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禹治水之子承父业

 猫小虎945 2020-04-27

大禹的父亲名鲧,世人尊称为鲧伯。鲧生于尧舜时代,是轩辕黄帝和颛顼帝的后人。《说文解字》中说:“鲧,鱼也。”冥冥之中早已注定,鲧的一生终将逃脱不开与水的干系。

唐代诗人杜牧的《江南春》中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郭”字意为外城。据传,城郭的发明者就是鲧。在原始社会,华夏民族聚落而居,但聚居地外围没有安全防护,首领和平民也是混居在一起。于是鲧在聚居地外修筑围墙称为郭,聚居地内建筑围墙称为城,部落首领们居住在城内。城郭的创造发明,可以一定程度上抵御水患、野兽和外敌,同时也对阶级分化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鲧的才干得到了尧帝肯定,封他为伯,封地在崇。

《孟子·滕文公上》中载文:“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尧召集群臣,推举治水能人,众人皆举荐崇部落的首领鲧来治水。起初尧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他认为鲧不尊天命、名声欠佳。可是大臣四岳却劝谏道:“危难关头,一时难以寻找更佳人选,不如让鲧来试一试。”于是,尧听从四岳的建议,同意让鲧来负责治理天下的洪水。

鲧接受任命之后,便一门心思地扑在了治水工作上。他采取治水的方法是修筑堤坝阻挡洪水,历经九年的时间,终于将堤坝修筑完成,可惜的是,堤坝并没有成功经受住洪水的考验。滔天洪水再次来袭之时,堤坝瞬间被冲毁溃散。

而此时,尧帝已选定舜为下一任帝位继承人,让他代行天子职务四方巡视。当他看到漫山遍野的洪水依旧肆虐泛滥,便在一怒之下,以治水不力为由将鲧定下大罪,流放他到遥远的羽山后将其杀害。

而在神话传说中,鲧伯之死更为惊魂动魄。《山海经·海内经》中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鲧在治水过程中,因为在没有等到天帝旨命的情况下,私自盗取了天帝的宝物息壤来治理洪水。息壤是一种可以自行生长的神奇土壤,是用来堵塞洪水的绝佳之物。天帝得知宝物被盗,大发雷霆之怒,口念咒语将息壤收回,并派出火神祝融去斩杀鲧伯。祝融一路追击到羽山之郊,终于将鲧杀害了。鲧被杀之后,他的精魂不散,尸身三年也没有腐烂,肚子却越来越大,原来他在孕育新的生命。天帝得知此事惊骇不已,命令神将手持吴刀将鲧的尸体剖开。这时,从鲧的腹中飞出一条龙来,眨眼之间升到云彩之上,这就是鲧的儿子禹。而鲧的尸身逐渐收缩成了一条黄龙,跳进了羽山的鱼渊之中。

鲧伯治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鲧伯之死,神秘蹊跷,悲壮感人。鲧是一位充满悲情色彩的治水英雄。尽管他没有取得治水的最终胜利,但他表现出来的埋头苦干、舍生忘死的治水态度依旧被世人称颂。鲧的儿子禹身负使命,将继承他未竟的治水事业,书写新的华彩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