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 好莱坞最伟大的男明星

 蔡叔刚 2020-04-26

dean 发布于: 2010-12-24 12:30

他个子不高,长得也并不十分英俊,说起话来更是有点口齿不清。但在去世后半个世纪以来,亨弗莱.鲍嘉一直是好莱坞银幕硬汉的终极象征。

1957年1月14日,57岁的鲍嘉因癌症去世。好莱坞并没有为这个日子举行专门的纪念活动,鲍嘉落葬的墓地游客量也未见显著增多,但电影史学家们值此特别时刻纷纷表示,鲍嘉无可争议的是好莱坞历史上最受爱戴的男演员。无论是《马尔他之鹰》中的私家侦探萨姆.斯佩德,还是《卡萨布兰卡》中的餐馆老板里克,鲍嘉塑造的一个个银幕角色至今栩栩如生,他在影坛的地位不可动摇。

“我不会为了任何人冲在前面。”鲍嘉在《卡萨布兰卡》中有这样一句著名的台词。而他本人的真实性格却恰好相反——外冷内热。而这,正是我们热爱他的原因。“鲍嘉是那种一边嚷嚷着不做‘出头鸟’,一边为每个人考虑的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影教授霍华德.苏伯说,“这就是他的吸引力的核心所在。”

鲍嘉一生共出演过75部电影。1999年,他被美国电影学院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男星”。《娱乐周刊》也将他命名为好莱坞头号偶像。从法国的让-保罗.贝尔蒙多,到印度的阿什克.库马,全世界许多著名演员都欣然承认他们的表演风格和性格受到了鲍嘉很大的影响。事实上,鲍嘉的长相在他所属的年代并不符合做一个电影男一号的标准,他的脸甚至因在海军服役时期唇部受伤而部分瘫痪。而奇怪的是,所有这些竟然增加了他对影迷的吸引力。对此,苏伯分析原因说:“如果你去参加一个派对,遇见一大堆人,更容易让你记住的是并不完美的脸。这样的人让人印象更深刻,因为他们很特别。因为他的唇伤,鲍嘉的咆哮十分与众不同,与你所见过的任何人都不同。”

作为演员,鲍嘉外形上的缺憾反而是优势,他扮演的诸多角色被定义为“未经雕琢的钻石”——粗粝而脆弱。他也由此成了一代代男性影迷心目中的英雄,女性影迷心目中的情人,许多人在他扮演的角色身上找到了共鸣。

在大导演伍迪.艾伦的舞台和银幕成名作《呆头鹅》中,艾伦扮演一个鲍嘉的超级影迷,他整天梦想成为鲍嘉,无限模仿鲍嘉,最终找到了自我。“是的,我不高,长得丑,但那又怎么样呢?我的矮和丑还足以支撑我用自己的双脚站立。”艾伦说。

《亨弗莱.鲍嘉的生活和电影》一书的作者乔治.佩里说,敢作敢为的鲍嘉是那个时代的一个英雄人物。在拍摄于1942年的《卡萨布兰卡》中,鲍嘉扮演的里克代表了一代艰难走过二战时期的人。“《卡萨布兰卡》成功的奥秘在于它在一个适当的时候问世,当时有这么多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牺牲着爱情。”佩里最近接受英国报纸采访时表示。佩里认为嗜酒嗜烟的鲍嘉代表了美国“拒绝被摆布”的个人主义思潮,如果他活到今天,绝对会不满如今美国的政治气候。“自由的概念在对抗恐怖主义的名义下被偷换了。这是鲍嘉永远不会认同的东西,他肯定会激烈地反对。”

关于鲍嘉

亨弗莱.鲍嘉,美国电影演员,1899年12月25日生于纽约市,父亲是曼哈顿著名的外科医生和图书插画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在海军服役,复员后到剧场做勤杂工。1920年开始登台表演,1922年在百老汇首次演出,三十年代演出的角色主要是青少年。亨弗莱.鲍嘉在1930年为好莱坞拍了他的第一部长故事片《恶魔与女性》,其后又为福克斯、环球、哥伦比亚等影片公司拍了几部影片,不甚得志,遂返回舞台。1936年重返影坛,在《名士殉情记》一片中崭露头角,从1936年至1940年,又在二十八部影片中有过演出,大部分是扮演匪盗、流氓的角色,被誉为继詹姆斯.贾克奈和爱德华.G.罗宾逊之后第三位出色的银幕强盗,而他拍摄的这些影片也主要都是为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所拍摄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最成功的影片是《宝石岭》、《非洲皇后号》、《叛舰凯恩号》等影片。《非洲皇后号》一片使他获得了1951年第二十四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并因《叛舰凯恩号》获得1954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提名。亨弗莱.鲍嘉扮演的孤独、低沉、相信自己、愤世嫉俗的银幕形象,代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迷惘的一代。但在他死后,他的银幕形象却又被六十年代的青年当成偶像,以影片回顾展等形式大加崇拜,一时形成“鲍嘉热”。美国电影评论界有人认为,他是以有说服力的反英雄形象记载于电影史册的。亨弗莱.鲍嘉一生共演出过八十多部影片,从1943年主演《卡萨布兰卡》后,他多年来一直是好莱坞十大卖座明星之一。1956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影片《拳击场黑幕》后,因食道癌去世。乔.海厄姆为他写过传记《鲍嘉》,1980年以这本书为片名,拍摄了亨弗莱.鲍嘉的传记片。

1899年12月25日出生在纽约。

1942年和英格丽.褒曼共同主演的《卡萨布兰卡》被不少专业媒体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将鲍嘉的声誉推向最高峰。

1951年以《非洲女王号》赢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遗孀劳伦.芭考尔当年是出了名的“冷美人”,至今仍活跃在影坛。1944年,海明威的小说《要还是不要》改编为电影,鲍嘉爱上了和自己演对手戏的19岁女主演芭考尔。尽管年龄相差25岁,但是,鲍嘉和芭考尔的婚姻一直坚如磐石。鲍嘉去世时,芭考尔在鲍嘉的棺木中放进了他送给她的一个小金哨。因为在定情作《要还是不要》中,芭考尔有一句经典台词,她对鲍嘉说:“如果你需要我,就吹口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