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涯热土》受热捧,听三代海垦人都说了啥

 東泰山人 2020-04-27

2020-04-26 09:13

“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史诗般的创作”

——三代海垦人热议《天涯热土》

■ 记者 钟颢

“我已看完三集《天涯热土》。从解放海南战争开始,像是农垦历史画卷,史诗般的创作……”4月22日凌晨1时许,90多岁高龄的原珠江电影制片厂导演于得水看完电视剧《天涯热土》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给担任该剧农垦顾问的海南农垦博物馆专职高级顾问林旭飞发来这样一条微信。

“心系我的山河,爱被霞光染透。让生命点亮大地,繁花锦绣……”眼下,首部海南农垦题材电视连续剧《天涯热土》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正如该剧主题曲所唱的,这是一部讲述三代海垦人怀揣理想和激情,用青春和生命默默丈量着祖国山河的传奇史诗大剧,集中展现了海南从解放初期、改革开放到推进自贸港建设所经历的70年沧桑历程。

70年,波澜壮阔。70年,薪火传承。今年正值海南解放70周年,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开局之年。电视剧 《天涯热土》闻鼓而鸣,适时而出吹响了紧扣时代脉搏、展示海南风采的时代号角,让人们真真切切地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回顾海南农垦开垦、开发、开拓、开放的创业脚步,以及三代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的奋斗身影,传递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匠心“造”剧

还原海垦波澜壮阔的创业史题

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事业,需要优秀的作品来讴歌和颂扬。从题材体量和时间跨度来看,《天涯热土》完全可以被视为一部海南农垦的“创业史”。

1950年5月1日,海南解放,翻开历史新篇章,《天涯热土》的故事便由此开始:解放海南大战前夕,突击队长林汉杰接下特殊“任务”,在归侨沈丹宁带领下,接收沈家橡胶园。突击队在付出血的代价后,终于护住了胶园,第一代农垦人的故事就此上演……

在解放初期“一粒胶种,一两黄金”的物资匮乏时代,书写下洒满血泪的橡胶传奇;在改革开放大潮下勇当排头兵,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新时代斗志昂扬,担负起推进自贸港建设的重任……海南农垦70年来艰苦决绝、执着追求的奋斗历程,该如何以影视为载体、以艺术化的方式,尽可能贴近真实地呈现给观众,成为该剧主创团队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电视剧选中了新中国橡胶垦殖这样重大的历史题材,丝毫马虎不得。”林旭飞介绍,该剧从立项以来就受到海南省省委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主创团队历经数年悉心打磨剧本。为讲好海南橡胶的传奇故事,主创团队查阅大量史料,还多次深入基层采风,拜访学者、胶工等多个群体,聆听海垦故事、感受海垦精神,力争达到剧目创作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相结合。

林旭飞研究海垦历史多年,曾出版《橡胶帝国》《海南开发之路·决战农垦》等橡胶题材图书,老导演于得水曾多次称其为解读海南农垦历史的“活字典”。作为该剧顾问,林旭飞几乎参与了从剧本创作到拍摄结束的全过程,主要针对剧中的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等重要因素,进行严格把关。

“我们坚持在台词、服装、道具等方面的精益求精,希望尽可能还原真实历史。” 林旭飞说,有时在拍摄现场遇到相关疑问,摄制组便给他打来电话请教,电话里若是讲不清,便立刻派车将他接到现场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匠心于品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天涯热土》成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海南重点精品文化项目,并成功入选了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剧目。

初心不泯

升腾起海垦几代人的精神峰值

翻开海南农垦历史的篇章,人们看到的,不仅有老军工、老华侨战斗天地、艰苦创业的场面,还有那些曾用青春与生命一起开创历史、沉淀光荣的知青的身影。《天涯热土》的播出,让许多老一辈农垦人一度热泪盈眶。

“播出第三集时,就见到了记忆犹新的莽莽胶林,引起了心中强烈的共鸣,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创业者在琼崖深处沐雨栉风的身影。”海垦知青程一帆说,1970年他高中毕业后,从汕头上山下乡来到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一团(原红岗农场)七连务农。

“往事如烟,许多事都渐渐淡忘了,然而,近半个世纪前在海南重山复岭中大开荒的一幕幕情景,却依然历历在目。在那段不寻常的日子里,我们常常是天未亮就点灯起床,扛着那把公鸡牌锄头走上荒山野岭。凭借这把锄头,开垦出一垄又一垄的环山行,挖出了一个又一个橡胶洞穴。”程一帆动情地说。

“20世纪70年代,我当过电影放映员,当时便盼望着能有一部讲述海南农垦建设历史的影视作品。《天涯热土》的上映,可以说是圆了我们三代海垦人的梦。”1954年,林旭飞出生于原国营南太橡胶垦殖场(现东太农场公司),这是新中国第一批5个国营橡胶垦殖场之一。他从小便目睹了父母亲砍芭开荒、种胶割胶的艰苦场景,长大后又接过父母手中的胶刀……

作为一名海南农垦艰苦创业、凤凰涅槃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建设者,林旭飞一直盼望着可以用影视的语言,讲述海垦人自己的故事。“当年参加海南农垦植胶的老一辈创业者已到了耄耋之年,有许多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他们用一辈子来执行一个命令,用一生来坚守自己的信仰。海南农垦的历史基业,离不开他们的辛勤耕耘,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林旭飞说。

历史不会忘记。《天涯热土》的播出,又把人们重新拉回了那个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年代。那些屏幕上的奋斗者,链接了人们对那个年代的英雄的向往,升腾起海垦几代人的精神峰值。

雄心壮志

凝聚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奋进力量

沧桑岁月绿“三叶”,海垦精神铸恢宏。《天涯热土》以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成就背后的不易与付出,奋斗者们薪火相传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亦对当下充满了鼓舞意义。

“这是一部非常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电视剧。我作为一名垦三代,可以通过电视剧了解海南及海南农垦的发展历程,并追寻父辈们的足迹,薪火相传,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感召下斗志昂扬,不负韶华,担负起建设海南自贸港的重任。”海垦神泉集团响水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总经理黄李琦说。

业内人士认为,《天涯热土》讲述海南农垦三代人的生活和奋斗故事,实际上反映的是海南在解放初期、建省办经济特区到建设自贸港三个重要历史节点的发展历程,以小人物的奋斗结合时代的发展,展现了爱国主义大情怀,展现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和辉煌成就。

“该剧在编剧和拍摄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了时代特征和海南建设者的精神特质和建设风貌。播出后,将鼓舞海南人民继承和弘扬先辈的建设热情和精神,为建设海南自贸港而努力奋斗。”林旭飞说,当年那一代年轻人,从充满硝烟战火中的战场走过来,又走进了植胶大会战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这种不负韶华加油干的青春激情值得铭记与学习,特别是在海南推进自贸港建设的过程中,更是需要这种精神。

不过,林旭飞也坦言,影视创作本身就是一门会留有遗憾的艺术,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因为篇幅受限等关系,像抗风救灾、植胶大会战等一些历史事件、生产场景等可能无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总结经验,今后会做得更好。

无论如何,这部电视剧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有理由相信,《天涯热土》的播出,唱响“海垦赞歌”,弘扬“海垦精神”,重塑“海垦形象”,展示“海垦优势”,必将在新时期电视荧屏上流光溢彩,更能激荡起新时期的海垦人,再创伟业、再铸辉煌、再展风采、再做贡献的雄心与气概,凝聚起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奋进力量。

点击图片↓查看海南农垦报创刊65周年宣传片

声明:转载或者引用本公众号新闻,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

责任编辑 | 伍祁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