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康熙皇帝的疟疾说起

 医学abeycd 2020-04-27

康熙皇帝 

  康熙三十二年(1693),紫禁城里39岁的康熙爷一病不起,他得的是一种当时非常流行的疟疾,太医毫无办法。在作法数日后,太医们依然拒绝神父的西药。在病痛的折磨下,康熙帝最终下旨让耶稣会传教士洪若翰奉上西药金鸡纳霜一试。康熙也是顾虑重重,找来四位健康大臣与多位疟疾患者试药,在健康者无事,患者好转的情况下,最终说服自己服下了金鸡纳霜。

  这便是西医东渐历史性的一幕!

  服药后康熙帝迅速康复,从此他将金鸡纳霜视为圣药,赏赐给亲属和大臣,同时重赏了耶稣会的传教士们,并将传教士纳入了他皇宫里的医疗团队以备不时之需。当这位中华帝国的千古一帝亲自向“救命恩人”道谢时,洪若翰的内心想必是震动的。他深知略通医术的他只不过是拿出了一种常用药而已。他谦卑地向这位不可一世的皇帝行礼,深藏不露着他的文化优越感,并不失时机地说道:“这一切都是上帝的功劳,是上帝对皇帝的恩宠!”

  于是康熙帝即日颁旨,允许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教。说到底,洪若翰是个传教士而不是医生,但医生与传教士,医学与宗教从来都是一体的!西医就是天主教的敲门砖,不仅胜过千军万马,收买人心也不废吹灰之力。而西医之所以东渐,其动力全是宗教!

  若我们在此忽略古代唐朝和元朝的小规模传教尝试,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西学东渐有两次,一次是为天主教耶稣会在明末清初的宣教,而另一次则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基督教新教的第二次西学东渐。康熙正处在第一次西学东渐期间,他喜欢传教士带来的各种新奇的洋东西,虽然不曾推广至社会,但他也并未产生过过敏或抵抗情绪,直至天主教不允许教徒祭祖引发中西文化冲突为止。

这两次西学东渐在医学上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在明末清初第一次西学东渐时,欧洲的医学理论虽已经走入科学的轨道,但医学实践中还带着大量的中古气息,很难在医疗效果上有什么神奇表现。但到了19世纪后半叶,西医已经得到了长足进步,200年后再来中国之时已经是所向披靡了,西医东渐后,中国自有一些人在科学的面前如梦初醒,当然,也有一些人他们始终不能面对外来的科学,他们一心守护着本民族的宝贵传统与自己那颗脆弱的玻璃心。

  中医陷入阴阳五行的话语千年之久,而西医在罗马盖伦的权威下也是停滞了千年,真正打破医学的停滞的还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一场发生在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始于14世纪末期,一直持续到16世纪。之所以为“复兴”是因为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以复古的名义的进行的。文艺复兴所复的古,正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在漫长的中世纪,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从神的观点来解释,但到了文艺复兴,以人为本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医学的进步还真的是从文艺开始的,因为医学的实质性进步有赖解剖学。脏腑不明,谈不上医学!而15世纪艺术透视学的应用使解剖插图这门新艺术成为可能。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科学有着特殊的关系。人体解剖既是医学家眼中科学的必须,又是艺术家眼中最直面生命与死亡的灵感。艺术家们认为人体是美的,需要研究,人体解剖正是应用透视学的好机会,所以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公开参加处决和解剖以观察人体结构。

  我们今日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就曾经以一种病态的痴迷进行动物和人体解剖达50年之久,他被佛罗伦萨的一家医院授权研究解剖尸体,他大量的人体解剖图作至今还存放在不同的图书馆里。

达芬奇自画像

达芬奇解剖图手稿

达芬奇解剖图手稿

达芬奇解剖图手稿

真正的解剖学始祖是维萨里,他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15岁时开始学习艺术,并展现出了其卓越的绘画艺术天赋。5年后,他转去巴黎学医。在学习解剖学时,他带着艺术家的视角,敏锐地发现了盖伦解剖教材中的错误。多亏他生在了文艺复兴的时代!若没有文艺复兴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他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或者这具尸体是畸形的,反正盖伦这种医学权威是不会有错的!

  显然文艺复兴鼓舞了他这种内心对权威的质疑与叛逆,1543年他的解剖学著作《人体的结构》出版,其中大量精美绝伦的人体解剖图轰动一时。两年后,他又出版了他的解剖学著作《人体构造论》,其中有一张插图非常出名,他画了一只狗,而这只狗却有一只人的脚,这极有可能是这位解剖学新秀在得意地暗讽盖伦的解剖使用的是狗,而不是人。维萨里的叛逆还远不止如此,他的解剖图清楚地表明了男人跟女人一样拥有12对肋骨!这是在用铁一般的事实打了《圣经》了脸!惊心动魄的效果直逼哥白尼的日心说!让宗教归于宗教,理性归于理性。体会一下,这种强悍的叛逆可能就是激动人心文艺复兴!

维萨里《人体的结构》

维萨里《人体的结构》

  近现代医学从文艺复兴走上科学的正路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小文篇幅有限无法详述进步过程,只是将最关键性的进步列举如下,使读者能大致够了解,现代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容不下丝毫臆想,每一点成就都是科学的胜利。

1628年威廉哈维的《心血运动论》出版。

十七世纪初显微镜的发明,随后单细胞微生物和毛细血管得以发现。

1798年,牛痘疫苗横空出世。

十九世纪是真正现代医学到来的世纪:
听诊器和华氏水银温度计开始广泛使用。
巴斯德与科赫的微生物学细菌致病理论,让医学进入了现代。在他们之前,疾病常常被理解为人体内部失调。

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先驱

十九世纪中期,李斯特开始外科手术中大量使用消毒剂,而十九世纪之前,没有无菌手术的时代,大量术后感染使外科手术的死亡率接近80%。

同一时期,同一原理,塞麦尔维斯(Ignaz Philipp Semmelweis,1818-1865)建议医生在接生时以含氯的洗手液洗手,这使得“产褥热”,也就是产后细菌感染大量减少,彻底以科学击败产妇鬼门关一说,当然任何科学都不足以击败天朝“月子”一说。

塞麦尔维斯:母亲和孩子的救星

1846年,威廉莫顿第一次在外科手术中使用乙醚作为麻药。

1895年,X光开始在医学上应用。

伦琴夫人的手:人类历史上第一张X光片

十九世纪的药理学也随着化学进步,与之前有了根本性改变。十九世纪之前的药物都是生药和矿物药,真正意义上的西药的形成是以人们可以成功提取碱和进行药物合成为标志的。十九世纪中叶正是各种药物合成精制的时期。

  二十世纪到来后,1901年,人类的血型得以发现,输血成为可能。1944年,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广泛应用。

  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今天活着的每个人,没有谁不是现代医学的受益者。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这一点,那些紧紧抱住玻璃心的人说他们要摆脱科学,回归原始的美好,让他们去吧,愿他们多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