生,也不像社会人。还在校园里,但对自己是“学生”这个身份却缺乏认同感,又生活在一种“不可控”的环境下,所以硕博生们如今也成为了一个焦虑群体。

另外,竞争也是焦虑的一个因素,研究生们不论是选择向上比较还是向下比较,都足以让自己焦虑,而比较的参考体系如何,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焦虑水平和幸福感水平。

在社会心理学中,“向上的社会比较”,是指把自己没有的或者水平较低的特征,和他人拥有的较高水平的特征进行比较。比如工作的人普遍觉得研究生群体的条件比自己要好,因为他们学历高。社会认同的东西,别人有自己没有,别人就比自己好。

对于研究生群体而言,有了高学历之后我们向上的比较对象就是自己的同僚和圈内大佬,比较的是科研能力和赚钱能力。同行发了顶刊,同学又申请了大项目,别人一点点动态都让我们倍感压力。对于创新型的工作,同行竞争显得尤为明显有效。

如果我们选择向下比较,拿自己的高学历和社会职场上没有高学历的人比,首先我们现在肯定没有人家有钱,而且情商和社交能力也可能不如人。再考虑到成家立业这一块,研究生群体更是一穷二白,有些人甚至忙碌到连恋爱机会都没有。

人的幸福感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比较。对于硕博群体中的大部分,不管是向上比较还是向下比较,我们都不占有优势,比较的结果都是带来焦虑。虽然高学历是个被普遍认同的“优势”,我们也不能活在比较中,“跟过去的自己比”才是王道,但大家都是人,都有焦虑的根源,研究生群体也不例外。

第二个原因是没钱,这是最现实的。

研究生的年龄分布区间是22-30岁。我们平常的经济来源一部分是国家补助,硕士600元/月,博士1500元/月,另一部分是导师补助,大多数在0-150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不和父母伸手要钱,研究生群体可支配的生活费大概在600-3000左右。

除了生活的基本开销以外,平常还有一些活动聚会需要花钱,考证买课需要花钱,出门游玩需要花钱,年纪大一点的博士甚至还有同学朋友结婚生子的份子钱。按照城市区域不同,除去一些非必须支出,平均基本生活开销也需要大概1000元/月。单靠补助肯定是不够的,博士节省一些,日常开支也许可以自己搞定。很多硕士还要跟家里要钱,别的同龄人这个年纪已经赚钱反哺父母了,自己还在做伸手党,心里的难过只有自己知道。

发展心理学有个观点是,18岁之后,社会就开始期待个体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为了更好地承担责任,成年早期的个体需要一个“延迟承诺期”去发展个人能力,为之后更好地承担责任做准备。在延迟承诺期,个体可以不承担责任而不感到自责和内疚,社会也会减少对成年早期个体的期待。

这个“延迟承诺期”,就是我们读大学的4年时间,在大学期间,我们依旧觉得自己跟父母要生活费是理所当然,对社会的责任感也尚未成形,社会舆论也不会给我们施压,我们活在社会以及父母对我们的“未来期待”中。

但到了研究生阶段,这个“延迟承诺期”已经超期了。读研读博少则3年,多则8年,即使父母不说,其他亲人也会觉得你这个年纪就应该能够赚钱了。别人对自己有一定的期待,但自己目前还没有能力完成这种期待,也尚不能为社会做很多贡献,因为没有承担责任而产生心理落差,这也是硕博群体忧虑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现在技术迭代更新非常快,就业和经济发展态势不可预估,大多数人受教育的“投资与回报比”不能估量。虽说受教育的第一目的并不是一味追求“教育变现”,但不得不承认,一个更好的职业,一份更好的收入始终是我们的首要目标。读研或者读博几年的时间和机会成本到底有多大很难预估,到研究生毕业,就业市场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发现学历涨了,工资没涨,很多职位的招聘要求也变了。

读研读博阶段没钱,成本不可控,未来就业不可控,自由不可控,不可控的感觉会让人产生极大的压力。

缺乏身份认同,没钱,科研,就业,毕业各种不可控,所以读研后我们不快乐了。

到底要不要考研?高学历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02 花着纳税人的钱圆梦,怎能不努力

虽说读研压力大,但这个过程也让我们快速增值,无论是从心智上还是自身软实力还是硬实力上。

第一,就拿我自己来说,学校的教学资源应有尽有,从大学到研究生,我过滤掉了身边所有不上进的人,交际圈子也完全更新了。人脉圈子里全是教授和优秀的硕博,同学和师门之间的人脉远远比工作后建立的人脉更加可靠牢固,而且师门的人脉资源是源源不断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己的格局和思维都得到了系统性的提升,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

第二,实验室里,我们拥有先进昂贵的仪器,为了验证更加完美的实验数据,我们精益求精,不断重复。我们花着纳税人的钱去圆自己的学术理想,作为国家政策红利很大的受益者,其实我们真正热爱科研的,对学术过程本身的枯燥也仅仅是嘴上吐槽而已,内心是很满足的。

另外,就拿最现实的来说,学校常年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学者过来参加讲座,平常也有参加很多国际或者全国性的学术活动。我们有机会听大牛分享,有机会参加走在时代最前沿的学术会议,有机会接触高精尖,有机会公费出国开阔眼界,这些资源是我们努力考上研究生之后免费享有的。

第三,工作方面,如果我大学毕业选择了工作,那我现在可能还在做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转行可能就是一个普通的新媒体运营。不是说读完研我找工作的起步价的就比本科高了,因为我读的是工科,技术岗位本科生本身就没有能力匹配,读完研至少我能具备这种能力。而且就很多事业单位,国企来说,研究生学历的确更有优势。

我大学同学里边,男生混得好的有几个,女生大部分都一般,我宿舍6个人,除了我读研,5个工作的都转行了。虽然说能力远比学历重要,但至少在中国,想要爬得高,学历始终是伴随的,我们也能看到基本上企业高层都是高学历。当然,马云们只是个例,大家都是普通人,读到了大学毕业,小概率事件还没发生在你身上,也就基本不会发生了。

到底要不要考研?高学历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03 高学历的真正意义

前段时间,一个清华导师在课题组网站发了一篇文章【我有个好学生想放弃科研,去中学当老师】引起了社会关注,出现在了科学网首页。之后该博士回应的一篇文章【我为什么要逃离科研,选择去中学当老师】火了,引起了社会更加激烈的讨论。

博士生给出放弃的理由有两个,“累”,“没能力(科研上持续高质输出)”。至于为什么选择中学,他给出了四个理由,“他有能力应付中学教学知识,他喜欢教会别人的成就感,他想稳定,他没时间找工作。”

这位博士的选择非常明智,科研是一个需要智慧的职业,而不紧急是时间的堆积。认识自己更加重要,Scientist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并不是读了硕博就跳进这个坑出不来了。硕博的培养过程能让你探索和发掘自身的所有可能性,在硕博期间形成的广阔视野和能力,走到哪里都能够闪闪发光。

最近还有个知乎高赞回答,答主讲述了自己从硕士抑郁,到硕士期间发现新大陆科研开挂,到读博,放弃博士后,工作然后创业的经历,一路的收获和艰辛令人忍不住流泪。高学历的成功者,他们就像站在云朵上,给人们展示着云朵以下那接连地气、炊烟袅袅的风景。而云朵以上的风景,只有与山齐高者才能看到,达到与山齐的高度,需要的是多年的修炼攀登。

高学历并不是终点,也不代表我们以后就能够比别人更加成功,但只要你熬住了攀登的苦辣心酸,高学历可以代表的是,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做好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有技术含量的事情。

到底要不要考研?高学历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究竟要不要考研?应该先读研还是先工作?

首先要明白自己考研的深层动机是什么,然后评估考上和考不上的“后果”。

01 考研应该是目标,而不是备选项

如果你有考研的念头,并且每天会在你脑海里出现三次,那你不考肯定就会后悔。就我个人而言,这种情况我觉得能考就去考,特别是本科出身本来就一般的,读研将会对你很有帮助。

当然,很多情况我们也可以预料到。在你读研的两三年里,你的大学同学可能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成家立业”了,而你读研一毕业不仅工资比不上他们,更可怜的可能依旧是单身狗,啥都没有。

但是在你还没有核心技能,各方面也不是特别强,只有读书还能出点好成绩的时候,不如放平心态,好好读书。当我们迷茫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做好当下该做的就是正确的。

但考研并不是为了逃避就业,考研本身就是目标,而不是备选项。择校也不能“将就”或者“以上岸为主”,你的深层需求是通过考研让自己“增值”。如果你缺乏“自我增值”这个目标指导,你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就很难做到井然有序,你迟早也会陷入危机。你考上后也不会做出太大的改变,毕业后该迷茫还是迷茫,那还不如直接去职场接受“吊打”,反而能倒逼你快速成长。

也有很多人担心,考研会错过校招,万一没考上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耽误了找工作。好工作确实机会难得,也需要你花时间实习,但前提是你能明确自己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的前提下才有这种担忧,这个时候不读研也是明智之选。但你评估了自身能力之后动了考研念头,就说明了一切。

考上了就得到了提升能力的平台和资源,没考上也还是大四,工作可以接着找。有些人说工作几年再考虑要不要考研,我觉得,你已经动了这个念想,为什么还要犹豫呢?工作后再回炉重造,你的心智是可能会更加成熟,但读书的经历很多时候只有一次机会,你再回过头来已经不是年轻时候的感觉了。我见过太多,对比过太多,两种学生身上的气质和朝气,真的是不一样的。

考研也是个考验你的意志力,你的抗压能力,你的心智的过程,它是主动学习的过程,与高考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就算没考上,你也不会亏。

到底要不要考研?高学历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02 如何读研,远远比研究生学历本身重要。

也有很多人不迷茫,决定考研是因为听说“有高学历就容易进大公司”,于是考个研准备进大公司大企业赚大钱。学历是敲门砖是没错,但大公司不傻,你光有研究生学历,但学习能力,遇到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等不行,一样会处处碰壁。

如果你只是为了“混”个学历,将来进大企业,而不是因为研究生阶段更加深入的学习,或者是自我增值的机会而选择考研,那么我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混出来的学历”会狠狠击碎你的白日美梦。

这种情况的同学,要么死了考研这条心,马上去工作;要么转换观念,考研欢迎你。

如何读研,远远比研究生学历本身重要,出来混是要还的,研究生不好混,未来本息一起还你就知道有多残酷了。

03 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读书,先搞清楚你的才干

还有些同学,不迷茫也是不纯粹功利性地想进大企业,而是跟风,身边的人都考,或者老师说考,父母说考,就跟着考了,总之你考研的动机是因为别人。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书。

人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优势的定义是某件事情的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你的才干,知识和技能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你的优势。才干是天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后天实践获得的。如果你讨厌,排斥学习,大学从不会主动去琢磨学习,那就说明读书并不是你的才干。即使你拼命考上了研究生,你也不可能从日后的学习中获得持续的快乐。

如果你喜欢也擅长和别人打交道,那这就是你的才干,你可以到职场上去学习职场知识和技能,再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去完善你的天生才干。比如你可以建立一个关系网,这个关系网由你所熟知的并且能够随时帮助你的人组成,那么建立这种关系网的能力就成了你的优势,这种优势一样能帮助你个人快速实现纵向发展。

相反,如果你继续被迫学习,你就永远无法建立自己货真价实的优势,因为你埋没了自己的核心才干,你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和你的主导才干相匹配,你的进步必定十分有限,无法得到最佳回报。

识别你的主导才干,然后针对性地去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继而将他们转化成相应的优势,你就会逐渐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只要你能够认清自己不适合学习这个事实,避开这个陷阱,往那些你真正感兴趣,能让你真正感到快乐的事情上去发展,顺势而为,你就能逐渐找到感觉,开挂是迟早的事。

小白并不可怕,每年都有很多校招,校招的目的就是为了挖掘新人,培养新人才,他们要找的本来就是小白,不然大家都去社招了。你痛苦被迫学习的宝贵时间,都已经足够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半个专家了,不跟风,自己做主,趁早找到自己的主导才干,勇敢踏出第一步才是你应该做的。

04 读研,是为有目标的人准备的

另一类是有梦想,但迫于现实,比如暂时没钱,而纠结的人。

有些人有名校梦。

有些人想通过考研读自己心仪的专业。

有些人放不下名企光环,目前学历是硬伤。

有些人有学术理想,致力于实现个人与社会最高价值。

每一个梦想的种子,都值得浇灌,有梦想就去追,痛并快乐着,是人生最美妙的感觉。

这类同学,考研真的很适合你。

到底要不要考研?高学历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写在最后:

不论学习还是工作,成年人的世界里都没有容易二字,这不是鸡汤,这需要我们去好好领悟。

改变命运的,是我们的努力和与我们的努力程度相匹配的能力。

奋斗出来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诸位,无论如何,都请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