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小型演出可以通过网络达成,那么音乐节呢?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4-26


               日本Niconico网站的音乐会直播

席卷全球近190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催生出足不出户的全新生活和工作方式。为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金牌商业节目主持人理查·奎斯特随机应变地开设一档新节目《家中办公新常态》(WFH),除了在家里录制节目,介绍居家工作方式外,也通过网络采访同样居家的企业家。

疫情对演出行业的打击尤为深重,大量音乐节或者取消,或者推迟到秋天举行,比如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国际音乐节。在另一些场合,足智多谋的人们纷纷开动脑筋,就地取材,满足大众艺文需要。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阳台音乐会、藉由视频会议技术合成的云音乐会、小提琴家卡普松在家中借助社交网络直播的客厅音乐会、谭盾借助网络现场演奏的《武汉十二锣》等,都有可能在疫苗出现前疫情传播的不确定性下成为一种“新常态”,它们是演艺行业因应疫情导致的剧场关张和演出取消所作的无奈之举,却也是大胆创举。

                     谭盾执棒网络现场演奏《武汉十二锣》

如果小型演出和多人会议可以通过网络达成,那么音乐节呢?乔治·埃奈斯库音乐节是罗马尼亚首屈一指的音乐节,疫情下就在网上推出了在线音乐节,自3月18至4月22日推出过往录制的9台音乐会实况录像,作为网络版的音乐节无偿奉献给乐迷。保守听众为主的瑞士格施塔德梅纽因音乐节推出线上音乐节,上线音乐会录音录像以飨乐迷。

                             乔治·埃奈斯库在线音乐节

以“炒冷饭”的方式推出线上音乐节并不能取代现场交流的刺激。音乐会现场无可取代,人与人握手言和至关重要,这些都无法通过网络传递。但基于音乐节的节目大致有演出和论坛构成的原理,以及网络音乐会和视频会议的可操作性,举办一个纯线上的音乐节未尝不可,尤其适用于宣扬创新的现代音乐节,即使演奏者、主持人和观摩者都在居家环境。最为重要的演出环节——小型的室内乐演出,可以由同城的音乐家在排练厅或者客厅里现场直播。

如果说现场胜过直播千万条,那直播只有一条可以“完败”现场,那就是互动性。最初由日本Niconico动画网站推出、后来被引进到国内大受欢迎的弹幕,便是直播主与观客即时交流的方式,而且支持打赏既意味着收入。

在欧美,因为文化差异,人们更多以视频旁的聊天窗方式达成互动。自20世纪以来听音乐会的习俗就是正襟危坐、保持安静、不乱鼓掌,网络直播可以把次世代从古典音乐欣赏陈规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也是让古典音乐的欣赏方式回归到莫扎特乃至李斯特年代。而且,直播视频可以转载至多个视频平台,或可直接拿来做数字出版,真正实行面向全球听众又有利润可图。

除了演出,不少音乐节会举办粉丝见面会或者研讨会。成熟的视频连线技术足可将此类活动无缝嫁接至网络。一些基于移动客户端的视频会议软件如Zoom虽然饱受安全性指责,但在支持并不涉密的学术活动和音乐活动时游刃有余,而且已多有先例。主办方所需要的只是网络连接、一台电脑和一台手机,想必这也是大多数都市人的生产必备。

有了科技这件利器,许多平日看似无可能的事情都可达成。在古典音乐领域,科技进步历来促成行业发展。2013年,由萨尔茨堡卡拉扬基金会推出的纪录片便讲述了卡拉扬利用激光唱片等数字影音媒体带给人最为接近于现场的观感,从而开辟出古典音乐的第二战线,影片片名即为《第二生命》,寓意着古典音乐在数字媒介焕发出全新生命力,被视作音乐传播的2.0版本。

纪录片《第二生命》

激光唱片诞生后二十多年,柏林爱乐乐团以数字音乐厅宣告古典音乐迈入网络纪元的3.0。在这两项革新中,德国和日本均为开创者、推动者、标准制定者。

中国的5G技术全球独领风骚,也有着应对疫情最为给力的举措。在这种“新常态”下,中国的音乐家和音乐节与其静观其变,不如主动出击,借助科技的力量、包容的心态、进步的思想,呈现拥抱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立体网络图景,开创出古典音乐的4.0。

                                                  文 | 唐若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