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论《招魂》(三)眼波

 依然听雨依然闲 2020-04-27

《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札记第十七则之三

            钱钟书论《招魂》(三)《眼波》

                                         /周敏

     《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第十七则《招魂》,此则论述了五个问题,此为《招魂》(三)眼波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之美在眼神,眼神之美在灵动,灵动的眼神就是所谓“眼波”。“眼波”如电波,可倾诉有爱者的心曲,可俘获被爱者的灵魂。俗语说:眉目传情,一切心思尽在“眼波”顾盼之间。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靡颜腻理,遗视矊些。”

       ——美丽眉宇曼妙相视,秋波神光腾越荡漾啊。红颜光洁肌理细腻,凝视远方久久不移啊。

“娭光眇视,目曾波些。”

——俏皮的目光微微一瞥,秋波频送眉目传情啊。

《诗·硕人》形容美女眼神,只是笼统地概括说:“美目盼兮”,到了《招魂》这里竟是工笔细描了:

“曼睩”、“腾光”者,言眸之明;

“遗矊”、“眇视”者,言睐之媚。

——一言眼睛明亮,一言妩媚多情,美目传情之道无外于此。

“曾波”即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正后世词章称目为“秋水”、“秋波”之讬始。

       ——《招魂》诗之“曾波”正是后来为文人骚客所习用的“秋水”、“秋波”之源头。

       钱钟书说,《西厢记》中“秋波那一转”可以拿来做“目曾波”的注释,“鹃伶睩老不寻常”(杜鹃鸟那深情的眼神真是不一般啦)可以拿来做“曼睩腾光”的注释。

《大招》则体物更精:“嫮目宜笑,娥眉曼只。”

眼睛善于辨物传情,人所皆知,但眼波之“宜笑”更加精微传神,而少有人知。王逸不解此理,他的注释说:“工于嫮眄,好口宜笑,蛾眉曼泽”好像笑是口的特有功能。显然偏颇。

实际上,文学经典里,更多描写目笑的神来之笔:

《红楼梦》第三回写宝玉“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写黛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孙原湘《天真阁外集》卷四《横波》绝句咏目也,有曰:“如愁如喜还如怒,媚态三番一刹那”。

这些文学描述均传承了屈原、宋玉所谓“眼波”宜笑的精髓。对比之下,王逸之注便相形见绌,只言口笑不言目笑,就显得十分偏狭局限了。

况且,常见有人开口爆笑而眼睛毫无笑意,此乃假笑也;非“皮笑肉不笑”,乃口笑目不笑也,王逸固然是不了解这一层的。

司汤达一八0四年七月十四日日记载与人立道傍,观拿破伦一世盛服缓辔而过,万众欢呼,“拿破伦频频行军礼示意,且微笑。剧台上之笑容耳,齿露而已,目初不笑”;

拿破仑之笑,乃政治家的表演,并非发自内心,也是口笑而目不笑。

又一八0五年二月二十五日记睹己所爱之荡妇“报一狎客以微笑示谢,然目无笑意,乔作笑容耳”。即余所谓笑非口可得而专也。

        狎客对荡妇示谢之笑,亦轻薄乔装之笑,并非发自内心的爱意之笑也。

      大作家司汤达入木三分的描写,足证钱钟书先生的真知灼见:笑并非是口的特有功能,眼波传达出的笑意更加真实,更加妩媚,更加动人心魄,也更加醉人神魂!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七日

(注:篇中红字引自《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第十七则)

  附录:《管锥编-楚辞洪兴祖补注》第十七则《九辩》(三)

(三)眼波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靡颜腻理,遗视矊些。”按下又云:“娭光眇视,目曾波些。”《诗·硕人》只曰“美目盼兮”而己,此遂描状工细。“曼睩”“腾光”者,言眸之明(flashing eyes);“遗矊”、“眇视”者言睐之媚(1anguishing sidelong glances)。“曾波”即宋玉《神女赋》:“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正后世词章称目为“秋水”、“秋波”之托始。窃谓《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之“秋波那一转”可移释“目曾波”,而第二折之“鹃伶睩老不寻常”复可移释“曼睩腾光”也。《大招》则体物更精:“嫮目宜笑,娥眉曼只。”目之善睐,人所易知,目之“宜笑”,愈造微传神。王逸不解此,故其注曰:“工于嫮眄,好口宜笑,蛾眉曼泽”,一若“笑”仅马“口”之所有事者!《红楼梦》第三回写宝玉“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写黛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孙原湘《天真阁外集》卷四《横波》绝句咏目也,有曰:“如愁如喜还如怒,媚态三番一刹那”;皆可谓得屈、宋心印,王逸相形,几如无目(参观《全晋文》卷论陶潜《闲情赋》)。且人固有口浓笑而目无笑意者,逸竟不知耶?

[增订三]司汤达一八0四年七月十四日日记载与人立道傍,观拿破伦一世盛服缓辔而过,万众欢呼,“拿破伦频频行军礼示意,且微笑。剧台上之笑容耳,齿露而已,目初不笑”;又一八0五年二月二十五日记睹己所爱之荡妇“报一狎客以微笑示谢,然目无笑意,乔作笑容耳”。即余所谓笑非口可得而专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