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手布局的三大特征,熟练掌握这三点,谁也套路不了你!

 heaven张君峰 2020-04-26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光武皇帝 中元二年 公元57年春
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
山阳王荆哭临不哀,而作飞书,令苍头诈称大鸿胪郭况书与东海王强,言其无罪被废,及郭后黜辱,劝令东归举兵以取天下。
且曰:“高祖起亭长,陛下兴白水,何况于王,陛下长子、故副主哉!当为秋霜,无为槛羊。人主崩亡,闾阎之伍尚为盗贼,欲有所望,何况王邪!”强得书惶怖,即执其使,封书上之。明帝以荆母弟,秘其事,遣荆出止河南宫。
【译文】皇太子刘庄继位,皇后阴丽华加尊称皇太后。
山阳王刘荆在哭悼先帝时不悲伤,却写了一封匿名信,让奴仆假称大鸿胪郭况的信使,把信送给东海王刘强,信中称刘强无罪见废,和郭皇后一同受到废黜羞辱,劝刘强东归起兵,夺取天下。
并且说:“高祖起兵时只是亭长,陛下(刘秀)也不过是靠着白水乡(舂陵系)成就大业,大王贵为陛下长子、原来的天下副主!应为秋霜,肃杀万物,不可做圈羊,任人宰割。
皇上驾崩,民间百姓都有打算做强盗有所图谋的,更何况是大王呢!”刘强收到信后又惊又怕,立即抓住信使,将原信封好,上呈明帝刘庄。明帝因刘荆是亲兄弟,便压下此事,命刘荆离开京都洛阳,移居河南宫。
【解析】一、背景材料
这一集皇帝刘秀驾崩了,材料中描述的是皇太子刘庄继位之后的情况,主要涉及到了汉明帝刘庄、山阳王刘荆、东海王刘强、大鸿胪郭况等人。
四人之间的关系大概是这样。当初刘秀昆阳一战成名,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刘秀趁着光环迎娶了白富美阴丽华。
但世事变幻无常,不久绿林军发生了内部倾轧,皇帝刘玄、新市系王匡、舂陵系刘演之间暗流涌动,刘秀的哥哥刘演因此而死。
再之后刘玄为了夺新市系的权,和刘秀做交易,刘玄接手舂陵系成为实权领导,刘秀则被刘玄外派到河北开发新市场。
刘秀在河北遭遇挫折,被王郎追杀得抱头鼠窜,一时之间陷入困境。为了摆脱不利局面,和当时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地方势力真定王刘杨结盟,便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刘秀因此在河北站稳脚跟。
而这个时候,原先娶的原配阴丽华就只得当侧室了,阴丽华是主动要求的,这一点使刘秀大为感动,而二人本身又是真爱,因此当上皇帝不久就将郭圣通废了,立阴丽华为皇后。
阴丽华是个聪明女人,实际上当时河北的形势,已经是天不由人了,自己反对也没什么用。
反对成功了,刘秀也就败了,刘秀败了家眷岂能脱得了干系?这就不是郎情妾意的事了,而是举族人命的事。所以说,在大形势面前,郎情妾意,个人得失,真的很卑微,任意妄为往往是统统失去。
反对失败了只会招人反感,这么不知进退,自私自利的人,刘秀就算赢了,也彻底看清阴丽华了,不会再爱了,因为心寒了,感情没了。
因此,与其被动,不如顺水推舟,主动提出让位给郭圣通,自己喜欢的女人为了不拖累自己顾全大局主动退让,刘秀岂能不感到羞愧和感激,阴丽华因此争取到了双方关系的主动权和特殊性,这是个在关键时刻为刘秀做出牺牲的女人啊。
谈远了,说回材料。皇后郭圣通被废,阴丽华被立为皇后,这就涉及到了嫡长子继承制的问题,如果郭圣通不是皇后了,郭圣通的儿子刘强也就不是嫡长子了,不适合当太子。
因此皇太子的位置,随着郭圣通的被废,也顺理成章的换成了阴丽华的儿子刘庄来做。这是汉明帝刘庄和东海王刘强之间的关系,二人是异母兄弟,刘强见母亲被废,识时务的将太子之为让给了刘庄。
此外,材料中还涉及到两个人,一个是大鸿胪郭况,为啥刘荆要冒充郭况给刘强写信?因为郭况是郭圣通的哥哥,也就是刘强的舅舅。
另外就是山阳王刘荆了,这个刘荆是明帝刘庄的亲弟弟,刘荆之所以冒充郭况怂恿刘强造反,只不过是自己觊觎铁王座罢了。
刘荆的用意,意在趁着新皇登基,立足未稳,挑起内乱,好隔岸观火,浑水摸鱼,寻找可乘之机,坐收渔翁之利。
异母兄弟兄友弟恭,亲兄弟笑里藏刀,明帝这皇帝当得,真是心寒啊。刘强收到的信虽然是刘荆伪造的,但刘荆信中的意思却是真情流露,特别是其中的:“当为秋霜,无为槛羊”这一句。
何为秋霜?霜降则肃杀万物,九州萧条;何为槛羊?圈中之羊,好吃好睡,嗷嗷待宰。
这一点,刘荆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刘强事发后第二年就死了,年仅34岁,虽称病死,但宫闱秘事,谁又能尽知呢?
造化弄人,事发后刘荆虽然没被杀,但也遭到了长期的监视控制,无形的刀刃加于颈脖,随时可以被抹脖子,真正成为了自己口中的槛羊。
最是无情帝王家,权力漩涡中的斗争,真的很难谈得上谁对谁错,要怪就只能怪生在了帝王家,怪生来就体内就被灌注了一股自己无法控制的力量,被推着走;
兄弟阋墙,霜冷九州。要怪就怪自己没本事,成王败寇,成为后人眼中的失败范本,这个刘荆,就是失败在没本事,政治素养太差了。
二、刘荆失败在哪里?
单纯的从事件上分析,刘荆的目的,在于趁着刘庄刚刚登基,立足未稳,想挑拨刘强造反,把水搞混,自己好乘机寻找机会摸鱼,想法是很好,可是这手段嘛,实在是太嫩了。
为什么我说他嫩?主要有以下三点:
1.事不急
山阳王荆哭临不哀,而作飞书,令苍头诈称大鸿胪郭况书与东海王强,言其无罪被废,及郭后黜辱,劝令东归举兵以取天下。
常言道,事缓则圆,事急则乱。光明正大做事情是这样,但搞阴谋却要反其道行之。
为何?因为事情的节奏一旦放慢,就给了对方核实的时间,阴谋必有瑕疵,严查之下,必会败露。
刘荆冒充郭况写给刘强的信,事情描述的太缓了,只是劝刘强东归起兵,原因居然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并没有新情况的产生,也就意味着刘强当下是暂时安全的,这就给了刘强核实信件来源的机会,阴谋嘛,一查就败露了。
2.事不密
令苍头诈称大鸿胪郭况书与东海王强......强得书惶怖,即执其使,封书上之。
刘荆这个傻子,竟然派自己的家奴冒充郭况的使者,给刘强送信。首先是这个家奴刘强不认识,如果真是郭况写的,自然会派一个刘强认识的人来送信。刘强不认识这个人,必然会怀疑事情的真实性。
山阳王荆哭临不哀,而作飞书
所谓飞书,就是匿名信。派一个不认识的人,去送匿名信,人不认识,信也没有印章,岂不就是空口无凭?叫人如何相信?
所以说,这个刘荆,办事的逻辑,实在是错漏百出,谋不密而失身,不亦宜乎?
3.事太大
这个刘荆,太急于求成了,开口就怂恿人造反,刘强岂能不又惊又怕?岂能不慎重?
这个事情太大了,一旦失败是死全家的事。单纯的靠一个奴才去送匿名信,谁愿意不加核实轻易相信?
三、刘荆应该怎么做?
顺着刘荆的思路,一个稍微有政治素养的人,谋划这件事,都不应该如此草率。
首先是事情要急,不给对方去核实的机会;其次是事情要密,逻辑上要通顺,不能留下线头给对方顺藤摸瓜;最后事情要小,小事顺手就办了,大事往往会让对方举棋不定。
但办了小事,也是造反的倾向,这就好像鸡蛋开了缝,在猜疑链的酝酿之下,造反是迟早的事。
依我看,刘荆应该这么办。
首先,刘荆应该谋划接近郭况,把互相之间的关系搞好来。
其次,应当收买到一个郭况的亲信家奴,这两人必须要是刘强熟悉的。
再次,刘荆和刘强都是因为光武帝去世,从封地来洛阳吊丧的,所以刘强怂恿刘强回封地起兵造反。
但想要刘强相信匿名信的内容,总必须有凭证,不能口空无凭吧?匿名性好解释,可以解释为郭况不想留下证据,但要让刘强相信匿名信,又没有署名加印,就必须有信物。
所以,刘荆必须从郭况那里搞到一件信物,这个信物刘强必须认得。刘荆要和郭况搞好关系的原因就在这里,只有接近了,才能取得信物,并且要随身信物,寻常物不太可信,必须如玉佩、宝剑什么的。
这一点可以因为关系好,趁着将要离开洛阳,以一起喝酒为由,离开时主动送给郭况自己的随身物品,醉醺醺之际,郭况极可能回礼,如果万一拿不到就趁着醉酒强要硬抢。
最后,刘强出了郭况家的门,就可以叫来早已收买的郭况家仆,让他拿着郭况的随身信物,带着早已写好的匿名信,星夜赶往刘强的府邸。
以郭况的名义告诉刘强,宫里传来消息,皇帝派来抓刘强的禁卫军已经出发了,原因不明,马上就会抵达,让刘强先跑回封地,等自己搞清楚情况之后再做打算。
信使是刘强认识的,又有亲舅舅的随身信物为证,情况又如此紧急,刘强和刘庄之间又有皇位之争,舅舅又只是劝自己先回避,而不是造反。只有这样,刘强才会大概率相信。
只要刘强一跑,这事情就麻烦了,黄泥粘在屁股上,不是屎也成屎了。私自逃跑,这件事在刘强眼里是回避观望,可在汉明帝眼里却不是这样。在汉明帝眼里,这就是造反的前兆,心里没鬼你跑什么?这不是摆明了想跑回封地造反吗?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旦刘庄和刘强之间的关系起了缝隙,刘强认为刘庄已经不信任自己,刘庄认为刘强有造反的倾向,在猜疑链的发酵之下,这个缝隙会越来越大,造反只是迟早的事。
如果刘强不跑怎么办?刘荆如何收场,才可以保证自身不暴露?这个问题交给大家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